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人风骨?不为五斗米折腰;何谓文人风骨?士可杀,不可辱;何谓文人风骨?不畏强权,敢于向蒋介石挑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斩草除根。这就是民国第一狂人刘文典的座右铭,蒋介石扇他两巴掌,他敢一脚踢在老蒋的肚子上。
一、少年成名
刘文典,安徽合肥人,字叔雅。少年时期爱好读书,尤其喜欢国文,经常钻研到废寝忘食。为此,父母亲还以为儿子读书魔障了,寻求了不少偏方企图唤醒刘文典,但终是无效。成年后,刘文典进入安徽公学,学习传统文史文化。
上学期间,刘文典受到老师陈独秀、刘师培的重点关注。因为很多晦涩难懂的文史,在刘文典跟前都是简简单单的一篇阅读稿。由此刘文典的名字在学生中广为流传。与此同时,他也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思想,接受了老师提出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面对军阀混战,腐朽的国家。少年刘文典决意化笔为武器,用文字作斗争。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刘文典远渡日本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学成归国后,刘文典应于右任、邵力子的邀请在《民立报》担任编辑,借报纸宣传自己民主的思想。
后来,因为时局紧张,刘文典不得不再次远赴日本,求得片刻安稳。此时,在日本的刘文典并没有闲下来,他四处寻求志同道合之人共图发展。直到遇见孙中山先生。刘文典直呼找到了知己,并迅速加入了同盟会。
加入同盟会后,刘文典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两人再次回国。这一次刘文典直接投身革命,四处宣传民主思想。并以自己对文史的了解引经据典,一时间深受国内文坛的好评。同时也在国内打开了民主革命宣传的局面。
1916年,刘文典在北京大学当文史类教师,主要研究诸子百家学说。同时发表了多部文史类著作,并以校勘知名文学界。文史类新星大咖的身份也为刘文典做了极好的掩护。文学上刘文典少年成名,中年著名。革命道路上刘文典也毫不逊色。
二、中年著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文典滞留北平城,但是文人的傲骨越发坚挺。日寇不止一次上门邀请刘文典出任日伪新政府的官员,到日本学校传教、演讲。刘文典一一拒绝,在他心里绝不向日伪低头,即便日寇取得暂时的胜利,他们也蹦跶不长。
1938年在刘文典逃离北平城,辗转之后到达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此时的刘文典越发沉迷于文史类研究。虽然爱国之心不改,革命之心不变,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把文学和政治分开。只有一心一意做文学,才能为未来的中国的历史留下瑰宝。
但当时的各党派之间,虽然也在共同抗日,但是讲排场的做风也不在少数。出门讲排场,同僚讲面子,这恰恰碰触了刘文典的逆鳞。他十分不齿这样的做派,尤其是某些领导视察夹道欢迎,听领导演讲这样的活动,刘文典尤其厌烦。
此时,蒋介石在党内呼声极高,于是蒋介石便带随从出访大学,处处做演讲。而这也正巧碰触了刘文典的逆鳞。当蒋介石来到刘文典任教的安徽大学时,蒋介石的随从要求学生夹道欢迎,并送上鲜花留下照片为日后的宣传累计素材。
碰巧安徽女高正在组织汇演活动,安徽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去女高欣赏表演了,当蒋介石一行到达安徽大学后,发现欢迎之人寥寥无几。蒋介石觉得面子挂不住,便黑着脸走进休息室。随从也十分懊恼,气愤地询问缘由。
三、文人风骨
听到因为隔壁女高活动导致欢迎人数锐减,随从要求掐断女高电闸,让学生回到各自的学校。其他校领导无奈只得照做,断了电闸后学生之间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各路媒体争相报道,蒋介石知道后十分生气,严厉地问责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
刘文典本来十分不耻这样的活动,在蒋介石咄咄逼问之下,刘文典也没有按捺住自己的脾气,高声与蒋介石辩驳,两人话不投机,蒋介石的随从便以身份压刘文典。刘文典气急,脱口而出自己加入同盟会的时候,蒋介石还不知道在哪里。
自己任职中山先生秘书的时候,蒋介石还不知道在哪里讨生活,在同盟会中根本就没有这一号人物,现在反倒出来充大个了。学校是读书的地方,不是搞做派,阿谀奉承的地方。学生是来读书学习的,不是来给某些领导做欢迎仪式的道具!
此话一出,字字打脸。蒋介石大约是被刘文典刺激得狠了,也没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蒋介石亲自动手给了刘文典两个耳光。刘文典身体反应快于脑袋,直接一脚踢到蒋介石的肚子上,将他踢倒在地。学校其他老师和随行人员大惊,现场一片躁动。
蒋介石大怒,直接下令停了刘文典的职务,将其关到监狱里吃牢饭。刘文典不服无奈入狱。蒋介石原想杀了刘文典泄愤,但刘文典入狱后,文史界纷纷发表抗议,媒体也争相报道。迫于舆论的压力,蒋介石只得无罪释放刘文典。
刘文典出狱后,仍任教安安徽大学校长一职。在教书育人和文学史上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耕耘。他依旧不喜欢搞做派,依旧不服蒋介石的主张,依旧我行我素。但对于革命的热忱,刘文典一刻也不曾忘记。友人们纷纷称他为“第一狂人”
四、总结
“古有言官死谏,今有文典呼声”刘文典不仅仅在文学史上有极大的造诣,在革命的道路上也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他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先行者。这些先行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文典以一己之力挑蒋介石的行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成为了一段美谈。大家纷纷赞扬他不畏强权,不向权力低头的高尚行为。新中国成立后,刘文典也成了新中国的文学支柱之一,他读书人风霜高洁的品质也渊远流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