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二战爆发前英国的对德政策,很多人的认知都是英国直至波兰战役爆发才意识到自己被德国诓骗,继而选择与法国联手对德宣战。可这种观念实则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为在波兰战役爆发之前,英国已经扭转了自己的对德政策,从妥协与忍让的绥靖政策转向了与德国的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签署时曾规定德国只索取苏台德地区,并应该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不受侵犯,希特勒本人对此则连连答应,赌咒发誓的表示自己不会对捷克斯洛伐克有什么非分之想了。在英法等国的眼里这是必然的,希特勒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1/5的土地,1/4的人口和其一半的工业,这理应让希特勒和德国满足了。可让人遗憾的是,这不仅没能喂饱希特勒,反而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在1938年9月初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压时,英国激烈的回应——英国军队开始部分动员——使希特勒大为惊骇。因为在1937年11月英国枢密院院长哈利法克斯勋爵访问德国时,曾暗示英国将准许德国在东欧有行动自由,即英国会容忍德国向东扩张的行为。这无疑让希特勒吃了一颗定心丸,尽管他曾猜测英国会乐于德国向东扩张,可真听到这个消息时仍旧让他欣喜若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如此,当英国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表现出强硬态度时,希特勒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一些慌乱。不过,这种慌乱很快就随着英国首相张伯伦全面接受希特勒要求,并积极帮助他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压而消失了。希特勒认定英国的反应不过是一种保全面子的行为,又或者单纯是为了应付国内对绥靖政策的反对声。这促使希特勒采取更为大胆的行动,他希望能通过外交手段让波兰归还但泽港,并准许德国拥有一条通往东普鲁士的“但泽走廊”。

毫无疑问,这一要求不可能被波兰所接受,而波兰人的态度不仅强硬的拒绝做出任何让步,而且表现出了异常的顽固自大——波兰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很有自信,原因是波兰曾在苏波战争中“击败”了苏联,并一度认为是自己保护了欧洲免遭布尔什维克的“践踏”。波兰的顽固激怒了希特勒,使得希特勒计划采用类似“占领莱茵兰”的措施制造既定事实。

然而,一道晴天霹雳打乱了希特勒的计划,英国在1939年3月29日宣布愿意为波兰提供支援,以帮助其“对抗任何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以及任何波兰政府认为有抵抗必要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英国会突然改变自己的绥靖政策,转而对德国采取强硬态度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希特勒的出尔反尔。还记得前面说过,希特勒承诺不会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剩下的国土吗?希特勒不出意外的食言了,德国在1939年3月15日宣布要在波西米亚建立一个“保护国”,即为“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这意味着希特勒明摆着毁约了,这不仅是出尔反尔那么简单了,还是在英国的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

原因很简单,在慕尼黑协定签署后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曾对民众宣称他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英国政府的官员们也感到心情舒畅和愉快。英国的大人物们认为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变得很小了,毕竟德国已经拿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而德国的经济困难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故此,在1939年3月末之前,英国人都乐观的相信“战争的危险已经远去了”,张伯伦私下表示他希望再安排一次新的裁军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乐观的态度持续到1939年3月15日,当德国全面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而终结。英国曾保证捷克斯洛伐克可以不再受侵略的威胁,尽管在3月12日斯洛伐克宣布独立时,张伯伦曾告诉下议院,表示斯洛伐克的独立已经让这个保证失效了,英国不再受此义务的约束。然而,对解除“责任”的欢喜并不代表英国能容忍希特勒占据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土地,英国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一点。

德国完全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举动意味着绥靖政策的失败,这也让张伯伦所谓的“一代人的和平”成了泡影。大部分的英国人陡然发现一个事实——战争的梦魇更进一步的靠近了他们,而讽刺的是这个梦魇是英国人亲手资助起来的。在德国的重新武装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英国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英国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向德国双手奉上了其所需的一切。而这不仅让张伯伦及英国政府显得蠢,连带着更使整个英国受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族主义情绪盛行的1939年,这显然不是英国上下所能接受的。那些过去曾支持绥靖政策的英国人对德国的出尔反尔感到愤怒,而另一边对此持反对态度的英国人则更加苛责绥靖政策。这导致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奇妙的反应,英国内部的分裂由此消失了,在普遍的愤怒情绪下英国开始团结一致,不再有意见分歧。于是,便有了张伯伦在3月29日的公开声明,这可以视为英国扭转了绥靖政策的标志。

扭转绥靖政策本身是正确的,但英国政府并未注意到一个事实,英国没在当时没有任何能力给予波兰任何有效的保护。一战时期的战时首相劳合·乔治曾公开反对这一声明,他认为这只会过早的触发另一场世界大战,因为英国无法向波兰提供必要的保护,只会让波兰变得更加顽固的拒绝让步,同时又让希特勒无法打退堂鼓,迫使希特勒也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劳合·乔治的判断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英国在盛怒之下做出的保证是无意义且失败。这一保证既不能起不到保卫波兰的作用,也不能挽回英国丢失的面子。在某个角度上来看,英国人是将自己国家的命运交给了波兰,而波兰的民族主义情绪比德国更甚,其判断力既不可靠也不可信。可以说,当英国人将命运交付于波兰人时,一场可怕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