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美国媒体喊出“美国不可对华开战,因为赢不了”的言论确实不容易,那么他们究竟败在了哪一个领域呢?明白这个道理后,中美罕见谈妥达成合作,那么达成的又是什么合作呢?
据环球时报报道,5月7日至16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率团访美,中方此行主要是与美国方面讨论环境、气候等方面的有关问题。气候变化领域的探讨是中美之间少有的对话领域,如今气候变化问题不断严峻,迫使中美两国不得不在这一领域交流合作。而就在这近十天的事务议程中,双方通过不断协商,最终同意就减少甲烷排放一事展开合作。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但它的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因此减少甲烷排放刻不容缓,这才促使美国罕见地与中国达成合作。
近年来,全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议题,前前后后想了很多的办法来应对这一问题,比如适度的去碳化等等。但只有中国看重气变问题,并选择在新能源领域做出成就,从实际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中国都处于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地位,从水力风力发电到光伏产品的量产再到如今新兴的电动汽车行业,都是中国拿得出手的新能源产品翘楚。
就拿当下极具争议的电动汽车行业来说,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的成就我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连美国著名品牌特斯拉都与中国在这一行业有合作。
但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却引起了美国的不满,甚是眼红的他们适时地炒作起了“中国产能过剩论”,指称中国产品“过度侵占市场”,使得其他国家的产品根本没有活路,但美国怎么不知道反思一下自己,明明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锅,却硬生生要扣在中国“产能过剩”上,真是没有道理。
但出人预料的是,美国也有一部分人是清醒的,就在刘振民访美期间,美国媒体刊登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
这篇文章运用极其巧妙的方式,将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无力局面分析得十分透彻,最后态度大变,指出美国不可在这一领域对华开战,因为完全赢不了。
正如这次中美双方谈论气候变化问题,其背后延申的解决方案就是如今非常重要的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即便美国人不想承认,但这已经是事实无疑,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果不是美国能够企及的。
还有美国学者在文章中直言,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应该同中国合作,而非另起炉灶或大搞恶性竞争。因为对美国来说,建立一整套新能源产业链耗时多、成本高,并不适合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气候问题。
更何况即使大费周章搞出了新能源产品,也没法与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相比较。因此不少美国学者都一致认为,美国没必要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开战,因为完全没有胜算。
美国现在针对中国新能源领域的一切行为,无非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科技霸权地位,这次能与中国放下芥蒂,在减少甲烷排放上达成共识,也算是一大进步,只希望别再出别的什么幺蛾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