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震惊全国的“强拆梨园”事件登上了热搜,主角就是河南叶县的常务副县长胡炜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高速公路征地,这位副县长为了所谓的“项目落地”,竟然率领公安、交通执法等多部门组成的“浩浩荡荡400余人”大军,强拆了一位返乡创业大学生贾柯辛苦经营十年的7亩梨园

拆迁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强拆”。

胡炜哲毫无预警地带着大队人马突然“光临”,没等谈好补偿方案,就“轰隆”一声把贾柯的梨园夷为平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胡副县长的操作堪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有计划、有分工”的准备工作,到强拆行动的稳步推进,再到压制那些试图阻拦的群众,甚至连拍照的手机也一一收缴,还扬言“想告我就告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过程,处理得可谓是滴水不漏。

这场闹剧不仅让网民们愤怒不已,还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官员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0日,梨园创业者贾柯再发声,深度还原了当时的情形:家人由于录像取证,被按倒在泥地里,像拖牲口一样被拖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柯非常绝望,他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胡炜哲。

随着胡炜哲在网络上的“走红”,不少网友在深挖他的履历后发现了猫腻!

出生于1971年的他,竟然在1985年就参加工作了,彼时的他还不足1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岁上班,28岁当人大主席!这究竟是一位早慧的“神童”官员?还是履历中的“乌龙”?

随着网友的质疑,胡炜哲的履历被连夜更改到了1988年3月,比之前入职的时间晚了三年,但仍然未满18周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成年人干公务?早年间的人事安排,果然大胆啊!

当然,大家对胡炜哲工作时间存在疑虑是一方面,对他工作方法的不认同,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

贾柯的梨园被强拆后,政府用“零星果木”的计价方式来核算赔偿,但贾柯不认同,他希望可以按照经济林来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双方始终没有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愤怒之下的贾柯才将自己的亲身经历上传网友,希望借助舆论力量来维权。

目前,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已经组建了联合调查组,纪委监委、自然资源、林业、司法等部门纷纷“上阵”,希望通过一场全面的调查来平息这场风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对方也表态,会对胡炜哲的履历进行核实。

其实归根结底,年龄并不是衡量官员能力的唯一标准,但像胡炜哲这样,在实际政策中缺乏与民众的有效沟通,为了达成所愿不择手段,的确很难服众。

专家们也指出,年轻官员固然有活力,但在面对社区民生问题时,经验不足的缺点可能会被放大。

尤其是在涉及百姓财产、生活等重大决策时,政府更应该用心聆听、用脚丈量,而不是直接“拍脑袋”作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经济损失是一回事,信任危机才是难以修复的深坑。

贾柯作为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十年如一日地在家乡辛勤耕耘,却在一夜之间,梨园毁于强拆。

这不仅是对贾柯个人梦想的摧毁,也是对无数返乡创业者信心的打击。

家乡,本应是每个游子心中的港湾,而不是官员们作威作福的根据地。

胡炜哲的履历、强拆果园的争议、民众的不满,像三股不同的线,在舆论场上交织成了一张复杂的网。

我们能做的,除了等待调查结果,更是希望未来的决策者能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激进,多一些与民沟通,少一些盲目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信任就像梨树,只有悉心呵护,才能结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