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按季对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以下简称央行评级)结果为安全边界内的1-7级银行a开展预警工作,力求抓早抓小、“补短板”“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一、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基本情况高风险机构的风险积聚往往有迹可循。
近年来多个典型风险案例中,有些高风险机构的部分指标表现异常。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潜在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可有效避免损失扩大,降低风险处置成本,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央行评级结果为1-7级的银行,建立了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涵盖扩张性风险、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综合风险五个方面指标。对于监测预警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指标和苗头性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及时采取措施,推动大部分银行异常指标回归至行业正常水平,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同时也要看到,指标异常不代表银行已经是高风险机构或者一定会出现风险,但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日常监测和监管中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及时识别潜在风险隐患。
二、银行风险的监测预警结果预警银行风险识别情况。
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共开展9次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累计识别预警银行413家次,剔除同一家机构多次触发预警的情况后,共识别预警银行228家。
风险类型方面,以同业风险和扩张性风险为主,合计286家次,占比为69%;
机构类型方面,以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合计295家次,占比为71%(见图1、图2)。
绝大多数预警银行经整改后已退出预警名单。
对于已识别出的预警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综合施策,推动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是通过下发风险提示函、约谈高管等方式,督促预警银行及时整改。同时加大风险监测力度,持续关注预警银行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二是将预警银行的风险情况通报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形成监管合力。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228家预警银行中已有197家退出名单,占比为86%,其中超过7成在识别后2个季度内退出。2022年第三季度,有6家预警银行因逾期贷款增速、客户集中度等指标异常,触发信用风险预警。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及时进行风险提示,贴身督导整改工作。
2022年第四季度,预警银行加大清收力度、压降大额风险暴露客户授信规模,6家银行均退出预警名单。
三、下一步工作持续加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优化预警指标体系。
一是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银行业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动态调整监测指标,及时体现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状况。
二是根据不同区域银行的风险特征和所处的经营环境,探索建立区域性、差异化预警机制。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阅读链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