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在新的赛季开始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测环境,不出意外,每一次的体测,都会有一部分球员无法顺利通过,其中不乏各球队的主力球员,甚至一些国字号球员都无法幸免。贺希宁和王奕博没有通过,郭艾伦和赵睿放弃了首次的测试机会,还有一些成名老将是否能通过,也让人生疑。
CBA的体测总共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一、2分钟强度投篮;二、负重卧推;三、负重深蹲;四、专项速度耐力。达标要求为:专项速度耐力90分及以上且总分达到400分及以上。所有参加体测的球员都要完成这四项测试,并且要达到要求才能顺利地参加下赛季的比赛。从测试项目来看,是一刀切的方式,不区分球员位置,不区分球员年龄,不区分球员特点。但实际上,还是有些区别的,不同身高年龄的球员,每一项的计分指标是不一样的,比如折返跑,年纪轻的身高矮的球员和年纪大的高大球员,达标的完成时间并不相同。
即使如此,CBA的体测规则真的合理吗?其实未必,不同球员的身体状况、年龄身高体重差异、位置差异、球员特点差异、都会影响到他相关测试的成绩。有些人可能善于奔跑,速度快,那么他的折返跑成绩可能突出,有些人力量大,那么他的负重卧推就比较轻松。但是相同的体测内容,并没有突出每个球员的特点,甚至有可能引起球员意外受伤。
此前就有李晓旭在体测折返跑中跟腱断裂,张兆旭在体测负重深蹲中腰伤复发倒地,这样重大的伤病不仅影响了球员当赛季的比赛,甚至影响到了职业生涯。而他们已经是经过多年职业赛场验证的球员,能因为他们在体测中不合格而说没有打CBA的能力吗?很显然不能,但是他们的受伤,如果是出现在比赛中也就认了,但是在体测这样的环节中出现意外,多少让人有些意难平,无论是他们个人,还是所属球队,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NBA从来没有听说过需要通过体测才能征战下个赛季的说法,如果按照CBA的体测规则,篮板痴汉罗德曼可能无法在投篮环节达标,身高臂长的博班完不成折返跑。但这些球员在NBA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色,贡献价值。所幸NBA没有这些生硬的规则,不然也将错失一批有着明显不足,但又存在明显特点的球员,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带给球迷不一样的观赛体验。
其实CBA这些年来,主要是在模仿NBA,但是又好像没有学到精髓,篮球水平并没有进步,跟以前比反而好像在退步。而自己研究的一些特色规则,也并没有发挥到作用,变来变去的规则,不像是一个成熟的联赛应该展现出来的,先不说比赛赛程不断变化,就拿体测来说,从1995年开始,2005年一度取消过,但2011年又被搬了出来,并没有看出来这项规则带来的正面作用。
CBA既然再走职业化,那么就减少一些人为制度的干预,交给市场去发挥,如果是担心有些球员休赛期偷懒不训练,导致竞技水平和状态大幅度下降,那么大可不必。因为如果球员自己不把自己的职业当回事,那么他很快就会被这个联赛淘汰掉,CBA的球员如果能够流动起来,或许反而能促使球员去不断地提升自己,整体的篮球水平可能会进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