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男孩,在上学的路上,母亲载着他,骑着一辆电动车,突然冲出一名男子,用刀刺伤了他。
持刀男子下的是死手,连续多刀直逼要害。男孩脏器外露,基本没有任何抢救和生还的可能性。抢救是人道主义的尽力而为。
通报中提及,男孩姓沈,这意味着他有个中国名字,因而大概率是个中日混血。能在中国,与中国人结合,为孩子留下中文名字的日本人,大概率是个亲中派。至少,他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并且用自己的婚姻和后代,身体力行去接纳了这一切。
我突然想起两件事。在杭州工作的时候,曾经一栋楼里,有很多外国同事。口罩以后,就肉眼可见他们越来越少。不知道他们基于什么动机,最终选择离开了这份高薪岗位。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上海。就在几个月前,在上海打了一辆的士,司机大哥和我说,这两年,在上海的外国人越来越少了,自己已经很久没拉过外国人了。言语之中,他是有遗憾的。
据日经新闻网消息,截至2023年10月,约有3600名日本人居住在深圳,当地的日本人人数,在中国大陆城市中排在第5位。他们正在感到惶恐和不安。
今年6月份,自苏州校车事件事发后,北京的日本人学校在发给家长的邮件中传达了“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日语”、“不要让孩子单独外出”等注意事项。而从9月19日起,广州日本人学校也提醒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这件事发生在深圳,尤其令人费解。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城市,如果没有外资大规模涌入,这个地方至今还会是个破败不堪的小渔村。
换言之,没有外国人,没有他们对于自身人身安全的确定性,深圳就不会是今天的深圳。甚至可能,明天的深圳也不会是今天的深圳。
在相关新闻评论区里,我没有见到更多的同情。很多评论虽然没有为刺杀行为叫好,但却反复在诘问,为什么中国会存在日本人学校。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日本的横滨、东京、名古屋等华人较多的大城市,也有中华学校,专供旅日华侨子女念书。在异国设置类似的教学点,是国际邦交和人才流动正常的惯例。
他们来华拖家带口,孩子都不会说中文,也不会说英语,他们需要按照日本的教学大纲上课,最后回国参加考试,根本无法和我们的高考应试教育并轨。至于在华日本人学校不招中国人,这是我们的规定,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决断。
但这不是几句解释就能说清的,甚至很多人不需要听解释。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在圆明园闹事的自媒体博主,他和保安一起,把日本游客撵出了园区,收割了一大波流量。
一切情绪的背后有人,有主体,有观点和态度,有立场和恨意。
基于长久的历史原因,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事实可以不明,观点可以多元,但人道主义的立场不应该被忘记。
对一个无辜的10岁男孩下手,下死手,这在当代文明社会,不论基于什么理由,什么动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应该被接纳,而应该被谴责,应该被钉上耻辱柱。
今天我们支持了这种恐怖主义行径,明天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就有可能会被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伤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