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够成熟,不够圆滑,不够老练。”

他被误解时从不争辩,吃了亏后从不计较,认准一件事便下足苦功。

而像他这样又稳又笨的人,其实恰恰是最聪明的人。

正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在这个人人自诩聪明的时代,“笨”是一种天赋。

走得慢一些,做事拙一些,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的人,往往走得比别人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坐得住硬板凳

作家麦家说:

“世界上最不缺的是聪明人,最缺的是与自己死磕的笨人。”

那些能赢到最后的人,未必有多聪明,但一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硬板凳。

莫言小学都没读完,却自幼热爱文学,渴望成为作家。

同龄人在田野里玩耍时,他借来图书躲在猪圈苦读。

乡亲们看热闹、闲聊时,他伏在灯下模仿名家进行创作。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除了下地干活,就是看书、写作,日子过得甚是清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6岁那年,他终于发表了一篇小说,实现了靠笔杆子吃饭的梦想。

当上作家后,他笔耕不辍,却一直不温不火。

可他没有心浮气躁,而是远离了热闹的社交场,关起门来在家精进写作水平。

熬了多年,在年逾花甲之时,他最终斩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站在聚光灯下,莫言说: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生活这个试炼场中,谁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找到舞台之前,每个人只能像他一样,于凄清岁月中慢慢地磨,笨笨地熬。

磨炼出坚韧的心性与毅力,才能熬得过所有的冷清与艰难。

齐白石早期画作无人赏识,落魄到只能去寺庙借住。

但他不甘放弃,闭门十载摸索风格,开创了“红花墨叶派”,成为一代国画大师。

季羡林的主业是研究古印度语,却一度因学科冷门而不受关注。

可他并不灰心,埋头钻研数十年,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果,成为学界泰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人生,都是苦苦熬出来的。

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先把根深埋地下;抵达灿烂黎明之前,只能先穿越漫漫长夜。

熬过无人问津的寂寥,才能收获人生的丰饶与繁华。

2

吃得了闭门羹

有人调侃,每个了不起的作家,几乎都是踩着退稿信登上巅峰的。

莫言也不例外。

起初,他不敢给大报大刊投稿,选择的都是地市级刊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满怀期待地寄出稿件,等来的却只有一封封退稿信。

不知吃了多少次闭门羹后,他终于接到了《莲池》编辑部打来的电话。

对方说,他寄去的小说文风不错,但主题与杂志调性不符,问他能不能换个题材再写一篇。

他赶紧连夜打磨了一篇新小说,以最快的速度寄给了对方。

谁知,对方看完后很不满意,将他批得一文不值:

“你怎么搞的,这一篇还不如前面那篇好。”

面对这样的打击,很多人也许会就此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言却心平气和地接纳了批评,还“厚脸皮”地拜托对方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他将那篇小说反复修改,又寄给了编辑部。

这一次,他的小说总算勉强合格,顺利刊登在了杂志上。

莫言,也自此开启了文学之路。

记得毛姆说过这么一句话: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

每个能成事的人,往往都有经得起失败的韧性,不在乎脸面的“傻气”。

世间起伏无常,再优秀的人,也难免会受几次打击,吃几回闭门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敏感自尊,放不下面子,只会被命运无情地碾入谷底。

人这一辈子,虚无缥缈的颜面,远没有扎扎实实的成长重要。

心钝一点,心大一点,不放过任何机会,才有可能乘风而上。

3

听得了风言语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诋毁和谩骂随之而来。

有人根本没看过他的作品,却羞辱他内心阴暗,满纸胡诌。

有人见他迟迟不发新书,就讽刺他徒有虚名,江郎才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些毫无根据的中伤,他本可以据理力争,为自己讨个公道。

但他却“反应迟钝”,任由旁人冷嘲热讽,从未辩解过一句。

他曾在《生死疲劳》里写道:

“对付嘲弄和讽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装傻,让他的机智变成对牛弹琴、对猪唱歌。”

的确,外界的风言风语,旁人的中伤诋毁,不必太挂在心上。

不动声色,笑着放过,才是大智慧。

余秋雨担任一部纪录片的嘉宾主持时,被外界抨击“不入流”“沽名钓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言蜚语铺天盖地,他却毫不在意,照常在家读书、写文章。

被骂得最凶时,他淡淡回应:

“人不被非议是不真实的,非议就如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就越长。”

身处纷繁世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知不同,格局也不同,谁都免不了会被误解和质疑。

但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我们费心费力,争出对错。

莎士比亚曾说: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不讲理的人,你若偏要计较,不让分毫,只会反受其累。

真正的大智慧,是忍辱不辩,寡言不争。

该装傻时就装傻,该糊涂时就糊涂。

远离了世事纷扰,解脱了自己的心,方能走得从容,活得潇洒。

4

练得出真本事

在网上看过一个问题:你身边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是怎么突然变厉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个回答言简意赅:

一件事情坚持做,重复做,直至做到极致。

哪怕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会在日积月累的历练中成就奇迹。

莫言50岁时,开始自学书法。

起初他技艺不精,写得像放大版的钢笔字,引来外界嘘声一片。

但他深信:

一个人只要坚持干一件事,最后总能干出一点儿名堂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寻求突破,他改用左手写字,写累了再换回右手,两手交替着练字。

反复练习十几年,他的书法大有长进,获得了专业人士的好评。

成功无难事,只怕心不专。

所谓的高手,其实就是用心将简单的事情做了千千万万遍。

莫言年轻时在棉花厂做工,认识了工友曹庆跃。

当时,厂里的青年喜欢吹口哨,两人也经常加入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包括莫言在内的大多数人,只是拿它当不务正业的“瞎胡闹”。

曹庆跃却发自内心地热爱吹口哨,将它视为一门值得钻研的艺术。

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卖力练习,渐渐吹得比乐器声还要悦耳。

凡是他听过的、会唱的曲子,他都会找来反复研究,直到准确无误地吹出来。

苦练多年后,他在世界口哨大赛中屡次斩获奖项,成了名副其实的“口哨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句话说: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世上有太多聪明人,自以为是,急功近利,遇事总喜欢寻找捷径。

但最好走的捷径,不过是看似“笨拙”地去做重复的事。

你不必天赋异禀,完美无瑕,只需不厌其烦地做好眼前的一件事。

不知不觉间,你就能练出一身真本事,迎来掌声与喝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

“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却有上上智。”

人若有大拙,必得之大巧。

最顶级的智慧,是做一个稳扎稳打的笨人。

耐得住寂寞,舍得下脸面,装得了糊涂,经得起磨砺。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命运绝不会亏待你。

持笨心态,下笨功夫,你终会挖掘到人生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