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18日讯 (记者 曹韵仪)今日,央行开展了5682亿元逆回购操作,并延期续做到期MLF。在资金面较为平稳的背景下,今天央行实施大额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对冲同时到期的5910亿MLF。

业内指出,尽管9月末之前还会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加之9月属于财政收入“小月”,支出“大月”,资金面有趋紧态势,但央行会通过多种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央行需要寻找除降准和MLF以外新的中长期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国债买卖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上述角色。

央行大额逆回购对冲MLF到期 月末资金面波幅较低

今日,为对冲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5682亿元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70%。此外,今日到期的MLF将于9月25日续做。由于今日有4875亿元逆回购和5910亿元MLF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5103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和高级分析师王琳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资金面较为平稳的背景下,今天央行实施大额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对冲同时到期的5910亿MLF。这也是上个月的操作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行逆回购投放显著放量,即使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无逆回购到期仍延续大额净投放的节奏。上周共累计开展10232亿元逆回购操作,而到期的逆回购仅为2102亿元,因此累计向市场净投放资金8130亿元,有效缓解了市场资金需求阶段性回升的问题。

从资金利率来看,短端利率全线走低。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下行4.5个基点,报1.611%。7天Shibor下行6个基点,报1.746%。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1.6542%,低于政策利率水平。上交所1天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未交易。

华西证券固收首席刘郁认为,近两个月资金面总是先紧后松,对央行投放的依赖度显著增强。自8月政府债大额发行以来,MLF与央行净买入国债暂未对银行负债端形成实质性补充,表现为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并未呈现系统性回升,很难达到4万亿元之上,截至9月13日仅为3.3万亿元。因而资金面的脆弱性较强,对逆回购的依赖度显著增强。

从影响资金面的因素来看,本周进入税期,19、20日为走款期,部分跨税期资金和跨季资金需求有所重合,或加剧资金面紧张程度。此外,华西证券分析师肖金川表示MLF续做的真空期可能带来短期资金缺口,参考8月中旬,资金面或波动有所上升。

华福证券分析师徐亮也表示,由于MLF续做时间延后,参考8月短暂用OMO替代到期MLF的方式可能导致短期资金缺口,加大资金面的波动程度,预计资金价格将在政策利率往上10-20个基点波动。

“考虑到当前宏观政策将向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央行会引导市场流动性处于相对充裕状态。由此,尽管9月末之前还会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加之9月属于财政收入“小月”,支出“大月”,资金面有趋紧态势,但央行会通过逆回购、续作MLF,以及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等政策工具组合,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王青预计,月末资金面波动幅度会继续处于偏低状态。

国债买卖成为中长期基础货币投放渠道

央行再次官宣于25日续作到期MLF,市场认为这进一步明确每月MLF的操作时间。“MLF操作时间安排在每月LPR报价发布之后,能够避免干扰当前主要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对LPR报价的传导。”王青表示。

数据显示,9至12月将陆续有4.28万亿MLF到期,有观点认为结合近期央行操作和淡化MLF的政策倾向来看,缩量续作或为大概率事件,且国债将替代MLF的部分作用。

“在货币政策宽松的主基调下,流动性收紧的可能性较低,央行需要寻找除降准和MLF以外新的中长期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国债买卖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上述角色。“浙商固收分析师覃汉表示,结合近期央行操作和淡化MLF的政策倾向来看,缩量续作或为大概率事件。

在覃汉看来,MLF采取质押方式进行,国债买卖是交易行为,一级交易商所能获得的基础货币可视为长期或无固定期限,不会像MLF那般到期后面临续作压力,对国债收益率影响也更大。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国债买卖获得流动性支持的成本更低。

王青则认为,25日央行实施等额续作MLF的可能性较大。“考虑到受贷款发放规模较低影响,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我们判断9月降准的概率较小,四季度落地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为了支持政府债券发行。”他表示,在降准空间有限的背景下,用降准置换到期MLF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