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孙凝晖之所以这么痛恨华为,是因为他研究的曙光计算机项目很难商业化,而且他的研究是基于外国的芯片,有一定的利益关系。
而华为这几年研究出来的Atlas900是商业化很成功的高级算力集群,代表了国产的骄傲,所以对孙院士的名气、财路冲击都很大。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孙凝晖对华为的批评,真的是出于行业发展的善意,还是因为他自己的研究受到了华为的冲击?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原话:
华为就是搞封闭,搞垄断,最好你们都别干,贡献给我就行了。你们都用我的芯片,你们都把技术给我,然后我搞一个端到端的,从这个制作到指令到软件到大模型,到这个应用,反正全都是我,智算中心到什么算力网全都是我。”
孙凝晖在2024年5月的一次发言中,用相当“直接”的语言批评了华为。他形容华为的模式是“封闭”和“垄断”,认为它通过自主技术构建了一个从芯片到应用、从制造到大模型的完全闭环。他更直白地说:“华为就是搞封闭,搞垄断,最好你们都别干了,贡献给我就行了。”甚至直言,中国芯片是不可能赢的。
这话可够冲的。
不过,咱们得冷静分析一下。
孙院士口中的“封闭”,华为真的是搞封闭吗?
恐怕并不尽然。华为在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确有自主研发,推出了像鸿蒙这样的系统,但这些技术并不是封闭在它自己手里的。鸿蒙系统是开源的,华为也一直在努力拉更多开发者和企业进入它的生态圈。而在云服务等领域,华为同样对外开放,这哪像个封闭的生态?
其实,华为的这种“闭环”策略,更像是一种防御性措施。
面对来自美国的技术封锁,华为必须靠自己的力量突围,避免被“卡脖子”。可以这么说,华为不是在追求技术封闭,而是在被封闭中寻找生存的出路。这种自主创新的路线,更多是应对外界打压的无奈之举。
至于“垄断”,这词用得似乎有点不贴切。
垄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市场力量消灭竞争对手,独占市场。
但华为面临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封杀,它的发展可以说是在逆境中崛起的。如果华为不突破自己,中国的通信、芯片等领域会更加依赖国外技术,这才是让人真正担忧的“垄断”。所以,孙院士指责华为垄断市场,恐怕是一场子虚乌有。
全球及中国通信设备厂商收入占比
再回到孙凝晖本身。
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华为颇有微词,是因为他所负责的曙光计算机项目,依赖的是国外的芯片技术。而华为则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特别是像Atlas900这样的产品,完全摆脱了国外的控制。相比之下,孙院士的项目在这样的对比中,自然有点落于下风。
华为的崛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他的科研项目,让他的研究依赖性更加显现,这才导致了他的强烈反应。
中科曙光三峡(湖北宜昌)算力供应链启动暨产业招商发布会正式召开。
然而,华为的技术进步并没有封锁其他企业的创新空间。
相反,华为的存在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更多的动力。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华为的带领下,开始探索自主创新的道路,减少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正因为有了华为这样的企业,中国的科技发展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那孙院士的批评就完全没有道理吗?
也不尽然。作为一名学者,他强调开放合作的技术环境,确实有一定道理。中国的科技创新不能走封闭路线,必须有全球视野。但问题在于,华为的自主路线不是封闭,而是不得不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寻找一条求生之路。这一点,可能是孙院士在演讲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的。
总结起来看
在国际形势如此紧张的背景下,华为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技术路线,而是整个国家科技自主的希望。孙凝晖批评华为“封闭”“垄断”,可能是有个人情绪在作祟,但是我们更需要看到的是,华为的自主技术突破,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生存,也是为了中国科技摆脱对外依赖的关键举措。
孙凝晖的批评虽有个人色彩,但科技的未来,离不开创新,而我们更应该支持那些在困境中前行的力量,而不是用偏见去评判他们的选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