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揭秘:牡丹江畔的里法头、南泡子和那些湖的来龙去脉(之一)》的流量并不理想,到现在读者不到百人。老陈不禁感叹:金风又吹牡丹江,花甲老汉念家乡。路过的牡丹江乃至东北老乡,抽空留下个脚印支持一下我呗,这年头谁火不是火呢?您给我留言、点赞、分享和在看,也不会白支持。我这60岁的老头一开心呢,还有力气能多写些高质量的文章,回馈您……
(文/陈达)根据工作在牡市报社印刷厂的好友王凤斌回忆,1976年10月他8岁时,就随家搬迁到《牡丹江日报》社家属房居住,当时他家的住房应当是牡丹江市中心区的最南端。因紧邻南泡子的北沿,故被人称“泡子沿”,南泡子的南沿就是前里法头。
在王凤斌的印象中,他们一家初到此地时,根本不存在繁华的南市街,四周是一片荒芜的空地,满目萧条。家的北面是牡丹江锅厂,南面的“前里法头”(老少年宫、四中南至八女投江雕像区域)是南江大队的庄稼地和令人掩鼻的大粪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家在这里建起了简陋的小平房,开设了木器加工厂等小作坊。而向西望去,则是一片由挖沙活动留下来的大大小小沙坑,它们如同大地的疮疤,裸露在阳光之下。
南泡子
南泡子存在了多少年,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和变迁。从伪满洲国时期的《牡丹江市街地图》中,我们可以窥见南泡子的旧时身影。它静静地躺在牡丹江市的南面,南部与“里法头”相邻,而它的北面则是繁华的牡丹江市城区。
南泡子,曾经是牡丹江的一条内河,它的存在对于城市的早期发展至关重要,无疑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馈赠。南泡子在为城市提供了丰富水资源的同时,还为烂泥塘(里法头)这个特殊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的存在,持续提供了用水保证。
1903年前后,南泡子即被开发和利用,起因是中东铁路牡丹江站(今工人文化宫附近)的正式开通运行。为了解决铁路蒸汽机车行驶途中需要加水这一问题,俄国人在南泡子北岸挖了一口内径为4米的巨大水井,并采用蒸汽机泵来抽取井水,通过两条150毫米粗的铸铁管道输送到中东路火车站水塔(今文化宫影剧厅后)。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铁路的用水需求,也在节日期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水源。
牡丹江市具有百年历史悠久的老街之一“水道街”的得名,源自其在中东铁路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街道上的输水管道曾连接南泡子和火车站的水塔。尽管今日的水道街在走向上与往昔大致相同,但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街道的长度已不如从前,未能延伸至南市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35年7月1日,日本人主持修建的图佳铁路图们至牡丹江段正式通车,十天过后,牡丹江至林口段也开始了临时营业。图佳线上新建成的牡丹江站(曾被称为牡丹江北站,宁北站)随即投入使用。不久后,日本人开始整合铁路网络,连接中东铁路牡丹江站的部分铁轨被改线并入新站,原有的铁轨被拆除,中东路牡丹江火车站(牡丹江南站,老站)被废弃。南泡子水源地也随之闲置起来,等待它的只有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在牡丹江成为城市之前,市区内的雨水和污水主要依靠人工疏浚,通过阳沟排入附近的河溪和低洼地带。1937年,随着城市的建立,日本侵略者以太平路、解放路、铁北中心区为核心,开始铺设先进的上下水系统,并成立了“环境卫生清理队”。
然而,这支由日伪政权直接管理的“环境卫生清理队”实际上成为了日本人的专属服务队伍。在日本人聚居的区域,即便是最狭窄的巷弄也铺设了柏油马路,安装了先进的上下水道系统,并有专人负责保洁,街道整洁有序。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居住区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即使是当时最繁华的长安街,也难以避免“无风三尺土,阴雨满街泥”的状况。其他的街道更是垃圾成堆,粪便随处可见,卫生状况堪忧。
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肆无忌惮的日本人将天桥北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废水主要排入金龙溪和银龙溪。1937年,他们在天桥南铺设了长达4009米的下水管道,以改善排水系统。紧接着的第二年,又铺设了6734米的下水管道。整个沦陷时期共铺设了长达4万米的排水管道。
日伪政权无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故意将市南区的五条下水道排水口引向中国人聚居区附近的南泡子。南泡子成为了主要的排污场所,六个排水口排出的污水严重破坏了水体质量。
也是在这一时期,“マンホール”(音译为“马葫芦”,对应英文单词“manhole”,意指地下管道检查井)这个日语词汇在牡丹江流行起来,“马葫芦盖”则用来指代下水道的井盖。后来,这个词也融入了东北方言之中,成为了东北人在异乡相互识别的一种标志性语言。时至今日,东北没人特意去踩“马葫芦盖”,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下水道象征着不吉利和危险。
南泡子,这条牡丹江的内河,在被日本人用作排水沟后,其水体质量急剧恶化。夏季,蚊蝇在这里繁殖,南泡子散发出的恶臭让居民们不敢开窗通风,生怕那令人作呕的气味侵入家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各种传染病不断蔓延,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日本战败撤退时,由于各种管道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南泡子逐渐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臭水泡,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伤痕。
(未完待续……下篇文章将讲述治理南泡子的陈年旧事,如果您怕走丢就请关注本网易号。)
值得关注的相关链接:
探秘南北两个牡丹江站的建设历程和兴隆街的百年故事
牡丹江市区崛起:乜河古镇未能浴火重生的原因何在?
大庆路碾子沟工业区:创造于火红年代的牡丹江市地方工业传奇
值得细说的城市记忆密码:伪满牡丹江市满洲铁路医院
话说牡丹江市南湖公园内的苏联红军纪念碑
牡丹江的日本间谍与牡丹江“高冈号”的内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