在二战期间,由于东南亚战场的需求表明,No.4步枪因其长度和重量过大,并不适宜丛林战的环境。因此,恩菲尔德兵工厂于1943年启动了研发项目,旨在开发一款更为紧凑和轻便的No.4缩短版步枪。经过一系列测试与优化,该型号最终在1944年被正式定型为No.5 Mk.I,并广受俗称为“丛林卡宾枪”。随后,自1944年底开始,这款新型步枪在法扎克雷皇家兵工厂以及BSA公司的雪莉工厂进行批量生产。No.5 Mk.I步枪特别设计用于东南亚茂密丛林中与日军的交战,并在二战结束后继续服役于英军在巴勒斯坦和马来亚地区的冲突中。
No.5 Mk.I步枪在设计上相较于No.4 Mk.I缩短了约127毫米,减轻了重量。然而,该型号在发射.303口径弹药时表现出显著的后坐力和强烈的枪口火焰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设计者在枪口处加装了喇叭形消焰器,并在枪托部分增加了橡胶缓冲垫,以期减少射击时的冲击力。尽管如此改进,No.5步枪的后坐力依然被认为过大,且有报告指出这种强烈的后坐力会在射击过程中影响瞄具的稳定性,导致弹着点的位置出现偏差。因此,尽管有所尝试,No.5步枪的生产寿命并不长,于1947年便告停产。
No.5步枪的设计还涉及了一些其他的修改,例如将枪托底部的背带环位置从后方移至侧面。由于枪口部分的特殊设计,该型号无法兼容No.1或No.4步枪的刺刀,因此专门开发了一种适用于No.5步枪的剑形刺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澳大利亚利特高兵工厂还尝试基于No.1 Mk.III*步枪的设计,研发了一款外形与No.5相似的缩短型步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