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十九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教育家精神,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崇德修身、潜心育人,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岗位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致信中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更加崇高的使命,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教育部发布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9月7日,辽宁省召开全省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会议号召要进一步健全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从即日起,学校官微推送先进集体和个人先进事迹,号召全体辽工程人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作者

以质量树立实干形象 用成效架通成长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事处

王大勇

人 物 简 介

王大勇,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机械工程学院教师,人事处(绩效考核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2022年度获校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现主要从事学校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岗位晋级和人事系统建设管理等工作。

优 秀 事 迹

(一)立场坚定,做忠诚于党的事业的践行者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很高的政治素养。他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并指导实践。他能够站稳人民立场,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认真、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站在广大师生立场主动服务、贴近服务,及时、主动地帮助师生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平日里能够严格做到廉洁自律,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他不断强化自身廉政建设,在不断强化自身廉洁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对分管同志开展经常性地提醒和批评,不断提高自身和分管同志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坚持标准,做致力于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实干者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干部,他不断强化自身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创新党建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党建指导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任职党建指导科科长期间,该同志作为副主编为二级党组织编印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协助组织部领导完成了2个轮次的全校基层党建制度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评估定级工作,评定出40个红旗党支部、90个示范性党支部、57个规范化党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实现全覆盖,学校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水平获得新提升。为进一步规范二级党组织换届工作,该同志作为副主编为二级党组织编印了《高校基层党委换届指导工作手册》,累计指导15个任期届满的二级党组织和近100个基层党支部高质量地完成了换届工作,学校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任职期间,该同志协助领导制定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和《基层党组织推进“一融双高”实施方案》,全面开启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模式。该同志不断探索党建项目品牌创建工作的新途径,在借鉴其他高校党建项目品牌创建典型经验的基础上,全力加强学校党建项目品牌创建的精准指导,任职期间累计指导学校基层党组织和个人获批省级党建项目和荣誉30余项,学校党建项目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锐意进取,做全面提升人事管理工作效能的先行者

作为一名人事管理工作干部,他不断提高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创新人事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学校人事管理服务质量获得新提升。任职期间,在校领导及处长的指导下,该同志扎实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在将教师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实验技能型、教育管理型等,制定了《实验技术岗位申报条件(试行)》《研究员系列岗位申报条件(试行)》,积极探索畅通不同类型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教职工多元分类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在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上,该同志勇于创新,起草制定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绩效考核方案》的系列子方案,不断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关键性指标,学校《实施PDCA绩效考核,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成功入选2023年度辽宁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相关工作经验已被省教育厅、人社厅作为典型经验推荐至人社部。

(四)勇担重任,做党委专项任务的重要贡献者

王大勇同志在工作中勇挑重担,认真履职,特别是在完成学校重点专项任务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主题教育期间,该同志出色地完成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学校主题教育被辽宁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评定为“好”。该同志作为校第四次党代会筹备工作组的骨干成员,出色地完成了党代会筹备及大会期间相关材料的组织、撰写工作,相关工作获得学校党委的高度评价。

启智润心 躬身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

陈晓蕾

人 物 简 介

陈晓蕾,女,中共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兼心理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先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优秀青年工作者,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先进个人等各级荣誉共20余项,是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17年。

优 秀 事 迹

(一)探索“党建+”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

陈晓蕾同志牢记教育工作的初心使命,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以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技能,助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她曾为辽宁省高校党务工作者开展团队执行力提升心理行为训练3次;为学生党员开展心理成长团体心理辅导4场次;论文《Z世代大学生党员角色定位与匹配度研究》被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评为2023年度党建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获辽宁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征文二等奖。依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 规划课题:心理行为训练技术融入入党启蒙教育的路径研究,积极探索入党启蒙教育新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打造“教师+学生+…”全员育人工作队伍

她积极推动心理育人工作队伍建设。2024年,她与部门领导积极争取并努力推动,与阜新市四院建立了医校合作,方便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诊疗;2023年,邀请校外专家为我校学生开展心理访谈;2022年,组织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作为主要组织者和授课教师,为我校培养心理咨询师等87人;她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办法,明确各个队伍工作职责,凝聚各方心理育人力量,推动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坚持“五育并举”贯穿心理育人全过程

以德育心,依托课程思政铸魂育人。陈晓蕾同志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组织、讲授工作。曾获得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学竞赛二等奖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被评为辽宁省一流课程和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凝聚“新”力量,赋能“心”成长—新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被立项为辅导员课程育人重点项目。

以智润心,以咨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作为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她不断提升咨询技能,用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认真接待每个来访同学。陈晓蕾同志从自身的咨询、危机干预的实际出发,编制了《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实务手册》,完善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和跟踪体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陈晓蕾同志担任辽宁省、阜新市和学校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83小时,借助校广播电台宣传咨询服务。

依托活动平台,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陈晓蕾同志是校心委会的指导教师,她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活动,形成了“两月一赛”心理健康精品活动体系,近两年来,共举办学生活动26场次,包括“五育并举 向心而行”5.25宣传活动,“以体强心”,运动打卡21天活动等。

陈晓蕾同志自工作以来,深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并且能吃苦,爱奋斗,展现了新时代有为教师的模样。

行远自迩 踵事增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木工程学院

贺伊娜

人 物 简 介

贺伊娜,女,中共党员,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专职组织员、研究生工作部主任、统战信息员。先后获评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大学生良师益友”“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阜新市“最美家庭”等荣誉。2023年10月,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辽宁省高校组织员素质能力大赛,获主题微党课展示个人一等奖、党务基础知识竞赛个人三等奖、集体三等奖。

优 秀 事 迹

(一)学用结合,增强“专业”的底气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贺伊娜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她始终把锤炼党建业务本领放在首位,努力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她结合基层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战工作最新理论成果,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及实践研究。近几年,独立发表党建论文3篇,主持省、市、校级课题16项;获市级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实践创新成果奖1项;获校级精品微党课1项、市级优秀作品奖1项、校级知识竞赛和主题征文等活动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优秀个人”2项。

(二)履职尽责,写好“协助”的文章

作为学院专职组织员,她善于用“大党建”思维统筹各项工作,重点工作抓成效、常规工作求突破。她积极配合学院党委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基层党建工作各项要求,捋顺工作程序,完善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实现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她对标对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南》,认真指导学院各党支部做好规范化建设,创新性指导开展师生联合党支部试点工作并总结形成可推广的工作经验;针对学院教师和学生党员的专业特点和人员配备情况,协助凝练各党支部党建工作特色,依托“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学院党建精品活动,提升学院党建工作质量;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做好入党前谈话、档案材料审查及信息统计上报、积极分子培训、毕业生党员教育、全国党员信息系统更新与维护、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和党籍管理等工作;认真组织学院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做好“学习强国”、辽宁干部在线等学习平台的推广及使用;负责起草学院党委有关工作的总结、计划、报告、方案、通知、批复等文稿,做好各项数据统计和资料上报;认真及时完成学院党委组织召开的各类会议的记录、纪要及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等。主题教育期间,她撰写的交流材料在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发布,点击量达3万余次。

(三)勤勉务实,彰显“实干”的导向

作为学院研究生工作部主任,积极组织开展学院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疫情期间,她深夜到火车站接送学生到隔离地点、半夜协助突发疾病的学生入院治疗,随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在学院辅导员不足的情况下,她主动承担起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任务,克服因疫情学生未能返校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22名预备党员线上转正及档案材料的整理、67名毕业生党员档案的整理、邮寄以及组织关系的转接等繁重工作;在担任学院巡察工作联络员期间,通过“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促进了巡察工作顺利推进;在参加校党委巡察工作期间,作为巡察组文字专员,她以严谨的态度、较真的精神、求真的干劲,钻研发现问题、认真做好文字记录、归纳总结并高质量完成巡察报告;在校党代会、双代会期间,作为代表团联络员,她负责沟通联络,尽心尽力为各位代表履职做好服务工作;她担任班导师,经常走访学生寝室,坚持谈心谈话,与学生结对子,与家长勤沟通,逢年过节她总是把月饼、粽子、水果送到每名同学的手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她自掏腰包,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所带土木20-7班获评校“先进团支部”2次、校“先进班集体”1次。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贺伊娜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勤奋向上的内在品质,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微光!

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实践学

李旎

人 物 简 介

李旎,女,中共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实践学院教师;担任学院党政办主任、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干部”“优秀女工工作者”“大学生良师益友”“校园先锋示范岗”“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优 秀 事 迹

(一)坚守初心,矢志不渝

李旎同志在创新实践学院工作22年,在这22年里,她见证了创新实践学院华丽转身,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壮大过程。她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协调学院的各项工作进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出色地完成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时任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等省、市级领导视察调研重要工作,得到多方领导的认可。多次承办省级会议和省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完满的完成工作任务。参与学院市校合作工作、先后同阜新百年赛道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阜新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新时代民爆辽宁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先后申报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二)坚持学习,勇攀高峰

她能够结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获批省部级教育管理类课题项目15项,校级课题2项;参编著作1篇,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管理类论文9篇。她还积极投身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连续9年进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汇编》,共完成汇编26册。她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大赛,从大赛指导到带队比赛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3项,并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作为党支部书记,她突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推进党建、业务融合的自觉性,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冲锋在前,让党旗飘扬在最需要的地方,她本人所在支部成员争做学院先锋队,在她的带领下,机关党支部在科研、教学、大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于2023年12月获批辽工大“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

(三)敬业奉献,无怨无悔

她积极开展学院“家和廉创”文化建设,在学院成立三周年、十周年之际,分别出版了学院三周年和十周年纪念册。她把“办实事、解民忧”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加强人文关怀,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通过服务教师的生动实践,不断增强教职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教职工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工会主席她积极开展工会活动,组织学院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编排的舞蹈《我和我的祖国》受到一致好评;组织教职工参加校工会举办的创意服装走秀比赛,获得二等奖。学校工会举行的“喜迎校第四次党代会、奋进新征程”文艺汇演,她编排舞蹈《入画江南》,展现了创新实践学院教职工的精神风采。她组织学院参加党委教师工作部举办的“永远为你创造辉煌”教职工校歌合唱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她的带领下,学院工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被校工会评为最具活力职工之家。

她时刻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乘着新时代的春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做一名合格党员,争创教书育人先锋,为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如山 公正为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律事务办公室

刘家昆

人 物 简 介

刘家昆,男,中共党员,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自2015年起,他肩负起学校法律事务管理与法治建设的重任,展现了卓越的法律专业能力和战略思维。他在依法治校、制度建设、法律风险防控、法治教育等多个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优 秀 事 迹

(一)高效化解纠纷,维护校园和谐

作为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刘家昆凭借其深厚的法律知识和战略思维,成功化解了多起复杂的法律纠纷,确保学校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在处理与外部单位的合同纠纷时,他迅速了解案情,通过与对方多次谈判,明确法律责任,维护了学校的合法权益,避免了高额赔偿和不必要的法律争端。

他的法律判断力和战略眼光使得学校在复杂的法律环境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通过对法律依据的精准运用,他为学校化解了多起潜在危机,不仅维护了校园和谐,也保护了学校的经济利益。

(二)完善规则体系,提升依法治校水平

刘家昆不仅具备出色的法律专业能力,还展现了出色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他推动修订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法律事务管理规定》,为学校各部门提供了清晰的法律事务处理指引。他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和推动跨部门合作,确保新制度的顺利落地,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在法律事务处理中的规范性和效率。

同时,刘家昆带领团队构建了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极大提升了合同审查效率,防范法律风险。他对学校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实现了数字化,也通过细致的流程优化,降低了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这一创新举措为学校的依法治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构建预防机制,保障学校合法权益

刘家昆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注重法律风险的预防和防控。他提出并实施了“法律风险预防机制”,通过定期的法律审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法律隐患,确保学校在法律框架内安全运行。工作中,他凭借敏锐的法律嗅觉,多次为学校识别并规避了风险,确保了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

他还通过建立校园法律事务咨询平台,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减少了因法律意识不足而引发的纠纷与误解。这种预防、及时应对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法律风险管理水平。

(四)强化法律意识,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刘家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核心。他和团队为师生提供及时、专业的法律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同时,他还致力于法治教育的推广,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推动师生增强法律意识。在他的努力下,法治精神已深入校园,法治文化成为学校管理和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家昆不仅具备深厚的法律专业能力,更展现了战略思维、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以扎实的法律知识、高效的调解技巧和对工作的无限热忱,推动了学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守护了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他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法务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是全校师生学习的楷模,为高校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守初心 情系老干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潘继军

人 物 简 介

潘继军,女,中共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处长、党委书记;辽宁省社区老年教育专家。她始终坚持把党对离退休职工的教育组织引领关怀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她积极创造条件,丰富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退休干部特困帮扶制度,救助因病致困的老同志;组织带领离退休职工,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先后被评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优 秀 事 迹

(一)聚焦政治引领,她是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她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必须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让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老干部的精神阵地和思想之家。工作中她将党建工作与服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带领处党委一班人固强补弱,不断提升党支部在老同志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她注重发挥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和支部委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优化党支部班子结构,选出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强、群众威信好的退休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和委员;情况比较特殊的党支部选派在职党员担任书记或副书记,与老同志形成互补。她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她组织引领老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制度十余项;她经常与党支部书记谈心,交流开展党建工作的体会和方法,指导各党支部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开展各种主题教育等为契机,不断增强老党员的党性观念;她富有爱心耐心诚心的工作使老同志深感作为辽工程离退休人享有着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老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就在身边。

(二)满怀敬老之情,她是老同志们的“暖心人”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要做好,就必须在工作中多一分体贴、理解、问候和关爱。”多年来,潘继军同志始终秉持细微之处见真情的工作态度,带领同志们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老同志生病住院,她问候如期而至;老同志遇到困难,她帮助无微不至,自觉成为老同志生活中的“暖心人”。

目前学校离退休教工中高龄、高发病情况严重。有的老同志虽然做了肿瘤根治手术依然情绪低落,有的老同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个别检查项目心存恐惧,她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经历耐心细致做好老同志心理疏导,使老同志放下思想包袱,克服恐惧心理,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她注重对特殊群体老同志给予关怀和照顾。每年端午和国庆节,亲自带队对离休干部进行遍访;春节、“七一”期间亲自慰问看望困难老同志和患重病老党员。她平时注重倾听老同志心声,找准、抓住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重难点和薄弱点,做好个性化服务。她对离休干部、生活困难、鳏寡独居老同志的情况如数家珍,及时把学校的关心关爱送到老同志心坎上。

潘继军在老干部工作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始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火热的心和炽烈的爱,都奉献给了老干部工作,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立足岗位办实事 勇于担当讲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生就业处

宋艳芳

人 物 简 介

宋艳芳,女,中共党员,现任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女工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我校本科生招生相关工作。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招生工作一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服务流程,立足本职岗位,真情服务师生,为我校招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优 秀 事 迹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思想行动自觉

该同志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鲜明。同时,她能够坚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注重将所学所得指导具体工作,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不仅激发了她的工作活力,也极大地拓宽了她的视野,为高效完成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思想支撑。

(二)强化实干担当,扎实推进任务落实

自2002年步入职场以来,该同志始终秉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职业热忱与卓越的职业操守,在招生工作的最前沿熠熠生辉。她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引领方向,以坚实细致的工作态度作为前行的动力,每年完成覆盖全国30个生源省、多种招生类型的招生计划的制定、宣传、录取、报到、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助力学校生源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2024年在辽宁录取物理类考生成绩实现新突破。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的深刻内涵,确保每一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

(三)坚守廉洁底线,秉持自律高尚品质

该同志能够以党纪党规为镜,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行动上严于律己,在思想上筑牢防线。能够坚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廉洁敬业的工作作风。

二十余载春秋更迭,每一个工作周期,都充满着紧张而繁忙,不管是欢声笑语,还是苦累委屈,都丰富着她的阅历、加速着她的成长!该同志始终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今后,她将继续保持这份热爱与执着,将每一份努力都倾注到她所喜爱的工作中!

爱岗敬业 求是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力学与工程学院

孙维吉

人 物 简 介

孙维吉,男,中共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先后获得校优秀教师、校优秀班导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先进个人、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辽宁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力学学科教学和瓦斯灾害防治相关的科学研究及力学科学研究生培养工作。

优 秀 事 迹

(一)爱党爱校,修身自律

孙维吉同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在科研上务实钻研,教学上认真负责,工作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得到了学生、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以本为本,科教相长

孙维吉同志注重科教相长,教书育人。先后承担了《结构优化与可靠性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多相多场耦合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坚持课程思政,坚持将科研成果纳入课堂。积极带领研究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先后带队获得首届岩石破坏短临预报竞赛第一名,“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担任理力17-1班主任期间,经常到宿舍去与学生聊天谈心督促学习,关心帮助学生,班级有11名学生考取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高校的研究生,班级被评为学校优良学风班。

科研上,孙维吉同志怀着对探索新知识和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渴望,在渗流力学研究方向上孜孜以求,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22项,制定标准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自己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在培养和引领青年教师,渗流力学及应用团队获得学校双一流学科创新培育团队建设项目支持。

(三)全心全意,甘于奉献

2021年起,孙维吉同志负责学院研究生工作,从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环节规范化管理、教学改革、培养基地、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招生宣传等方面全面系统完善力学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定期召开研究生导师工作例会,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和水平。探索研究生课程改革,获批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1项。

作为一个正值想事干事担事最佳时期,孙维吉同志始终秉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本色,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真心作为,勇于担当,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为辽宁工大的美好明天奉献智慧和力量!

初心如虹 匠心筑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项杨

人 物 简 介

项杨,女,中共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发展规划科科长;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院校管理,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高校教育管理》等期刊发表论文5篇,出版专著《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

优 秀 事 迹

(一)平凡岗位写春秋

项杨同志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她工作经历丰富,在每个岗位都能较快进入角色,打开工作局面。2021年6月,任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发展规划科科长以来,她全身心投入工作,牢牢把握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特色发展战略这一主线,起草编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贯彻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规划、制度文件10余份。同时,她还兼任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工会小组长等职务,对待每一份工作都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深知身兼数职,责任重大,但她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担当与奉献。

(二)一颗丹心助发展

发展规划工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先导,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关键岗位上,她总是精益求精,把组织交给的任务看成是神圣使命。行政楼里她总是来的最早得,多少个日夜,她伏案工作,用细致入微地调研,为各种报告的撰写提供科学依据。她时常面临一些紧急的重要工作,有时连续一两周加班加点,沟通协调、筹备会议、撰写材料、事无巨细,她都亲力亲为。每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申报都是在2月份,今年恰逢春节,当许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时,她已回到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她从不抱怨,总是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她常说:“职责所在,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再苦再累也值得。”

(三)精诚服务献韶华

刚到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不久,她就负责职称评审中的学术论文成果认定工作,她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整理历年期刊目录,学习使用各种数据库,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她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从未出现任何差错。后来,经常有老师向她咨询学术论文、著作、期刊分区等相关问题,她都能耐心细致的为她们解答,曾有老师跟她说:“就觉得问你什么问题都觉得特别暖心”。她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和好评。她还深刻地认识到,在发展规划科的岗位上,必须不断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以科学的、前瞻性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匠心对待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发展。所以,她从未停止学习,她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力争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太阳石精神”照耀辅导员前行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木工程学院

赵玉英

人 物 简 介

赵玉英,女,中共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学习能力指导师、心理行为训练师、高校生涯课程导师;先后被评为校“谈心活动先进个人”“工大最美教师”“校第二届网络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学院荣获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5项荣誉称号;发表论文2篇,2篇论文荣获辽宁省优秀论文,主持省级课题1项。

优 秀 事 迹

(一)一片赤诚照丹心 教育情怀有温度

提升修养,做理想信念的坚定者。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是她的工作基础,也是她的动力源泉。为了能够充分地将理想与信念运载于实践,她时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为自己夯实思想基础。3年里,她参加了辽宁省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坊、辽宁省2022年第一期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业务能力提升线上培训班等7次培训,提升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心系学生,做不负众望的守护者。在疫情封校期间,她与学生同吃同住,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核酸检测,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平安度过疫情保驾护航。

(二)厚德至善显仁心 教育情怀有深度

以德立身,做高尚品格的垂范者。作为辅导员,她坚持以德育人为先,用道德情操影响人,用扎实学识指导人,用仁爱之心关怀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注重通过言传身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以工作室为平台,构建文化育人体系,从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上下功夫,积极打造精品活动,做率先垂范之师。

以身立教,做学生成长的助力者。工作中,持续保持作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用心育人,以不变的热忱时刻用真心、诚心、爱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精神服务学生、教育和管理学生。3年来,在学生中涌现出了校大学生自强之星、十佳大学生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她还建立了“内省+外辅”双动力学业指导体系,通过“甲老师”讲堂、一帮一朋辈互助学习小组等方式,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扎根一线筑匠心 教育情怀有高度

坚守初心,做履职尽责的践行者。工作中,她从学院学科专业和学生实际出发,构建了“六为一体”学生教育管理平台,结合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六砼”人才培养目标,为学院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设计了清晰的思路。同时充分发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轴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3年来,学院学生团队及个人在科技创新竞赛中斩获颇丰。

精蕴底色,做不懈奋斗的实干者。3年来,她一直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2门课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被评为校辅导员“课程”育人课程建设示范课程。指导学生开展的1个创业项目入驻了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在辅导员的工作领域她一直勤耕不辍,时刻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为向标,在与学生共进步共成长的岁月里育人树己,同向同行,以“太阳石”优秀的品质润心泽行,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辅导员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守正创新 安全育才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

集 体简 介

安全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8人。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次。设有安全工程一个本科专业,连续四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18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贯式人才培养体系,自1988年以来,已经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人。

优 秀 事 迹

(一)拓宽领域 精准培养

在学院党委的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安全工程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师德师风为引领,以“大安全思维”为指导,面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保障需求,立足于传统矿山安全优势特色,拓新建筑施工安全、化工安全、新能源安全、城市安全四大领域,建设智慧安全与应急学科群,构建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全程化的“安全+思政”育人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精准培养安全技术人才。

改革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安全工程专业年招生规模由4个班扩大到7个班,近五年有105名校内优秀学生转入本专业。近三年,本科生主持或参与大创项目50余项,参与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7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报国家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100%,学生就业层次高,超过60%毕业生在国能、中铁、中建、中石化等世界500强企业就业;读研率达30%,其中三分之一进入985、211高校继续深造。

(二)六位一体 协同育人

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安全工程专业通过构建“六位一体”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行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分模块设置专业课程,强化基础课程并增加创新实践课程和新工科课程,培养个性化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实施“强基固本、培根铸魂”工程,强化课程思政,组建思政课程团队,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打造国家级和省级一流精品课程,形成科教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与32家现代化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了广覆盖、多方向的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协同培养。实验教学方面,创新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训模式,建设实验矿井及虚拟仿真系统,为高危实验提供安全保障,满足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需求。

同时,实施导师制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和创业竞赛。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推进联合培养、互派交流和学术合作。

近年来,安全工程专业连续四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评辽宁省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斩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11门;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省部级项目24项,项目经费累计704万元;获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1人,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安全工程领域精英人才。

(三)闭环培养 精准保障

安全工程专业致力于构建“闭环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监督,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成立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定期修订和完善制度,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在师资建设方面,自2015年以来,共引进29名优秀教师,并培养了多名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优秀教师。通过“以老带新”、名师培育计划、国际交流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行辅导员与班导师双重管理模式,辅以奖学金与学风建设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定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各个环节闭环运行。

得益于此,安全工程专业在辽宁省专业评估中排名第一,并连续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保持领先地位,赢得了其他高校的认可与学习。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和系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团结聚力量 一起向未来

电控学院电气工程系

集 体简 介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现有教师15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8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电气工程系团队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及科研团队。电气工程学科现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博士点、硕士点,电气工程系以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为起点,以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及其控制系统分析、信息处理、工程设计专业技术核心能力及其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及其控制领域从事运行与维护、设计与制造、分析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优 秀 事 迹

(一)构建科学教学体系,教学成果丰硕

电气工程系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阎馨和系主任王巍的带领下,打造了“团结力量共发展,重担面前不退缩,挑战面前勇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团队成员肩负着教学科研的双重责任:聚焦共同目标,积极主动工作,人人勇担重担,团队合力向前。近年来,电气专业在培养方案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改革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依据学生数量和规模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着持续的改进和相应调整。日常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与此同时,全体教师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巫庆辉教授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煤炭教育协会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自主研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开展8学时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4学时的综合训练项目,在本科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显著效果,并列入2022版《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巫教授还建设了《电机与拖动》省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与线上共享课程,依托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线上共享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进行联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式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开展基于“虚仿平台、教师、学生”的多元化实践教学过程评价,为学生创造“平等、开放、高效、灵活”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课堂部分教学内容枯燥、抽象与难懂等问题,开发了一套可视化的辅助教学软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等。

(二)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科发展蒸蒸日上

科研方面也在稳步发展和提升中。巫庆辉教授主持市科协项目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3件;王智勇副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和企业横向课题各1项,发表SCITOP期刊论文3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阎馨副教授发表SCI论文2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高洪鑫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发表论文2篇、主持完成了辽宁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育苗”项目、获得2023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三)遵循OBE理念,培养社会需求学生

遵循专业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原则。电气系教师多年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参加国家及省内的各项电子设计大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高洪鑫副教授指导学生参加“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华为辽宁省大学生信息化技能大赛、“华数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王智勇副教授指导省级大创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电子设计大赛等课外科技比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二等奖及以上奖励5项。巫庆辉教授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指导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与二等奖各1项、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i Teach”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省一等奖2项、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省一等奖1项、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大赛省一等奖1项、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东北赛区一等奖1项。

(四)新老教师传帮带,薪火相传共成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招收的本科人数逐年增多,教学任务量也是节节攀升。为了缓解教学压力,电气系近几年也在不断地招贤纳士,年轻教师的加入让电气系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助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系主任亲自深入课堂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站稳讲台。电气系老教师带领新进教师参观学院实验室及实训中心,让他们能尽早地熟悉学校的科研环境。党支部书记阎馨定期与同志们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大家的思想动态及需求需要,爱校荣校的情感不断升华。

在追逐卓越的道路上,电气工程系的全体教师不会满足现状,一直在不断地勇往直前。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也为教师们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去提升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电气工程系这个团队的凝聚力让团队更加紧密,团结性让团队更加有力量!

辽工程:从煤城到暖城的开拓之路

鄂尔多斯研究院

集 体简 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成立于2023年2月21日,是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2023年4月18日正式完成法人注册。研究院作为鄂尔多斯市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致力于成为集专业高端智库、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空间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在5年内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优 秀 事 迹

(一)坚决贯彻落实校党委 “立足阜葫,东进沈阳,西出蒙新,贯通丝路”新发展布局

一年多来,鄂尔多斯研究院的建设正稳步推进,逐步发展成为学校的三个重要基地。一是发展成了学校高质量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基地。二是发展成了学校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育重要基地。三是发展成了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是学校落实“三省一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决策的重要载体,是助力鄂尔多斯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是服务煤炭主产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窗口。

(二)乘风破浪,发展成为学校高质量科技创新与服务重要基地

研究院已围绕鄂尔多斯市地区签约企业委托横向课题18项,总金额5039.36万元。鄂尔多斯研究院高度重视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模式,作为牵头单位与鄂尔多斯职业学院联合获批“内蒙古现代化煤炭开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内蒙古兴泰建设集团共同获批“内蒙古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功开展4期《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专家讲坛;围绕鄂尔多斯市国能准能煤炭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2023年获批鄂尔多斯“揭榜挂帅”项目“露天煤矿边坡智能交互式管控决策一体化平台研发与工程示范项目”。牵头鄂尔多斯煤矿“三化”融合智能管控平台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共组织11次学术交流活动,包括3次全国矿山行业大会,涉及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计300余人参与;2024年,研究院申报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内蒙古)、13项市科技计划征集项目以及4项“科技兴蒙”项目。入选鄂尔多斯市“科技突围”工程5项,包括“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4项“科技突围”重点项目。研究院结合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服务于能源领域,与鄂尔多斯市企事业单位合作提出研究题目,设立校地科技合作培育项目67项(2023年27项,2024年40项)。

(三)扬帆起航,发展成为学校高水平人才

(团队)引育重要基地

截至2024年7月31日,共有284人次科研骨干教师入驻研究院,在鄂尔多斯市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接待来访企业近百家;研究院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17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4名院士、4名长江学者等杰出人才。同时,研究院引进和培养出10支优秀科研团队,团队成员总数超120人,其中包括1名国家青年长江学者和4名自治区“草原英才”。研究院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包括5名院领导班子、6名全职常驻博士科研骨干教师,以及每年累计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45名(柔性引进)博士科研骨干教师。自研究院成立以来,成功促成了我校矿业学院、安全学院等专业负责人及其团队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就学科、专业建设等各个方面展开对接交流;协助鄂市“一本三专”师资队伍建设和学历水平提升,录取博士教师2人,推荐博士1人、硕士11人到“一本三专”担任教师,推荐2名退休教授到校工作;组织我校专家开展校园专题讲座9次。

(四)奋楫扬帆,发展成为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与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国能准能煤炭集团、中煤西北能源集团、国能蒙西矿业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内蒙古仲泰能源、内蒙古兴泰建设集团、鄂尔多斯能源集团、鄂尔多斯隆基绿能科技、奇瑞汽车、京东方、华景材料等鄂尔多斯市内央企及民营企业建立了27个实习基地,组织24个批次1812名本科生以及354名研究生的生产实习和科研实习。学生们纷纷表示,“暖城”鄂尔多斯不仅企业实力雄厚,而且生活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对留在鄂尔多斯就业发展有了更深的情感认同。

奋楫者先,勇进者胜。鄂尔多斯研究院坚持发挥好“桥头堡”作用,主动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助力地方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落实“三省一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决策的重要载体,为我校实现“立足阜葫、东进沈阳、西出蒙新、贯通丝路”的发展战略和“两区三院”的全新战略布局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和担当,开拓奋进,为推动市校共同发展与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师生需求为导向 真抓实干显担当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集 体简 介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作为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学校国有资产账务管理及公有房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负责采购与招标工作的组织实施,牵头负责实验室安全等工作。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部门坚持服务大局,主动谋划、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在工作中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及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优 秀 事 迹

(一)党建引领,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团结和谐,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提升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抓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突破业务难点,强化服务保障,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抓作风强意识,牢固树立服务师生意识,在规范管理中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二)加强管理,资产管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科学论证新增资产配置,严格参照《省级行政单位通用资产配置标准》配置办公设备和家具等备品,对于已达使用年限但尚能继续使用的资产,鼓励继续留存使用;建立拟报废资产公示制度,搭建校内资产调剂平台,多渠道发布闲置资产和拟报废资产信息,按照“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先调剂、共享使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五年来,累计调剂使用资产200余万元。扎实做好房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对公有用房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核查,为实现公房“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定额管理、有偿使用”奠定基础。

(三)多措并举,实验室安全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扎实做好实验室安全各项常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对涉及气体钢瓶、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要危险源的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注重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举办“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月”活动,有效提升师生安全技能,增强应急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深入推进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及实验室环境检测系统,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切实保障实验室安全稳定。

(四)规范流程,设备招标采购工作有序推进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和招标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和办法。修订了采购限额标准及签订合同有关规定等制度,切实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逐步规范采购计划申报、意向公开、招标文件编制、代理机构委托、合同签订审查、设备履约验收及资金支付等流程,注重提高采购效率并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采购质量。五年来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50余项,资金合计超1亿元,完成询价采购及零星采购100余项,资金合计超2000万元。

(五)扎实推进,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按照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厅及教育厅有关要求,扎实推进资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的梳理及整改,完成了在建工程等相关资产转固手续,核销了仍在资产帐中的房改房,完成了因校区置换等原因造成有账无物的房屋及构筑物、仪器设备及家具的处置手续,有效推进解决了学校资产领域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六)注重效率,设备维修耗材备品保障有力

全力保障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及时检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及时保障教学实验耗材供应,按需完成学生寝室及教室备品、学生实习实训用品的配备。全力配合相关学院完成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搬迁,在疫情期间,圆满完成了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住校教职员工的床及行李备品的采购及发放等工作。

同心协力 自强不息

力学与工程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系

集 体简 介

理论与应用力学系现有教师14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教研室负责的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自1996年开设至今,一直遵循和实践“先理后工”的培养理念,既注重数学力学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又强化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厚数学力学基础、兼顾力学应用研究”的专业培养特色。在2017年辽宁省同类本科专业评估中排名第一,并在2020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优 秀 事 迹

(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攀升教学水平

全系教师除承担本专业全部课程外,还负责全校《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部分教师先后获批省、校级教改项目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教学改革论文3篇;张智慧、张华宾、刘杰、范俊海等分别获辽宁省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理论力学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张智慧老师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展示活动”B类优秀课程思政案例、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编写及《振动力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成果;承担的《理论力学》、《振动力学》、《随机振动与模态分析》等课程分别获批省一流建设课程;苏荣华、张智慧和张华宾分别出版《理论力学》、《振动力学》及《渗流力学基础》教材3部,其中《理论力学》评选为辽宁省优秀教材,并开展了《理论力学》、《振动力学》等在线课程的录制。

(二)科研创新,成绩斐然

本专业教师唐治、王俊光、王凯兴、谢春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王俊光、张华宾、范俊海及白雪元获批省级科研项目各1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及高水平论文超过10项);梁冰、王学滨、王凯兴、唐治、王俊光、张华宾等分别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岩石力学与工程协会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王学滨、唐治、王凯兴、张华宾等在全国岩石破裂与破碎学术大会、岩土工程国产软件发展论坛、中俄深部开采岩石动力学会议、全国冲击地压学术会议、全国渗流力学大会等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依托project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采用“本科生学业学术导师制”来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实现与工程实际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同时积极动员鼓励本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目前考取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及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研究生10余名,考研录取率达20%以上;全系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辽宁省“创新杯”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等近10余次。新增阜新力劲北方机械有限公司、宝航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四)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深化党纪学习教育

支部积极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教师在各项育人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扎实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教育引导党员过好组织生活。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党员做好党纪学习教育和监督,时刻提醒党员要坚守党的纪律和原则,在自身素质的塑造上不松懈。在工作中全面将党建与系里业务工作紧密融合,推动教师、党员自身素质的塑造和提升。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以学院发展建设整体规划为目标,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立志教坛勤耕耘 德润心田润无声

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集 体简 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全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8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校级优秀教师2名。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在《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Fuel》等期刊上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6项,指导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41人,其中2人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人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优 秀 事 迹

(一)开拓思路,深化教研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全体教师始终坚守教育教学前沿,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始终坚信“行胜于言”,以身作则,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已经形成“30•60 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兴趣,发挥特长、因材施教,凸显了立德树人的办学特色。

先后承担辽宁省教育厅、煤炭行业教育协会、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3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工程热力学课程获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汽轮机原理获辽宁省线下一流课程,能源利用原理与节能技术获辽宁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工程热力学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获批辽宁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

(二)科研创新,服务辽宁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5篇,其中中科院1区TOP论文6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4项,获绿色矿山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8项。并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生获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省部级奖励125项。

(三)学高为师,立德树人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践行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教工党支部带领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专业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维护教师职业形象,积极推动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互动发展,建立以专业责任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近几年,随着教师退休,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院里积极引进人才,新进专业教师4人,通过“结对子”、选派青年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为他们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专业教师参加辽宁省教学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校级优秀教师5人次,获阜新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次,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6人次,2位老师被评为校“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1人被评为“校园先锋示范岗”。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聚焦能源类学科特色,全面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专业建设努力奋斗。

云程发轫 奋楫笃行

土木工程学院

集 体简 介

土木工程学院是我校办学规模大、学科专业强、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广的学院之一,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6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示范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2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个专业为辽宁省一流示范专业,拥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现有教职工132人,在校本科生223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39人。

优 秀 事 迹

(一)以党建为舵,凝聚干事创业力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活力,构建“大党建”格局, 积极进行“一融双高”有益探索、扎实推进“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创新拓展“党建+”模式、深入开展“红色砼志”铸魂育人工程、组织创办“一支部一品牌”“筑砼讲堂”等特色活动、依托师生联合党支部构建组织育人新路径,切实推动学院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到“形神兼备”,进而成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学院先后荣获评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统战工作先进集体”,2名教师荣获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二)以专业为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全面对标我校“两区三院”战略布局,聚焦辽宁省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引育并举,实施“1510雁阵”尖兵团队建设工程,即1个土木工程学科引领+5个方向领军人才+10个方向“雁阵”团队,打造了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学成果显著、科研转化丰硕、梯队结构合理、国内一流的卓越土木学科尖兵梯队,为冲击省双一流学科提供人才支撑;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0余项;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等央企及全国著名煤炭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200余项,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0余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承办第四届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碳中和与新能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举办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发展论坛、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辽宁省分区赛;1名教师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三)以育人为锚,稳步推进课程建设

学院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企业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学校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综合优势,积极开展卓越土木工程师自主创新培养与实践,通过开展“五金”教学工程,即“金课程、金团队、金教材、金仿真、金思政”建设,深入实施本科教学提升工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学校特色的卓越土木工程师。学院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一流课程14门;获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创新大赛奖励5项;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批校级现代产业学院1项;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教学团队3项;顺利完成第一届基于BIM的土木建筑类联合毕业设计改革工作;学院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育人效果显著,学生信念坚定、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四)以创新为桨,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建立了我校首个学院级大学生双创中心,蚂蚁、阜熙、U-lab、We-me等6个创新工作室入驻;学生竞赛、论文、专利硕果累累,获得全国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等竞赛奖励400余项;学院依托“筑砼讲堂”“甲老师讲堂”等5个载体,构建了学院思政育人体系,获批校“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及校“三全育人”精品项目1个;实施企业冠名班级活动,如:“盾构铁军班”“交通先锋班”“国匠班”“海威班”和“智能建造品茗班”,将企业红色基因与优秀文化融入班级建设;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媒体与社会广泛好评,荣获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文字报道团队、辽宁省大学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荣誉;学院团委荣获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1名教师荣获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干部”;1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学生获评“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

“风好正是扬帆时,花开这里别样红”。土木学院全院师生始终存“一流”之心、怀兴校之梦、践蜡炬之行,以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知重负重的优良作风、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和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共同为学校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党建引领 铸就智慧校园建设先锋力量

信息化与网络管理中心

集 体简 介

信息化与网络管理中心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通过强化党员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打造出一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先锋队。同时,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