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又持三十口,去做江南梦”,宋神宗元丰三年(1083年)春,黄庭坚由北京国子监教授改官知太和县,秋天,携家带口南下赴任。
黄庭坚才华横溢,深得大名府留守文彦博赏识,国子监教授期满后,本有留任京城的机会,但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故外派为官。
“六年国子无寸功”,虽然有点失落,但并不影响他的心情,途中,他拜访了秦观,探望了舅父李常,还游览了安徽天柱峰山古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次邂逅,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山谷道人”的名号,行至池口时因风雨被迫滞留,他写下《池口风雨留三日》。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宋 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
简译:
一连三日风雨大作,贵池城的集市上失去了往日的热闹,物资匮乏,人们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
临窗远眺,烟雨蒙蒙,江水浩浩荡荡流地向远方,远看那逶迤的山岭像一双属玉鸟,近观又似一只白鹭。
从驿站旁边的茅舍里走出来一位老翁,他去收早晨洒下的渔网,我虽在傍,但是一点也不羡慕他的收获。
得到或者失去,也不过是俯仰之间而已,瞬忽即逝,都是时光里的陈迹,还不如在暮色中回到窗下读书。
赏析:
“池口”即安徽贵池,位于安徽省南部,秋浦河下游,北临长江,“孤城”即指贵池城,以城西贵池得名。
风高浪急,舟船难行,黄庭坚一行人被迫滞留贵池城,这座位于长江之畔的小城显得孤零零的,如孤城般。
秋风秋雨愁杀人,何况是失意的羁旅之人。但黄庭坚并没有悲戚之感,他以从容之笔写下诗情画意的诗句。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首联似一幅孤城风雨图,短短两句话,寥寥数笔,令人如临其境。
孤城风雨,凄清冷寂,但是被迫滞留在此的诗人,并没有感到孤寂,那小市温暖的人间烟火让他心生慰藉。
此联虽是写景,但字里行间,却隐隐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远离朝堂纷争,终老于此亦可。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颔联写临窗所见,寄寓身世之愁,抒发自己超凡脱俗的归隐之情。
“属(zhǔ)玉”是一种形似鸭子的水鸟,“舂(chōng)锄”是白鹭,因其啄食姿态酷似农夫舂锄,故名。
鸥鸟清高娴雅,是隐逸的象征,所以杨万里和辛弃疾都有鸥鹭之盟,黄庭坚无辜地被卷入党争,实属无奈。
“少日心期转谬悠,蛾眉见妒且障羞少”,所以,彼时的他眺望远方,郁郁不得志之情,不由得油然而生。
满腹经纶,却才不得用,还无端地被卷入党争之中,前路漫漫,不知归期何日,所以就有了归隐山水之意。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颈联言志,抒发自己淡泊的心境,自甘清贫,不被物质所左右。
此联用典,《汉书 董仲舒传》有“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之句,即不要羡慕别人的收获,要学习技能。
黄庭坚反用其意,即自己不羡慕他人的仕途顺遂,位高权重,只做一个冷眼旁观的看客,保持内心的清醒。
此联也是承颔联,从略显忧伤的氛围中挣脱出来,令自己回到从容淡泊的境况中,同时也是他豁达的体现。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尾联总束全文,点明题旨,是情感的升华,写出超脱豪迈的胸襟。
“俯仰之间”是形容时间极其短暂之意,此语出王羲之《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得意也好,失意也罢,不过是旅途中的经历罢了,都会过去,日后提起,都是故事,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黄庭坚是难得人间清醒,世事看淡,对于荣辱得失,并不介意。
所以,黄庭坚才能写出如此超脱达观的诗句,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还能心无旁骛地“暮窗归了读残书”。
后记:
“小雨藏山客久坐,长江接天帆到迟”,在此次前往太和的途中,他还顺路有了家乡的庐山,做客落星寺。
看着深山小雨,望着江水白帆,品着清茶美酒,黄庭坚是如此地气定神闲,宦海浮沉,也不过如此罢了。
和老师苏轼一样,黄庭坚同样心胸旷达,虽然无辜遭到牵连,但他从不后悔拜在苏轼门下,一生尊其为师。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出身书香世家,饱读诗书,幼时既能写出饶有理趣的小诗。
别人的清醒,大多是经历过后的豁然开朗,而他的人间清醒似乎与生俱来,这也为其以后减少了许多痛楚。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因为有超脱旷达的胸襟,所以才能直面风雨从容应对,泰然处之。
参考文献:
《山谷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