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浩,男,汉族,1976年2月生,河南邓州人,工学博士,教授。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3月参加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房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期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主编等。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7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3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院长助理、副院长,其间: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借调至上海世博会运营有限公司、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工作;
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公派访问学者。
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任上海交通大学保密办公室主任、支部书记,其间:2016年8月至2016年11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四十九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结业。
2017年蒋兴浩,男,汉族,1976年2月生,河南邓州人,工学博士,教授。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3月参加工作。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房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期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主编等。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97年9月至2003年3月在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3年3月至201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院长助理、副院长,其间: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借调至上海世博会运营有限公司、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工作;
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公派访问学者。
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任上海交通大学保密办公室主任、支部书记,其间:2016年8月至2016年11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四十九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结业。
2017年{www.gdjixadexin.cn}{7ty.com.cn}5月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处长、支部书记,
2020年3月至今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中心主任;
2022年11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
2023年6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2023年7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兼任上海市信{tbyd.com.cn}{gtyrk.cn}息安全综合管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及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骨干。主讲本科生课程《计算机通信网》、研究生学位课程《数字图像处理》、专业课程《PKI技术及应用》等。
主要从事数字媒体内容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www.ly2qn.cn}{726928.cn}海市科技启明星优秀人才计划等。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决策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目前还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实验室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主编等。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信息智能分析处理、视频智能搜索及内容分类理解、信息隐藏及视频{velfa.com.cn}{apuz.cn}水印技术、数字认证授权及访问控制新技术、电子政务领域安全应用技术、网络通信安全体系及新技术等。
贡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以及多项合作课题,并与政府职能部门有广泛的项目合作。
荣誉奖项
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A类)。
交通大{www.2ytr.cn}{t9638.cn}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5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adeptconveyor.com.cn}{74computer.cn}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学校共有34个学院/直属系,13家附属{www.nhmq.com.cn}{szsenyang.cn}医院,13个直属研究平台,23个直属单位,5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18,004人,全日制研究生28,439人,学位留学生1,858人;有专任教师3,88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48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718人次,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3名,国家{hzjxj.com.cn}{wntai.cn}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余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上海市奖593项。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www.xz0716.com.cn}{xp588.cn}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3年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奖8项,其中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荣获上海市{bbofl.cn}{sunmeuv.cn}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蝉联上海市首位;2022年发表卓越科技论文8112篇,2023年发表NSC论文51篇,其中引领发文28篇,以交大为第一单位(一作且通讯)发文8篇,创历史最好水平;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