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学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流浪动物救助”此次也被明确写入其中! 这无疑是对“流浪动物救助”正确性的正式承认,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报道出的虐待动物的新闻时常发生,甚至有未成年人的参与,这说明现阶段虐待动物者年龄逐渐低龄化,其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对动物保护的认识不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到底有多绝望,才会让一只猫一心求死?

那是一只跑到墙缝里等死的三花猫。它不呼救,不吃扔给它的食物,面对套索的撩拨,不为所动,静静地趴在狭窄的缝隙里,等待死亡的来临。

周边见到过它的人说,它从小就生活在野外,小时候被捕鼠夹夹断了一条腿,后来某天,被人把腿打到骨裂,惊慌绝望的猫咪带着血淋淋的伤口,一头钻进了那个不足一只手掌宽的墙缝,再也不愿意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钻进墙缝里的猫

猫咪那绝望等死的样子,是朱爷爷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场景。

经过了两天的尝试,这只三花最终被朱爷爷救出来带回了家,它逐渐恢复健康,虽然坏死的腿再难好起来,但这只“三脚猫”心里的伤疤慢慢愈合了,甚至会主动与人嬉戏。

也就是为了这些旁人口中“死了就死了”的流浪猫狗。

原本是名研究了半辈子近代史的大学老师,朱锦琮退休后却活得像个乞丐,甚至为此蜡炬成灰,燃烧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爷爷前后变化

兰州郊区,沿卧龙岗公墓旁一条隐秘山道往上走,绕过几棵孤零零的树,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出现在了眼前。

靠近大门,此起彼伏的叫声和动物聚集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却再也看不到被毛孩子簇拥着来开门的朱爷爷。

2023年8月6日,朱爷爷惦念着兰州天气快要转凉了,而一些生病的狗狗就要结束隔离回家,他打算去拉一些别人不要的柜子回来,给狗狗们当床用。

却在返回小院后因为过度劳累诱发脑梗倒下了,享年70岁,基地200多只毛孩子永远失去了它们最亲最近的人。

他经历了太多苦难,这次没能再化险为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拥有纯正血统的名犬卡斯罗·辛巴,被主人当成摇钱的繁育工具,为了节省成本,只给它吃剩饭剩菜,毫无尊严,患上了胰腺炎,主人毫不理会···爷爷看着很是心疼将它带回,如今身体强健,在爷爷的庇护下快乐奔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辛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腿受伤,惨不忍睹的狗狗由于在疫情期间,救助者进不去学校,只能求助兰州的方舟救援队,最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它终于被“抓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腿血肉模糊

当朱爷爷见到它时,看着它那惨不忍睹的伤痕,朱爷爷的心就揪起来的疼,狗狗那乞求的眼神仿佛在说:“爷爷求求你,救救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淋淋的伤口▲

后肢被磨得已经开始腐烂,骨头外露,全身患病,没有及时救治加上长期没有进食,身体已经严重的脱水,后肢怕是保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恢复后的“和平”▲

为了从鬼门关把它拉回来,医疗费彻底掏空了朱爷爷,还为此欠下很多外债。

“爷爷活着你们就有家,虽然吃的不好,但能填饱肚子,不受伤害,冬天有温暖的房子···”

这是70岁的朱爷爷经常说的一句话。

可他原本可以过得不这么辛苦,朱锦琮出生在兰州当地一家书香门第,父辈都毕业于黄埔军校。

父亲朱允谔在1985年担任过甘肃省委常委,大伯朱允明是甘肃气象事业的开创者,省气象测候所第一任所长,其他几名叔伯父也都是文学名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锦琮的大伯

朱锦琮自幼耳濡目染,一路苦学实干,毕业后留校讲读中国近代史,是旁人尊敬和羡慕的对象。

但自从开始救助流浪动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人打理喂养200多只猫狗,煮饭、铲屎、洗食盆、晒被褥……朱锦琮要从早上五六点忙到午饭时间,然后啃几块干饼子就得去照顾一些特殊的毛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地里的猫都被照顾得很好

还不能吃东西的小奶猫要单独喂羊奶,生了病的猫狗给它们打针喂药,有一些拿不准的自己治不了的,朱锦琮还要背它们下山看病。

自制的笼子加上小动物的体重,朱锦琮瘦弱的肩膀上要背十几公斤到几十公斤,迎着大西北劈头盖脸的风沙走上十几公里,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步背着毛孩子下山看病

那双曾经拿书执笔的手,因常年洗刷做饭结了厚厚的老茧,还受了不少伤。

也就是这受伤变形的双手,在垃圾桶里捡到过刚出生脐带还在就被主人扔出来的小奶猫;

扫描左侧二维码
即可为毛孩子团购一餐饭

在自己的古稀之年,爷爷享受的不是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而是把整个晚年给了一群毛孩子,拖着年迈的身体,只为这群毛孩子能够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不扰民6年基地搬了3次家,现在的位置在兰州最大的卧龙岗公墓区旁边的山沟里,这里是坟地,条件贫瘠,进出困难,常年没有水,水全靠70岁的爷爷用电瓶车一次一次拉回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十分难走▲

六年过去了,这里庇护着200多只毛孩子,但这些年来老先生不知道遭了多少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山沟沟里的小院

他看过别人的脸色,被人上门辱骂过,甚至还遭遇过投毒,只能带着毛孩子从市区往外搬,最后小院落在了离县城有十多公里远的荒山。

山上条件贫瘠,自来水像黄汤一样混着泥沙,两百多个孩子的饮用水,全靠古稀之年的朱锦琮用一辆破旧得不能再破的三轮车和几个塑料大桶一趟趟驮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上角的大白桶就是运水的桶

就连过年,当外面的世界都其乐融融亮起万家灯火,朱锦琮却在山窝窝四面漏风的小院里,吃着干巴巴的饼子就咸菜。

你说这是何苦呢,这般年纪的老人不在家享天伦之乐,偏要让自己整日操劳,四处奔波,脊柱都被繁重的活和沉重的负担压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地里的一些猫咪

2021年9月,朱锦琮在笼舍清扫粪便时,突发脑梗昏倒在地。

周围的狗狗焦躁不安地狂叫了起来,有的用舌头舔舐他的脸,有的用爪子着急地扒拉着他。

一些比较机警的狗狗,直扑向小院的门,想要冲出去叫人。隔壁笼舍里的猫也着急地拉长了声音喵喵叫,疯狂挠笼子门。

被叫声引来的房东进门时,大型犬都自觉地围成了一个圈守护朱锦琮,他事后感慨,“没想到真发生意外时,小动物能这么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躺在病床上的朱锦琮

女儿不放心,硬留朱锦琮在医院进行体检。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部分神经功能缺失、动脉硬化、双侧筛窦炎……他的身体早已千疮百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的体检单

按照医嘱,接下来的他应该住院接受治疗,但朱锦琮嫌每月三千块的治疗费太贵,没住。

那最起码也要减少工作量,花更多时间睡觉、休息。可基地200多只毛孩子离不了人,再加上基地一些毛孩子突然生了病,需要隔离和细心养护。他宁愿自己咬咬牙,忍一忍,也不能放弃它们不管。

朱锦琮的背更驼了,人更消瘦了,行动变得迟缓,每天都在和身上的疼痛对峙抗衡。总之,是这样一副千疮百孔的身体,把基地毛孩子照顾得很好。

可他却因过度劳累诱发脑梗倒下了,倒在那个他倾倒出一个人能饱含的最大热情和一生中绝大部分爱的地方,他走的时候,毛孩子就围在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200多只毛孩子可以说是朱锦琮用命换回来的。

女儿继承了他的遗志,努力撑着这个救助站,“爸爸最后的心愿就是它们可以好好活着,我一定会把这些猫狗照顾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多只毛孩子一天能消耗100多斤粮,吃饭问题是她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夜里梦到猫狗们没有饭吃,一下子就惊醒了”。

屏幕前的你,是否愿意给毛孩子的碗里添一把粮,每一把粮,都是希望。

扫码为毛孩子团餐

爷爷最后的遗愿是它们 可以好好活着

再也不要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