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是苏共领导人当中,虚荣心最强的一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勋章无止境的追求。
勃列日涅夫对勋章的喜好程度,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他获得的各种勋章,有来自苏联国内的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开荒奖章等38枚;有来自国外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东德、古巴、秘鲁等国家以及国际组织颁发的128枚,总计166枚之多。
勃列日涅夫素有“苏勋宗”之称,1991年被吉尼斯世界组委会,列入世界奖章最多的人。
赫鲁晓夫下台后,在勃列日涅夫的“正确”领导之下,苏联取得一系列发展,尤其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个人崇拜加上马屁精们歇斯底里的吹捧赞颂,导致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虚荣心急速膨胀,热爱勋章,正是这种好大喜功、自我膨胀心态的直接流露。
勃列日涅夫的虚荣心,还体现在附庸风雅上。没有讲稿,一句连贯话都说不出来、不学无术的勃列日涅夫,“日理万机”之余,居然创作了三部中长篇小说《处女地》《小地》《复兴》,合称“三部曲”。
“三部曲”发行量达到天文数字般的4亿册,翻译成65种语言,被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图书馆收藏,一举登上苏联畅销书冠军宝座,后来又被搬上舞台和银幕。
勃列日涅夫一举成为风行一时的畅销书作家,获得稿酬18万卢布,加上2.5万卢布列宁文学奖奖金,共计20.5万卢布,这在当时可是笔巨款。苏联最优秀的作家,也拿不到如此之高的稿酬。
那么,“三部曲”到底是不是勃列日涅夫自己写的呢?有一次在政治局会议上,勃列日涅夫突然兴致勃勃道:“同志们都说我那三本小说写得好,哪天给我弄一套,我也读一读。”
“战神”朱可夫元帅的传记,早就送去中央审查,却杳无音信,一直出版不了。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等来一个暗示:传记缺乏歌颂勃列日涅夫同志的内容,增加以后才可以出版。
朱可夫和编辑们却犯愁了,战时的朱可夫元帅,从未与名不见经传的勃列日涅夫有过任何交集,连面都没有见过一次,这个马屁从何拍起呢?
朱可夫是没招了,好在编辑脑子挺好用,想啊想,终于想出一个绝招,在回忆录中增加以下内容:一天,朱可夫去前线视察,遇见一位司令官,热切而又迫切地向其打听勃列日涅夫同志在哪里,说是久仰大名,很想见一见已是少将的勃列日涅夫同志。
但是非常遗憾,没能见到,因为勃列日涅夫同志已经不顾炮火,冲到了最前线。朱可夫虽然感到遗憾,却对勃列日涅夫同志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
朱可夫将增加了这一内容的书稿,再次送中央审查,第二天就接到克里姆林宫打来的电话,说是可以按照新稿付印了。
勃列日涅夫吃相之差品位之低虚荣心之强,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让朱可夫在传记中塞进他的“私货”,只是脸皮厚的话,那么把自己的名字排在英雄纪念碑的首位,则是无耻透顶。
1981年,乌克兰基辅建起了一座卫国战争纪念碑,碑上密密麻麻镌刻着一万多名战斗英雄的名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居于首位的竟是勃列日涅夫,而战时领袖斯大林的名字却被刻在了最后。
事实上,到战争结束时,勃列日涅夫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少将,根本没有什么值得铭记的战功可言。但是权力能够改变一切,也包括历史。1975年到1977年三年时间,他竟然从中将一跃成为苏联的元帅。
勃列日涅夫的虚荣心,体现在方方面面,无孔不入。
勃列日涅夫喜欢打猎,尤好猎狼,但他既怕危险又怕鞍马劳顿,“御林军”就在他常去的远郊豪华别墅附近,筑了一座御用狩猎台,台前开出一条御用兽道。
“御林军”事先捕获一批野狼,豢养起来以备御用。勃列日涅夫打狼前一天,将其转移到猎场,护卫森严。一声令下,“御林军”将狼放出,通过兽道直奔狩猎台前。站在狩猎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枪起弹发,百发百中,野狼一匹匹应声倒地。
“御林军”齐声欢呼喝彩,勃列日涅夫的虚荣心,子弹般炸裂开来,炸了一颗又一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