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阿姨!救救我们呀!”
“我才18岁,我不想死啊!”
大火中,一群孩子们打碎玻璃,挤在窗户前想逃生。
可是窗户被封闭,他们无处可逃,只有大哭着向对面楼上惊恐观望的居民们求救。
“好多年轻的脸挤在窗前,脑袋都挤变形了。我们只能看着大火一点点将他们,一吞噬点办法都没有!”
事情过去很久,对面楼上的一个大妈说起当时的情景时,仍然泣不成声。
这是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的场景。
比这场火灾更恐怖的是人性——几个未成年人的人性。
“蓝极速”网吧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一听这个地名就知道网吧在大学生集中的地方。
学院路一带,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八所知名高校。
当时能进入这八所高校的学生,都是同龄人中的幸运儿,无一不承载着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的殷殷期望。
2002年6月16日2点40左右,“蓝极速”网吧还有不少通宵上网的年轻人。
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年轻人用QQ聊天还必须用电脑上网,网吧里不少人沉浸在聊天的快乐中。
总之网络世界把这些年轻人带入忘我境界,完全没有注意到一场大祸正向他们袭来。
火灾就在这种情况下陡然发生,网吧里的37人都没有逃出现场。
消防队赶到时,整个网吧已经被大火吞噬,突入火场救人根本不可能。
对面楼的居民无法对孩子施以援手,也是因为火势来得太迅猛。
大火扑灭后,37人有25人葬身火海,另外12人也身受重伤。
现场太惨了,不搞清楚火灾发生的原因,无法向死难者的家属交待。
可是现场被大火完全破坏,网吧的监控全部被烧毁,所有的电脑硬盘也遭到不可逆物理摧毁,无法找到火灾发生时网吧内的画面。
为了尽快查出这次重大火灾的原因,公安部派出了火灾调查专家李健林。
李健林有多个专业的文凭,其中北京经济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武警学院消防工程专业,和火灾调查密切相关。
他从北京市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火查处处长,一直做到公安部部长助理,并担任公安部火灾调查专家组成员。
李健林来到现场,先罗列出所有火灾发生的原因,再把不可能的原因排除,最后找出火灾发生的真相。
电路老化往往是引起火灾的原因,但“蓝极速”网吧是新建网吧,电路都还在九成新以上,老化引起火灾基本可以排除。
6月15日夜北京有雷雨,雷击造成楼房起火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李健林查看了“蓝极速”网吧建筑情况,发现这家网吧是两座高楼之间,夹着的一座7米高二层楼房。
这种环境下,遭雷击也该是两边的高层楼房,“蓝极速”网吧遭雷击起火进一步被排除。
为谨慎起见,李健林还是查看了网吧残留的断电保护器。
断电保护器中有颗固定熔断器的钉子,电击短路会在这颗钉子上留下痕迹。
李健林透过灰尘仔细查看缝隙中的钉子,没有发现短路痕迹。
而且李健林调阅了气象局雷雨天的详细记录,证明15日夜里雷雨并没有侵袭到海淀区。
雷击引起火灾被彻底排除,剩下就是人为引起火灾。
人为有无意和故意,到底是哪种查起来难度很大。
不管是无意还是故意,李健林都要首先找到起火点。
现场几乎烧成灰烬,起火点混在灰烬中又该怎么找?
李健林不愧是火灾调查专家,他敏锐注意到一个现象:遇难者的尸体都集中在一堆。
这有点不合常理,按理说上网的人座位分散,看到起火应该四散奔逃才对。
遇难者尸体集中在一起,只能说明起火点在一处,并从那个地方迅速蔓延,迫使遇难者都往起火点的反方向逃命。
李健林朝遇难者尸体的反方向画了一条线,这条线指向了网吧的楼梯口。
为了证实起火点在楼梯口,李健林组织人手并亲自参与,动用技术设备对楼梯口的灰烬进行仔细勘察。
不管是残骸还是碳灰,不管是墙上的烟尘还是地上的焦痕,楼梯口被调查人员梳了个遍,梳理的精细度都是以比厘米还小的单位计算。
终于,调查人员发现能证明火灾起因的一小块残留物。
就是这个残留物,揭开了这场火灾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残留物是一小块漆皮,楼梯扶手上的一小块漆皮。
这块漆皮很奇怪,漆皮周围都被烧成灰,而这块漆皮中间还呈油漆的鲜红色。
不是内行人会对这种现象感到不解,而内行人看到这种现象,脑子就会瞬间冒出一个概念:跳跃式燃烧。
跳跃式燃烧有种情况,是酒精、汽油等助燃剂引起的燃烧。
这种燃烧又叫闪燃,初期燃得快强度低,所以才能保留漆皮中间的红色。
精确的起火点,就是漆皮所在的位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