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懷化 開放向海」——東南亞、粵港澳主流媒體懷化行主題採訪團一行繼續在懷化的行程,領略懷化的文化底蘊、山水人文,感受這片土地上的無限精彩和悠長韻味。
懷化是湖南三大旅遊門戶之湘西南門戶,為了推動文旅產業發展,懷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安江農校農耕文化旅遊區—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旅遊「金三角」的重大部署,有效聚合「兩洪三地」旅遊資源,通過構建「沅水映丹霞」旅遊走廊串珠成鏈,打造景點特色鮮明、業態布局合理、交通無縫銜接、服務規範優質的全國一流旅遊度假目的地,實現「1+1+1>3」。
在雜交水稻發源地感受「一粒種子」的力量
11日,採訪團來到位於洪江市的湖南省安江農校,感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此工作與生活的足跡,領悟「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力量。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1953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安江農校,在這裏工作和生活37年之久。也是在這裏,袁隆平開始着手對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在安江農校紀念園,依舊保留了當年的各類教學及科研設施,如袁隆平舊居、辦公樓以及雜交水稻溫室、圖書館、魚塘、試驗田、遊泳池等。
採訪團來到袁隆平院士親筆手書的「飽飯碑」前,只見大紅底面上「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幾個大字,話語樸實而又大氣,令人不禁回憶起袁隆平院士的偉大成就,深圳新聞網記者唐娜感嘆地說:「在這樣的小鎮上,袁隆平院士讓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也讓天下人都有飽飯吃,他的這種精神令人佩服,值得我們學習。」
走進近代「清明上河圖」
古色古香的青牆瓦,略顯滄桑的石板路,雕琢精美的古建築……採訪團一行來到洪江古商城,彷彿穿越時光,回到當年「商賈駢集、貨財輻輳」的年代。
採訪團走進洪江古商城,只見會館、商號和巨商宅第隨處可見。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洪江還完好地保存明清以來的民居、會館、錢莊、寺廟、洋行、青樓、報館、煙館等遺址380餘棟,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有如一幅直觀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社會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近代商業發展的一個標本。
入夜,音樂聲響起來,表演的隊伍行走起來,歌舞、雜耍、情景劇讓人目不暇接。表演不設固定席位,以「行進式」的演繹方式,將街區建築物外牆作為屏幕,讓塵封千年的「洪商文化」在舞台上破維呈現,為遊客帶來「一步一景、建築聯動」的視聽盛宴。採訪團的記者們融入歡樂的人群,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商貿繁榮、繁華鼎盛的年代。
在芷江受降舊址感悟抗戰精神
12日一早,採訪團一行趕到芷江侗族自治縣,來到位於芷江七裏橋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舊址,受降紀念坊在陽光下巍然屹立。
紀念館館長吳建宏介紹,芷江受降紀念坊呈「血」字造型,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誌,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被譽為「中國凱旋門」。「芷江立足豐富而獨特的和平文化資源,培育和擦亮和平文化品牌。」吳建宏表示。
在參觀過程中,柬埔寨《金邊晚報》記者王國立表示,在芷江感受頗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一定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增強中國年輕一代的家國情懷。
在芷江,記者團還參訪了天後宮、龍津風雨橋等當地特色文化景點。龍津風雨橋是世界上最長的侗鄉風雨橋,初建於明代萬曆十九年,史稱「西南三楚第一橋」。抗戰時期,為了便於汽車通行,風雨橋在抗戰時期拆掉了橋上亭廊和塔樓,這座飽經了戰爭風雨的風雨橋,至今依舊堅強挺立。
唯楚酒莊觀光園是當地打造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裏不只是酒莊,更是侗族文化的活態博物館,觀光園門口的侗家寨門巍然矗立,是方圓二百公裏內最高的一座;園內「一千個春天」劇場,佔地800平方米,可容納300多人的劇場,在這裏可以品嘗侗家合攏宴、芷江美食節、葡萄美酒,並可以開展研學講座、文學藝術分享等多種活動;大型演出《侗情芷江》的動人演繹讓人彷彿置身於侗鄉的懷抱之中,感受着那份純真與熱烈。
芷江縣文旅廣體局局長王藝介紹,近年來,芷江始終堅持「打造以縣城為中心的知名網紅打卡地」目標,大力培育文旅新業態,開發建設了和平湖水上夜遊、桃花溪露營基地、元宇宙體驗館、青年融創社區等多個文旅項目;承辦了全國排舞採風大賽、湖南省排舞大賽、湖南省(春季)鄉村旅遊節等大型文旅節會和賽事活動。
下階段,芷江以承辦省、市旅發大會為契機,按照「文旅搭台、經貿唱戲、項目落地、民生提質」的思路,全力實施7大類19個文旅項目,積極推動芷江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香港大公文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