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大车。
无论开轿车还是骑摩托,或者是骑电动车自行车,甚至是走路,都要将远离大车作为第一保命原则。
城市交通
大车盲区大,盲区的位置多,而一般人不熟悉大车盲区的位置和大小,所以应该尽量远离大车。无论在行驶时,还是在停车等待时,都要远离大车。
大车内轮差
大车重车身长,载货时更重,大车一旦启动,由于惯性作用,导致刹车距离长。同时,大车载货时,有些货物突出车身,有些货物捆扎不结实。因此,要避免长时间在大车前骑行,也要避免与大车长时间并行。那些小汽车夹在两辆大车中间的车祸视频和照片,也时刻提醒我们避免出现在前后都是大车的场景中。
大车盲区
一些车祸的起因并非大车,但由于一些突发情况,引发突然倒向并行的大车,导致车祸发生。所以骑行时也要尽量避免和大车并行。就算不得已需要并行,也要保持安全距离,同时缩短与大车并行的时间。
预判驾驶。
问一下自己“他(她)想干什么?”
在道路上骑行,我们要时刻问一下自己,那些前后左右的车辆,他们想干什么?
比如,到了路口,我们跟随的那辆汽车会不会拐出路口?虽然它没有打转向灯。
再比如,路中间的隔离栅栏有空档,前车减速向右,它会不会是为了一次完成左转调头,先向右再突然左拐调头?如果这时候你判断为前车向右并线,而从左侧超车,就有可能出现事故。
目前路上不打转向灯变道、拐弯、调头的车辆越来越多,需要我们时刻问一下自己,这些车在没有明确指示的情况下,下一步会做什么?到了路口尤其要注意。
需要预判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前车磨磨唧唧,此时最好不要超车,等它明确给出行驶意图后,再视情况鸣笛超越。
另外需要注意,跟车要保持安全距离,谁知道前车会不会毫无征兆地急刹?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与其他车辆和行人保持安全距离,也能给自己和别人留出犯错的空间,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
千万不要“我以为”。
我以为他能看到我,结果……,我以为他会停车让我,结果……,我以为他不会拐弯,结果……,我以为……,他就应该……。
不要用自己的想法预测别人的行为,要知道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盲区大小不一样,盲区位置不一样,驾驶员的技术参次不齐,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强弱不一,驾驶员的理论水平高低不同,驾驶员的道德水准也是天差地别。所以永远也不要把“我以为”、“他应该”作为判断对方行为的依据,要想到最坏的情况,以此为依据,做好预案。
大多数的鬼探头都是“我以为”的结果,相当一部分拐弯车辆和直行车辆的碰撞事故,也都源于“他应该”。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辆自行车在左侧跟随一辆小轿车通过一个无红绿灯的小路口时,横向右侧等待的车辆开始启动,此时自行车骑手认为横向右侧的等待车辆能看到自己,但实际上横向右侧等待车辆司机的视线被小轿车挡住,由于小轿车速度快,自行车落后半个小轿车车身长度的距离,横向右侧等待的车辆启动后才看见自行车,立即制动才避免了事故。很明显,这位自行车骑手犯了“我以为”的错误。
此外,那些在车后指挥倒车的人,发生矛盾后堵在车前的人,站在路中间等待通过的人,不观察就猛拐急刹的司机,都犯了“我以为”、“他应该”的错误。
慢能免车祸。
虽然不能说开得慢、骑得慢能完全避免车祸,但能避免多数车祸。
开得慢、骑得慢,能够为驾驶员或骑手留出更多的反应时间,同时也为对方留出更充足的反应时间,因此慢能够避免多数险情。
当然话不能说绝,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我们快速通过,这就需要司机或骑手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决策。
骑行之前,念叨念叨:“远离大车保性命、预判驾驶是关键、慢点慢点再慢点”,经常念叨念叨这三句话,就可以保障百分之九十的交通安全。
另外,还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
由于经验有限,以上文字仅供参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