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
1949年9月、10月,在大陆的中南地区,人声鼎沸,车轮滚滚,有两支部队在同时行动,一支在明,一支在暗。
这两支部队一支是第四野战军,一支是第二野战军。华南方向,第四野战军沿着粤汉铁路线一路南下,浩浩荡荡地向着湘、粤、桂进军,兵锋直指广东和湘桂地区的白崇禧集团。
而这滔滔南下大军行动,掩护之下的第二野战军数十万大军夹杂在其中,向西机动,准备西南决战。
在决战南中国这盘棋上,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解决思路是:先华东,后华南,最后西南,最终实现全国的解放。而担任实施西南战略的第二野战军,策划并实施了公开与秘密的两种机动方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实施向西南的进军。
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一部走水路溯长江北上,其余大部则由津浦铁路从南京北上徐州,然后转陇海铁路,摆出一副西进宝鸡,由川北方向进攻西南的架势。实际上,主力部队到达郑州后,立即转入秘密行军,沿粤汉铁路秘密南下,隐蔽行军至湘鄂西部集结待命。
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这是公开的一路。前期暂归第四野战军统一指挥,从赣南向广东进击。解放广州后借着追击余汉谋部的由头,进入广西,直插云南,提前截断西南敌军逃往境外的退路。
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明面上打着参加湘南地区衡宝战役的旗号,实际上从上饶隐蔽地向湘西进军。该兵团在所有行动中,一律使用第四野战军的番号。在不知情人的眼里,这就是一支第四野战军的部队。
如此一来,第四野战军大张旗鼓、锣鼓喧天向华南地区进军的方式,与第二野战军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向西南地区进击的方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
南京,第二野战军司令部。刘伯承站在地图前,望着上面标注的密密麻麻的红、蓝箭头,满意地说道:“这样子很好嘛,毛主席就是要这种效果。”
坐在一旁的邓小平,笑着对身边的参谋人员说:“诸位再努一把力,将最后一幕戏演好!”
邓小平口中的“最后一幕戏”,实际上是指他们率领二野机关南下所要“表演”的“压轴戏”。
饯行
1949年10月13日,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确定西南地区领导机构人选》的电报,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由刘伯承任主席。
10月14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解放了广州,国民党政府及其高级官员逃往重庆,广州国民政府土崩瓦解。
10月15日,按照部署,配合第二野战军作战的第四野战军第47军占领了湖北大庸、桑植等地,占据了进击川东的有利位置。
此时,得知第二野战军领导机关即将西行,挺进大西南,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特意赶到南京,邀请刘伯承、邓小平前往上海,为他们饯行。
陈毅时任上海市市长,其领导的第三野战军曾与第二野战军并肩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他与刘伯承、邓小平既有同志、战友关系,又有老乡关系。
此次专门邀请二人来上海相聚,一方面是送行,另一方面是商讨对第二野战军的物资支援问题。
“两位,咱们之间就不用客气了。进军大西南你们有啥子困难,尽管‘狮子大开口’,只要上海有的,我全都给你们!”陈毅开门见山地对刘、邓二人说道。
“要的嘛,要的嘛!”邓小平笑了,这个时候的支援对于解放大西南来说,太重要了。
饯行宴会上,陈毅举起手中的酒杯,向刘伯承、邓小平敬酒:“我也是四川人,咱们今天是老乡对老乡,不打诳语。要不是党中央让我当上海市长,我还真想跟二位一起打完这最后一仗。然后就可以在重庆安逸地吃上一顿毛肚火锅,解解馋。想想都巴适得很啊!”
陈毅一番风趣与幽默的话语,惹得宴席上的众人开怀大笑。
演戏
作为战斗的对手,不遗余力地采用各种手段,侦察、探测对方指挥机关的各种动态,从蛛丝马迹中分析判断出对手的下一步行动,一直是战争中情报工作的常规手段。
正因为如此,为了迷惑蒋介石,刘伯承、邓小平要求二野机关将最后一幕“声北击东”的压轴大戏演好,争取出个彩。
10月2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第二野战军总部大张旗鼓地从南京出发,沿着津浦铁路线北上,开始向西南行进。
津浦铁路,又称津浦线,是一条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铁路干线,全线于1908年6月开工建设,仅用时四年多,于1912年11月全线筑成通车。其在徐州与陇海铁路交会,正线全长10130公里,共设85个站。
火车沿着津浦线急速地向北行驶着。专用车厢内,刘伯承望着车窗外迅速向后逝去的田野、村庄,感叹地说道:“形势发展得太快了。几个月前,敌人还用这条铁路调动部队来阻拦我们。可现在,这条铁路就为我所用。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乘坐火车去追击敌军了!”
“现在在我军控制下的津浦铁路、陇海铁路、粤汉铁路,都已经恢复通车了。铁道兵团现在提出的口号是:‘部队打到哪里,铁路就恢复到哪里’。如此一来,我们进军西南的准备工作就加快了好多。”参谋长李达说道。
从南京出发的那一刻起,第二野战军领导机关及刘伯承、邓小平的行动走向,就受到了重庆方面的特别关注。
事关西南战局,蒋介石不得不小心应对。在他的特殊指令下,国民党保密局启动了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沿线的所有潜伏特务。“一定给我死死盯紧了!”从蒋介石开始,由上到下,层层压实命令,特务们日夜监视、密报着二野领导机关的一举一动。
刘伯承、邓小平早已预料到敌人的这一行动,他们之所以不避嫌地行动,就是投其所好,把一路的行踪暴露得清清楚楚,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引导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沿途,在火车停靠的大小车站上,解放区的人民群众对于运送第二野战军机关、部队的专列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慰问部队、送粮送穿.......借着接见当地党政干部、群众代表的机会,刘伯承、邓小平公开宣布第二野战军的使命:进军西南!
从南京到徐州,从徐州到郑州,刘伯承、邓小平参加了沿途的各种欢迎大会。同时,中央新华通讯社详尽跟踪报道了刘邓大军的进军情况,这一电波也传到了西南的重庆。
此时,蒋介石正坐在椅子上,旁边的桌子上是一台收音机,正在播放着中共新华社的广播新闻。他听得十分认真又仔细。
10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西进中下达了《川黔作战命令》。10月28日,第二野战军领导计划抵达武汉。
迂回
10月23日,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接到了野战军的作战命令。当天,在隐蔽地第3兵团召开了战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
“同志们,千盼万盼,大战马上就到了。我们的正面之敌是宋希濂部,大约有10多万人。按照野战司的要求,我兵团要从敌人侧翼包抄过去,给予敌人侧面一击,迫使敌人全线崩溃。”陈锡联向与会的各军、师指战员传达了作战命令。
次日,第3兵团的先头部队出发了。同时,按照野战司“迷魂阵”战术的要求,当天,第3兵团派出小股部队佯攻了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渔洋关,轰隆隆的炮声打了一阵,却被宋希濂当作是“解放军小股地方部队的骚扰”。
与此同时,第3兵团的主力部队,朝着湖南的北部,敌军的左侧翼急速进军。
武陵山脉,斜贯湘西北,绵延数百公里。这里是第3兵团行军的必经之地,这几天正遭受着连绵不断秋雨的袭扰,使本就狭窄的小道更加泥泞崎岖。
第3兵团的战士们不顾疲劳和艰辛,保持着每日80至100里的行进速度。这里属于湘、鄂、川边界地区,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很多时候部队行军至半夜也见不到村落,只好就地露宿山林荒野。
冒着风雨,第3兵团克服恶劣天气的影响,经石门、慈利、大庸、永顺......,终于在正面部队发起全面进攻之前,迂回到宋希濂部的侧后方。
此时的“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还在眼盯着正面他那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防线。丝毫没有察觉到第3兵团这把锋利的尖刀已经插到了他的左翼咯吱窝下,随时给他几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