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共3118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之于个体、家庭,还是老龄化逐步加深的社会,养老产业潜力巨大,老有所养意味着科技必须大显身手。

记者丨 李秀梅

评论员丨卢扬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延迟退休也成为近期热议话题,养老金融作为银发经济的核心力量,在养老资金积累、提升养老服务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9月14日,在2024年服贸会全球养老金融大会上,来自银行、保险、养老等领域的专家共商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养老金融、银发经济迎来风口,产业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打开?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金融机构又当如何各司其职错位竞争?市场对于养老金融与银发经济还有哪些布局与洞察?

迈向朝阳行业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但在当下的我国尤为突出。

“我们国家正进入深度老龄化,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属于中上水平。从近三年情况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是14%、14.9%和15.4%,预计2030年左右,这个比例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60年占比将达到37.4%……”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和精算师协会联合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曹德云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示了当前和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催生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将使银发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蓝海。正如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所说,不要认为养老是负担、老龄社会的到来意味着经济的结束,更不要认为老年人是负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社会价值。

“我们现在处于中度老年化社会,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年,每年会新增1000万老龄人口,老龄人口高速增长态势预示着银发经济将成为朝阳市场、朝阳产业。”农银人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梅励同样认为,银发经济的发展蕴含非常大的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银发经济的一环,养老金融备受各界关注。原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在致辞环节介绍,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在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实施了近两年的试点。金融机构开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超过6000万个,推出各类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产品超过500个,商业养老保险积累的养老金的规模超过了6万亿元,覆盖近亿人。

虽然养老金融市场持续扩张,但新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打开。梁涛认为,目前金融机构发行了不少养老金融产品,但是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并且收益率过低,客观上存在着供需对接不畅的问题。

对于不同机构来说,该如何各展所长尽力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梁涛表示,一方面银行机构要发挥信用度高、网点众多的主要优势,保险机构要发挥养老长期资金服务、场景广的专业优势,证券机构要发挥自身的投资优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投资风险管理,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养老资金投资收益,不断增强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

助力养老产业破局

虽然银发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但由于投资周期长、短期难见回报,养老产业的困局也是显而易见的。

梅励直言,在产业端,由于养老产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养老产业的融资与投资对接也存在一定难度,优质养老产业的供给存在不足。

谈及当前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曹德云也表示,近些年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努力推进养老服务的制度化、信息化、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任重而道远。比如社区养老处于起步和探索的阶段,整体来看,中国的养老设施仍处于较为短缺的状态。

站在投资的角度,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表示,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在市场机制方面,要有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主板市场、中小板和新三板各有特色。社会参与方面,要多渠道聚合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如支持地方疗养资源转型养老产业;政府支持方面,要由政策性产业引导基金等来努力,明确引导基金投资方向,发挥财政资金先导效应和政府资金的宣传增信效应。

人工智能打开想象空间

养老护理人才短缺也是养老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部分的市场空缺,有望通过机器人填补。

“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迅速发展,也将是市场竞争、经济竞争和国家竞争的一个重要焦点。”曹德云表示,大模型的不断优化和人形机器人的不断进化,为智慧智能养老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载体,同时也打开了新的空间市场。

曹德云预测,人工智能将在养老服务领域,比如老年人监护、防护、陪护以及精准管理、健康维护和老年社交等环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为养老服务行业和相关的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当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所提供的价值也愈发凸显出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领域会带来更多的价值、惊喜。“人工智能+养老”将带领我们走向智慧型养老的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领域有哪些想象空间?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广阔,比如,通过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及时预警潜在的健康风险,提高医疗响应效率。AI辅助生活设备如智能助手机器人能够帮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的诸多任务,比如提醒服药、协助行动不便者移动或是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在数据分析方面,AI能够整合大量个人健康数据,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有助于预防疾病并提高治疗效果。

西街观察

当“智慧”与养老无缝衔接

穿梭于今年的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最直观的感受是:科技与养老几乎“寸步不离”。

AI,智能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语言及图像识别等。当AI被训练到可以读懂人类微表情,并应用于心理健康服务时,数智赋能医疗将释放出怎样的产业潜能?

竹藤,世界上最具价值的非木质林产品,生长迅速、成材较快。当藤条的用途不止于手工艺品制造、家具等,而作为新型医学材料,应用于骨再生植入手术,能带来怎样的行业革新?

摄像头,人类智慧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远程会议等方面。当摄像头的应用开始投射到健康监测、个人运动能力评估场景下,又会撬动起多大的消费空间?

从大型医疗器械到可穿戴监测设备,从定制化康养解决方案到医护到家上门服务,一方面,生产性服务贸易赋能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以生活性服务贸易激发扩大养老服务消费潜能大有可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之于个体、家庭,还是老龄化逐步加深的社会,养老产业潜力巨大,老有所养意味着科技必须大显身手。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万科讲席教授梁万年指出,过去卫生健康体系愈发不能满足老龄化时代的需求。现有养老和公卫体系亟须朝着多层次、公益性、高效率改革。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引发业内强烈关注。

作为中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从民生事业、产品供给、潜力产业、优化环境等方面为老龄经济规划顶层设计。

下沉社区、走向家庭,被视为未来养老产业的重要发展前景,这不仅需要医疗公卫体系的重塑,还需要产品供给的“唾手可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一系列科技实践与技术突破,有利于实现医养结合、长期护理、临终关怀、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效融合,建立一套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的紧密联动系统。

尤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测算与建档,打通基层家庭医生签约,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养老机构的信息,都是老百姓的众望所归。

由此可见,基因里流淌着高精尖技术的智慧康养,要想走进大众市场必须要学会下沉。

走出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成为可以被百姓摸得到、用得了、可消费的智慧康养产品与服务,老有所养或许就不再是个沉重的话题。

编辑丨林琴 实习编辑 王若愚

图片|北京商报、视觉中国、壹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