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证实的真相——朱令案的网络声音已逐渐微弱。

其实见闻君从天涯到现在,一直关注着这件离奇冤案

以至于到后来我刚接触到公众号后也经常发布一些早年间我曾在天涯上关注朱令案的一些相关资料。

而笔者之所以从各方收集的证据汇总整理(大都是出自朱令父母或朱令律师和一些早年间天涯资料)

就是想帮大家从简入繁的抽丝剥茧,让网友们对于案件的证据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记得在朱令女士还未离世的时候每一次发布相关文章几乎都有十几万的浏览量,如今几乎只有那么不到几百的浏览量。

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朱父公开宣布要重启朱令案后反而声音却越来越小,真应了那句话,人走茶凉。

但还是希望朱令父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案件真相大白,把犯人绳之以法。

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年朱令案为何成为悬案?阻力在哪里?而现如今重启朱令案和当年的阻力一样吗?

要知道母亲朱明新在案件发生后,特别是在2008年,向北京市公安局提出了关于案件侦查和结果的信息公开申请。

然而,北京市公安局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为由拒绝了这一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朱明新并没有放弃,她持续推动对案件的关注,并寻求重新调查。

除了家庭的支持,媒体和公众的持续关注也为案件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力量。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对案件进行了报道,国际媒体也对此案进行了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的兴起进一步助推了朱令案的影响力,网络社区的关注和讨论使得这起事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然而,尽管有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朱令案仍然未能得到解决。其中的阻力是多方面的。

以下这些报道记录关系此案的朋友都可以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关键证据的缺失或不当处理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例如,朱令宿舍的物品在关键时刻被盗,导致可能的物证消失。

而在医学方面的失误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ta中毒的诊断延迟,加上对ta中毒特征的不了解,使得早期证据保护不足。

此外,涉案学校和医疗机构的保护主义态度也可能影响了案件的透明度和调查的全面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能说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大地上故事,却展现了淋漓尽致的权利博弈得过程。

而现如今朱父重启朱令案目前面对的最大阻力则是孙维的消失。

朱令案澳洲记者Liam的进一步披露,孙维的岁月静好到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澳媒报道,孙维已经改名为孙释颜,孙维曾在1973年8月10日出生,后来将生日更改为10月12日,并重新办理了身份证件。

从此,她开始了自己的国外新生活,便再也没有回国。

即使目前最新可知的信息还是几个月前澳洲主流媒体专栏记者LIAM的一篇报道;

报道此事的记者Liam Mendes也被很多当地人称为英雄,据说很多华人称他是第二个贝志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这篇报道的记者为Liam,其曾获2023年第68届Walkey杰出新闻奖。

据说,LIAM在华人志愿者们帮助下,花了两周时间,终于在澳洲把朱令案嫌疑人找到,并开始向西方读者全面报道朱令事件。

网友提供的原文翻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大利亚人报 的Instagram账号曝光了多张孙维的近照,照片更是20年以来首次被外界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常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个人,是否就真的能够逃脱应有的审判?

我的答案是:不,绝不能够。

凶手必将面对自己曾犯下的罪恶,伏诛于命运的惩罚。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

这也是我们一直追问真相的原因;

真相不出,我们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