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日两国相关部门就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事宜进行了多轮深入交流,并在环境保护、公众健康安全以及保护中国及其他相关国家利益等方面形成了共识。据最新信息,中国方面依据国内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对来自日本的水产品实施了紧急的预防性临时措施。未来,只有在科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中国才会考虑逐步恢复对符合规定标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
何为核污水?

何为核污水?

核污水是指受到核污染的水体,通常由核事故引起。核污水不同于核废水,核废水是可以预期的,是在核电站或其它核设施正常运行或废弃过程中产生的,如用于防止反应堆过热的冷却水等,而核污水往往源于核事故,事故导致核电站安全措施受损,使得不期望的水体(例如渗入场址的地下水)与放射性物质直接接触而被污染。核废水与核污水都存在放射性,但在危害程度上存在巨大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污水的危害

核污水的危害

核污水中包含多种放射性元素,如氚、锶、钚等,它们的浓度在不同来源的核污水中各不相同,因此对核污水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否则它们可能对水源产生污染,影响水生生态环境,危害水生动物,还可能导致辐射污染扩散到周边地区,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在人体损害方面,短时间大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可能会导致急性放射性疾病;又如核污水中的氚以氚化水(HTO)的形式存在,它可以辐射出低能β粒子,尽管β粒子无法穿透皮肤,但如果摄入体内,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排放核污水

日本排放核污水

● 2024年4月19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五批福岛核污染水,将持续至5月7日,排放量与前四次大致相同,仍为7800吨左右。

● 当地时间5月7日,第5次的核污染水排海结束,17天来共向大海排放了约7800吨核污染水。

● 当地时间6月26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第七轮排海将于28日开始,本轮排海预计将持续到7月16日,排放总量约7800吨。

● 2024年8月7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第八轮核污染水排海已开始。根据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此前发布的信息,第八轮排海将持续到25日,排放量约为7800吨。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利益攸关国之一,坚决反对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同时,我们敦促日方认真回应国内外关切,切实履行自身责任,全面配合建立利益攸关国实质参与、独立、有效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并同意中方独立取样监测。

两国主管部门近期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持续进行多轮磋商,达成如下共识:

一、日方明确将切实履行国际法义务,尽最大努力避免给人体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将持续开展海洋环境及海洋生态影响评估。

二、基于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的关切,日方欢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设立覆盖排海关键环节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并将确保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有效参与其中以及这些参与国的独立取样监测、实验室分析比对得以实施。

三、双方一致同意,本着对生态环境和民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任态度,基于科学持续开展建设性对话,妥善处理涉及排放的关切。

四、中方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定,中方对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采取了紧急预防性临时措施。中方将在有效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的长期国际监测和参与国的独立取样等监测活动实施后,基于科学证据着手调整有关措施,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污水排海对海洋生态的潜在影响

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如锶-90、铯-137等,这些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放射性物质可能通过生物积累作用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此外,核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海洋环境的化学和物理特性改变,影响全球的海洋循环.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一旦被排入大海,会直接影响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特别是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随后可能污染东海。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放射性物质将在短时间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并在较长时间尺度内蔓延至全球海域。

放射性物质具有长半衰期,即使在含量很微量的情况下,也能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可能导致生物变异。核废料中含有的铯、锶、氚、钴、碘等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通过食物链迁移,海洋生物尤其贝类、鱼类等可以富集这些同位素。人类如果食用了受污染的海产品,可能会摄入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导致细胞损伤、癌症、畸胎等健康问题。

此外,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因为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达数十年到数千年,这意味着它们将在海洋环境中持续存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