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这个中秋节。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文旅部门谈产品必称网红,谈景点必要打卡,好像离开这两个词,工作就无法开展了。世上本没有厌恶,只是听得多了,才有了厌恶。这种反感,有的来自名不符实的弄虚作假,有的来自爆款思维的路径依赖。文旅的实质,依然要符合商业逻辑,有人流,更要有复购。
01
动物园里过中秋
假期第二天,我和家人决定去石家庄动物园转转。记得很多年前姜昆的相声《虎口遐想》中说到,人家谈恋爱都去公园,只有单身汉才去动物园,闻那个动物的臭味儿。这个相声无形中就给去动物园的人群做了定义,仿佛只有带孩子去,成年人自己去就是有病。事实证明,那是老黄历了。
石家庄的动物园,我已经有至少十五年没去过了。进园之后我发现,带小孩的家长居多,也有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大概是6:3:1。很多家长一看就是出行经验丰富,推着三轮童车的,拉着四轮野营车的,比比皆是。
动物园里植被丰富,虽然中秋阳光依然强烈,但树荫下凉风习习。各处的标牌醒目,指导游客不走回头路。全园转下来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园方在动线上安排合理,比如河马馆处就安排了桌椅,可供游客用午餐。
园中有一个表演场,在外面就听到阵阵喝彩声。循声拾级而上,里面是巨大的圆形下沉广场,用郭德纲的话说,满坑满谷都是人,场地中间,有演员在表演杂技。观众都非常厚道,演员一次没有成功,两次没有成功,观众们都是掌声鼓励。当最终成功之后,全场欢声雷动。
各种动物从飞禽到走兽,从吃草的到吃肉的,从常见的到珍稀的,一应俱全。和家人相约,这次体验不错,等有空了还会再来。
02
动物园还有提升的空间吗?
石家庄动物园,作为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阔别十余年后重见,超乎我的想象。停车场有很多外地车牌,像山西、内蒙、河南、北京的就不少,更别说省内各地市的了。可以说,石家庄动物园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能不能更好呢?
我觉得还有提升空间。
一是想办法拉近人与动物的距离。在游园中,我发现只有羊驼和梅花鹿与人较近,其他的别提猛兽了,就连猴子都被圈在山上,与游客中间隔了电网与深沟。我想录个视频,相机调到了4倍变焦,也只能拍到个模糊的影子。这在人人都是发声筒的时代,对于信息的采集和传播是非常不友好的。
我去南京红山动物园, 人们可以近距离观看那只被“孤立”的一直生活在竹筏上的猴子,鹦鹉甚至可以直接落在我的手机上。
二是多用玻璃幕,少用铁丝笼。看动物,要么是怕离得远,看不清;要么是怕中间隔着铁丝网,遮挡视线。我当然知道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那有没有办法改进呢?在不是必须用笼子的地方,可不可以用玻璃?
同样是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老虎洗澡的水池有一半就是玻璃砌成的。老虎突然向我们猛扑过来,趴在玻璃上,那震撼是记一辈子的。
石家庄动物园里也有不少地方用了玻璃幕墙,但需要定期擦拭。像中美貘的宿舍,玻璃上全是水垢,里面啥也看不清。
三是加强新媒体的传播,树立动物IP。在游园中,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动物,比如坐在那里旁若无人大吃竹子的大熊猫,比如在水池中畅游的黑熊,比如耳鬓厮磨的雄狮与母狮,比如冲着游客大叫的金刚鹦鹉,比如撒尿如喷泉的大象一家。稍加观察,就可以讲出很多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不是由我来讲,而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饲养员。新媒体时代,饲养员的工作将不只是铲屎和喂食,还可以增加新的职能。成都大熊猫基地的谭爷爷,北京动物园的陈奶爸,都是动物IP的塑造者。
03
文旅的本质是复购
流量和网红只是一时,品质和体验才是永远。轻打卡,重内容,去网红,重运营。以人为本,就不会错。
游客为什么愿意反复到红山动物园,为什么成都大熊猫基地总是人满为患?说白了游客是为了文化基因而来。
所谓的网红和流量,只是一时的,转瞬即逝。没有真诚和以人为本,人为烘托的流量只会反噬!
商业的本质就是复购,持续的复购。一个健康的文旅体系是把人当人,而不是把人当流量!
文旅之所以叫文旅,是文化蕴含在先,旅行在后。有文化的融入商业,会渐入佳境;没文化的硬炒热梗,则毫无内涵。
想要长久发展就不要沉迷“爆款”。网红不是自吹自擂,不是虎头蛇尾,更不是偷奸取巧,只有用心去经营,时常站在游客的立场去感受那些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和心中所期待,才能被游客流连忘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