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胜峰,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委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设计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重要展览中展出,获全国奖项5项、专业权威奖项20余项,代表作品《全地形突击救援车》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暨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金奖,主创国庆70周年“魅力重庆”彩车赴京游行,并获得“匠心奖”,获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奖。担任全国美展评委、设计艺委会及协会评委、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出版专著多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子课题,在《人民日报》《装饰》等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带头人,重庆市设计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首届重庆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等称号。

观点提纯

“真实的中国设计需要建立起超越西方现代化定义的综合认知,为中国设计解决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方案提供澎湃动能,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淬炼塑造出更多的‘中国设计师’。”

《设计》: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艺术设计展区包含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书籍装帧和信息与交互设计7大板块,请介绍下评审委员阵容、评审标准及奖项设置。

段胜峰本次展览共收到有效投稿作品5083件(套),从中遴选出503件(套)入选作品,进京作品105件。同上届相比较,工艺美术独立成单独的展区,艺术设计展区新增加了书籍装帧和信息与交互设计两个类别。全国美展评审分为三个阶段——初评、复评和终评,这次评委来自各设计专业艺委会的成员、各艺术设计院校资深专家学者、相关行业领军人物等构成这次评审委员会阵容,初评 28位评委、 复评41位评委参与评审。目前我们完成了初评和复评阶段,已经评选出入选作品和进京作品,获奖作品是在终评环节中产生。整个评审大的原则是;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作为总的引领,按照中国美术家协会有相关评审原则、评审办法,尊重各专业的专业特性,大家形成的专业共识来进行评审,每个评委独立评判,独立投票。总体来看,评审的程序、过程严格规范,最大限度追求公平公正。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大家也可以一起讨论判断,然后再独自投票。另外在意识形态以及有明显的商业宣传推广嫌疑的作品等,有专门的审查的环节。全国美展的奖项是称“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设置金奖、银奖、铜奖等类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檐游龙”号大型邮轮设计

吕杰锋、付甘雨、王子豪、孙荦、陈婧、王乐诚、徐俊辉、陆江艳

《设计》:您个人曾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工业设计板块的金奖,当年获奖作品的概念就很超前。这15年来全国美展的设计艺术展区的作品有哪些显著的变化?评审的原则是否也在演进?

段胜峰:我是连续参加过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同时也参评过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对全国美展的设计门类有一个比较浅显的认识。我和团队的作品《全地形突击救援车》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得的设计类(工业设计)金奖,是针对抗震救灾设计的救援车,今天看来还有不少可以优化的地方。15年来,全国美展的设计艺术展区的作品有这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参展对象从以美术院校、艺术院校师生为主拓展到综合院校师生、著名企业的广泛参与,比如本届展览有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汽集团等;二是参展的种类更加多元,特别是这届新增了“信息与交互设计”等与当今科技、产业应用更加紧密的种类;三是场景应用更多元,既有国际视野,又更能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用场景,特别是针对我国特有的设计应用场景,比如乡村振兴设计、航空航天设计、重要国际赛事设计、大型庆典活动设计等,都集中反映了这十几年我国在多个领域天翻地覆的变化与进步;四是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凸显,在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演进中,在新的领域也出现了混合媒介、感知交互、多维体验等方式与表达、功能与形式、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是基于这一态势,设计作品彰显出全国美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倡导的交叉协同、跨域融合的主动意识与实践指向;五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自立、自信。在今天中国人身上,特别是青年人的身上,能够欣喜地看到对国货潮牌和传统文化的自信,总书记讲的“两个结合”“两创”内涵正深度融入本届设计展的方方面面。

近15年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国美展的设计类作品非常同步和真实地反映出我国欣欣向荣的态势。艺术设计作品展是我们国家近5年在各方面建设成就当中的一项重要的成果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国家艺术设计领域蓬勃发展的昂扬面貌和热气腾腾的活力,将对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器以载道”——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火炬形象系统设计

王昀、包天钦、章俊杰、陈赟佳、谷丛、武奕陈、王菲、傅吉清、丁雨欣、陈信达

《设计》:全国美术作品展是我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展,而在该展览中评选产生的“中国美术奖”是美术界国家级最高奖,与其他专业设计类奖项相比,美展艺术设计展有哪些独到之处?

段胜峰:我们暂且通俗地把设计展分为商业展、行业展、学术展、官方展等。纯粹的商业展,比如米兰设计展、伦敦时装周等,设计和商业结合,通过设计赋能来提升商业品牌价值。行业展,可能是设计在行业技术、行业生态,行业趋势中的运用,它往往起到促进行业发展、设定行业风向标的作用。学术展,类似红点、iF之类的展览,更多的是强调设计的创意和概念。全国美术作品展是国家级官方展览,一是周期长,5年一次;二是综合程度高,包含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水粉、综合材料、设计等门类;三是时代性特征明显,主要反映的是近5年我国各领域的建设成就;四是兼容并包,体现政治性、学术性、宣传性、人文性等多维度观测的指标;五是学术水准高,能够代表主流意识下的最高学术水平。

一直以来,艺术设计根植于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的现实需要,始终与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民生实事息息相关,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呈现和生动阐释。

《设计》:我们关注到在工业设计类别的“作品要求”中提到“以产业化为前提的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不接受已经批量生产的产品参展”“设计作品要着重体现‘前瞻性’,突出体现中国工业设计的‘创造性’和‘先进性’”,这几条要求反映出全国美展对参评工业设计怎样的定位和导向?

段胜峰:这是在上一届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讨论征稿要求时,大家达成的共识。全国美展工业设计的作品征集,要跟中国其他的商业展、行业展、学术展有不同的内涵和导向,要突出设计的前瞻性、先导性、创新性、概念性,彰显设计在整个产业系统当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包括服务设计也做了明确的要求和界定。强调以产业化为前提进行设计,尽管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但在理论上、逻辑上也是能够进行量产的创新设计,这是为当下产业界的设计,甚至为中国未来设计做很好的引领示范。

这次展出的工业设计作品集中反映了近5年来中国设计更为广泛的创作领域,既有航空航天、乡村振兴、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等一系列宏大叙事的国家重大导向,也有文化传承创新、生态可持续等领域与时代同频共振,还有对衣食住行、基础设施等民生日常美好生活的具体关切,以及对国际前沿设计理念、未来趋势的密切关注。在评选过程当中,有几个非常知名的企业选送已批量生产、在全球售卖的产品,虽然整个设计非常棒,但是由于是量产,经中国美协和评委会集体商议,建议不采纳参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山结亲·新质互联”——西南山区的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服务设计)

皮永生、张田田、种晓晗、文杰、艾博、楼梦媛、夏如松、成佩云、王诗音

《设计》:获得全国美展的认可,对创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段胜峰:全国美术作品展是我国美术界,艺术设计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展。能够得到美展的认可,对于创作者来讲是一生的荣誉,同时能够印证这位创作者或者团队的设计水平在全国是一流水准。以往全国美展奖项的获得者,一些已经在各自的领域、行业、学术界成为领军性的人物。比如早年获得全国美展奖项的陈绍华、郭线庐,已经成为中国平面设计领域非常有影响的领军人物;中央美院的滕菲、中国美术学院的韩绪、清华美术学院的马赛等,已是当今中国设计领域非常有影响的专家、学者。

《设计》:近年来重庆采用“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时尚设计”的发展模式,促进设计与城市更新、文化艺术、美好生活等深度融合,请您从设计教育者和从业者的角度谈谈对创作实践过程中及社会生活中创新含量的变化的切身感受。

段胜峰: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时尚设计是重庆获得世界设计之都的三驾马车,与重庆本身的超大城市建设、高端装备工业、活色生香生活、青山绿水颜值息息相关。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规模从西方引进过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与时代同行,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结合中国实际问题,为我国设计带来了新领域和新场景,引发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设计人的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统揽下的现代设计实践就是让中国设计聚焦当下中国具体的社会问题、社会关切,将“国家重大战略所向、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经济社会发展所急”等真实世界作为新型创新设计实践体系的主导和依托,挖掘与中国老百姓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题内容”,以中国悠久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双轮驱动“中国现代设计探索”,让设计创作必须走入生活、贴近生活,关注人民,拉入到社会最关切的核心场域,让设计以其特有的方式,把基于现存事物的认识与创意结合起来。如面对中国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则提炼“绿色设计”主题;如面向中国“乡村振兴”,可提炼“美丽乡村”“生态乡村”主题;面向城市化发展,可提炼“城市更新”主题;面向工业产业,则围绕“智能制造”等;面向文化传承,则围绕“非遗传承活化”等,让设计贴近现实,让设计通联传统文化,让设计内容更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需求下的现实主题,越来越凸显中国设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我想未来创作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同中国式场景契合;二是同新兴科学技术整合;三是同中国产业全链路的融合;四是同中华优秀文化完美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

胡永攀、袁侨伟、冯寄候、赖轩、孙元明、周敦颐、文华祥、李林熙

《设计》:川美地处重庆这样的内陆城市,相较沿海地区,在设计教学和产学研实践方面发展出了怎样的特色?

段胜峰:自古以来,西部地区一直是中国的腹地,是战略纵深之所在。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是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拥有联动东西、带动南北的区位优势,肩负建设世界“设计之都”、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型工业化装备创新高地等重任,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相对中国东部和沿海等发达地区而言,西部地区不是大资本运作重点关注的对象,与汹涌的时尚潮流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原生文化形态和生活形态得以很好地延续下来。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的西部设计实践能够保持较为冷静的态度,一方面反思在东部地区业已显现的问题,同时充分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实需求,在尊重原生传统基础上延续文化基因,全方位地贴近社会生活,因地制宜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适度、可行的设计方法和路径,西部设计也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开放性和活态性。

四川美术学院位于重庆,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产业发展和文化背景,在设计教学和产学研实践方面展现出鲜明的特色。首先,学院坚持设计的先导性和实践性,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将塑造“人民设计师”理念融入本硕博人才培养全链条,以“绿色设计、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文化传承、数智生活”等社会主题统揽,强化“体察社会—洞察问题—整合创新”的艺术淬炼,将设计教学和实践烙印在“乡土”“社区”“车间”,实现设计教育“命题里有国家,画笔里有使命,作品里有人民”,培养大批有“泥土味,人民情,中国心”的人民设计师。其次,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传承活化西南民族民间文化、赋能大后方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是新时代区域发展急需,也是川美设计的责任和使命。川美近些年一直持续构筑绿色可持续设计、战略新兴产业设计创新范式,同时携同华为、阿里、长安、讯飞等行业企业,强化“四共四通”的产教融合模式,建设有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17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生通过“进平台、入团队、做项目”参与各种纵横向课题。例如围绕重庆33618产业布局,在智能网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上,设立了以四川美术学院多个设计类国家一流专业为核心,联合重大国家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智能汽车工业设计与数智交互专业群,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同时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车检院以及长安、广汽、华为各大车企围绕汽车内外饰造型设计、出行体验设计、人机交互测评、车联网等方向展开课程、课题和项目合作,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实践支撑,打造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一个“产学研创”紧密结合的生态系统,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悦知音”——新国潮真无线耳机

姜睿、戴慧琳、王琪、张宝若、王海宁

《设计》:2023年,重庆市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成为中国第五个、西部第一个“设计之都”。川美在这10年申办历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段胜峰:四川美术学院长期致力于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获得首批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和首个全国美展工业设计金奖,首创“设计介入精准扶贫”助力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0年来四川美术学院持续为重庆市入选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提供活跃学术氛围和实践场景创新方面的支撑,如持续举办的“腹地智慧”国际设计论坛驱动重庆城市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持续的重庆光影艺术节不断激发城市的创意活力,持续地为高端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人才保障等,这些都助力重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和人文之城。同时在重庆申请“设计之都”的冲刺阶段,我院派出皮永生教授进入重庆市创建“设计之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系统提炼重庆“产城乡融合设计”的设计形态特征,能够与全球其他的“设计之都”形成互鉴和提供样本参考。

未来四川美术学院将持续为重庆建设“设计之都”提供智力支持,一是依托地处中国“腹地”和多样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科技创新具有中国原话语特征的设计话语,为“设计之都”提供学术支撑;二是以“产城乡融合设计”为抓手展开设计实践和营造设计产业新情景,为“设计之都”创新设计范式;三是从设计专业视角积极推动《重庆市工业设计振兴条例》立法,为“设计之都”提供浓厚的城市设计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机联合月面移动科考站

杨承颖、刘子豪、金龙、梁炯光、陈华、梁菊、朱宇同、张卜云

《设计》:请结合您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看法给青年设计师和设计专业的学生一些意见和建议。

段胜峰:当今中国的设计领域需要正视:中国设计师如何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在中国发展之路上如何塑造服务于中国的人民设计师?

面对这一时代命题,当下设计更应强调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主张为“人民”而设计,破解过度追求商业设计价值淡化社会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设计主题强调在中国场景解决中国设计问题,更加注重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元素、中国方案的呈现,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沁润,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只有将人民美好生活所需作为创作基点,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的现代设计特色,才能体现出中国精深的设计智慧,才能体现出设计者“命题里有国家、画笔中有使命、作品中有人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设计主题就是将为人民而设计的价值理念熔铸到创作全过程,全方位推动“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设计师从“单纯追求商业价值”到“人民立场的多维价值”的转变,先“人”后“利”,实现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向而行,同频共振,建构更为宏大深刻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下的设计思维,让设计面向世界最大人口规模,最大产业规模、最大乡村规模、最大生态规模等中国特有问题。真实的中国设计需要建立起超越西方现代化定义的综合认知,为中国设计解决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方案提供澎湃动能,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淬炼塑造出更多的“中国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