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高层上门谈判,中欧贸易战打不打,欧盟27国只有一个机会。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赴欧洲,继续就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政策进行磋商,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里贝拉也代表欧盟表了态,说防止中欧之间出现贸易战“很重要”。

【王文涛在欧洲磋商,欧盟推迟关税投票期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文涛在欧洲磋商,欧盟推迟关税投票期限】

可以说,哪怕中方已经上门谈判了,欧盟还是摆脱不了既要又要的心态。对欧盟来讲,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既能让自己的关税政策顺利落地,在“去风险化”这条路上求个心安,又不至于让争端升级,最后引发贸易战

这里就不得不提,我方之前还表示,中国将坚持与欧盟谈判磋商到最后一刻,而欧盟这边随即把关税政策的投票期限,再往后推了几天。

可以说,避免中欧贸易战,欧盟27国只有这一个机会。毕竟只要投票结果出来,为期五年的关税政策就正式落地,那时候中欧之间再无任何转圜余地,中方已经准备好的一系列反制措施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对于制定关税政策的欧盟机构而言,中欧贸易战的风暴落不到他们头上,因为他们从来不是中欧经贸的关键环节,作为决策层,也只是任凭“去风险化”的一厢情愿行事。但位于第一线的产业界,特别是那些与中国经贸往来频繁的国家,对于风向、水温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了。

而且中欧如今的经贸网络,是中国和欧盟内部一个个具体的成员国共同构建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只要做通成员国的工作,用好“恩威并施”的手段,在争取磋商解决的同时,也准备好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那么这一轮经贸争端,还是有机会按照我们的方式解决。

【欧盟也不想和中国打贸易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也不想和中国打贸易战】

现在欧盟的态度很拧巴,主要是关税政策的反对声音不算特别强大,但收到的支持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之前围绕关税政策的意向投票,27个成员国里12个赞成,11个弃权,4票反对。

乍一看赞成票还不过半,但我们也不难看到,反对票寥寥无几,不足以左右最后的结果。欧盟这次不再采用一致同意原则,只要反对票没能达到多数门槛,就无法阻止关税政策落地。

所以要是到了正式投票环节还是这种票型,那么关税政策通过就是大概率的事情。反对票和弃权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坚信,关税政策完全出于政治考量,只会损害中欧经贸关系;而后者就是举棋不定,既不想忤逆欧盟的政治正确风向,又不愿意得罪中国。

而我们的目的,就是争取尽可能多的成员国对关税政策投下反对票。

【欧盟现在的态度很拧巴,依然是既要又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现在的态度很拧巴,依然是既要又要】

另外补充一句,德国的汽车产业,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这次欧盟出台关税措施,也属德企的反对声音最强烈,朔尔茨政府嘴上说不支持欧盟对华关税,结果到了投票时还是选择弃权。

不过这也不让人意外,如今的德国政府,在政治正确的路上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到头来里外都不讨好。不过我们也不指望德国能在这个问题上出力,只要不拖后腿就算是帮到忙了。

欧盟这边主动推迟关税投票期限,就是给中欧谈判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让“最后一刻”晚一点到来,表面上欧洲新的对华关税只维持五年时间,但关税落地,再想取消可就难了。而且五年之后,谁也说不准欧盟对华风向会不会走向新的极端。

【欧盟这边主动推迟了中欧谈判“最后一刻”期限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这边主动推迟了中欧谈判“最后一刻”期限的到来】

当年中美贸易战正是因关税而起,直到现在,拜登政府并未取消特朗普时期的关税,在任期末尾还在加征更多关税。在经贸领域,美国动辄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也希望欧洲跟着自己这么做。

至于欧盟这边,尽管喊了这么多年的“战略自主”,但还是无法摆脱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影响,也无法克服中欧关系“三重定位”那道坎。

“三重定位”乍一看给欧盟的政经政策保留了灵活性,但终归是不伦不类,以至于无论是合作、对抗还是竞争,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去风险化”政策,既带有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三重定位的延伸。

【冯德莱恩连任后,欧盟在“去风险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莱恩连任后,欧盟在“去风险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一轮经贸争端如何解决,我们要做好边打边谈的准备,更要做到“对症下药”。之前法国和西班牙大力支持关税政策,中方出台的反制措施,就重点针对西班牙出口到中国的猪肉,还有法国的白兰地产业,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前不久西班牙首相来了中国一趟,态度立刻出现了软化,说在关税政策上,中欧还可以“再商量”;随后法国这边的白兰地产业相关人员,也跟着走上街头抗议欧盟关税政策。

这也告诉我们,只要发现自己的利益会因为中欧贸易战受损,那么欧洲国家的态度就会变得务实起来。而我们谈判磋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充分调动中欧经贸的基本盘与积极性,对冲欧盟委员会的顽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