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赵国地处今天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之间,西面是秦国和韩国,西北有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部落,北面是中山国,东北与燕国、东胡相接,东南与齐国、魏国为邻,可以说是一个“四战之国”,地理位置很差,饱受邻国侵略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赵武灵王当政之时,他敏锐地感觉到了骑兵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遂排除阻力,推行“胡服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措施有以下几项:

其一,放弃宽袍大袖的华服,改穿胡服。变履为靴,以便于骑马,将原来用铜做的重甲改为用皮革做的轻甲,以减轻重量,便于在战场上快速驰骋。

其二,招骑射,以优厚的待遇招募会骑马射箭的人充当骑兵。

其三,收编胡兵,将赵地的胡人编入骑兵队伍,发挥他们善骑善射的特长,让他们带队伍,提升赵国骑兵的战斗力。

其四,建立骑兵训练基地,购买胡马。生长在北方内蒙古高原一带的马匹善于奔跑,耐力好,比中原地区的马匹更适合做战马。

其五,给骑兵配备更适合马上作战的长矛和剑矛,更新武器装备。从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实质上是一场全面的军事革命,从服装到武器,从铠甲到战马,从士兵到战法,围绕战争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升级。

一年之后,这项改革就见成效了。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赵国进攻中山国,一直打到宁葭(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赵国的另一路军队向西进攻林胡,一直打到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迫使林胡王“献马求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之后(公元前305年),赵国再次进攻中山,一路攻城略地,收获颇丰,原属于赵国的高地被夺回。两年后,赵国再次进攻中山国,中山国只好献四城求和。到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赵国继续进攻中山国,连续进攻五年后,终于将中山国全部吞并,赵国的土地连成了一片。

在进攻中山国的同时,赵国向北、向西不断扩张领土,将包括今天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的大片土地都收入囊中。国土面积的扩大,除了增加人口和耕地外,对赵国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那就是得到了宝贵的战马产地。有了内蒙古高原这个优秀的战马产地,赵国骑兵的战马供给就不缺乏了,骑兵的训练水平也水涨船高,步步攀升。

胡服骑射的改革至此步入了良性循环:

改革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原来受侵略的赵国现在可以开疆辟土了,疆域的扩大使赵国有了更优越的战马产地,大量战马的出产进一步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不仅惠及赵武灵王一朝,而且还泽被赵国后世。到战国后期,在秦军一枝独秀之际,唯一能与秦军对抗的就是赵军。公元前269年,秦军进攻中原,围困了赵国的军事重镇

阏与

(今山西省和顺县),赵国的大将赵奢带兵救援,在阏与之战中靠骑兵冲锋战术“大破秦军”“解阏与之围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军骑兵强大的战斗力,当然与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改革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