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一天,上将许世友的秘书孙洪宪,像往常一样接听了一个来访电话。

电话那边的人,自称叫“王诤”。

孙洪宪一听,便以为是上将王震,他知道许世友和王震是多年好友,撂下电话后,便连忙向许世友汇报道:“报告首长,您的老朋友王震下午要来拜访您!”

许世友一听,立即笑开了花,要知道他和这个王震可是多年未见的好友,他立即吩咐下去,好好准备一桌宴席,他要和王震痛快地聊上一晚。

一切都安排妥当后,许世友在办公室里坐立难安,后来干脆直接来到大门口,准备亲自迎接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约定的时间,一辆小汽车开进了院内,车上下来一个人,许世友小跑着奔了过去,看见来人后,却愣住了!

眼前的人并不是王震!

一旁的孙洪宪也吓了一跳,眼前这个人他并不认识。

场面一时间变得尴尬起来。

这时,许世友哈哈大笑,对孙洪宪说道:“他不叫王震,他是王诤!记住了!”

说完,他便一把握住了王诤的手,笑道:“好兄弟!可把你盼来了!”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诤是何许人也?他和许世友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交情呢?

中国通信事业的开山鼻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9年,王诤出生于江苏武进,原名吴人鉴。

他自小就是一个勤学苦读的好学生,曾就读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1928年,王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民党军政部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这所学校便是传说中的黄埔军校第6期。

在那里,王诤专门学习无线电报务。

毕业后,王诤先后被分配到国民党军第9、第18师,成为一名专职报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在龙岗全歼第18师,收缴了十余部电台。

当时,红军通信还主要依靠骑兵、人力传递消息,通信设备十分落后,面对这些高科技的电台,很多人都不认识,随手砸坏了很多。

这时,国民党军队中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只见他紧紧护住半部电台,一副要与其共存亡的架势。

这个人便是吴人鉴,红军参谋长郭化若认出了他。

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他深知,若不想被动挨打,此时的红军急需高科技通信装备的有力支持,光有设备还不够,更需要的是人才,而眼前的吴人鉴就是这样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毛主席立即安排郭化若前去劝降。

一番说服之下,吴人鉴同意加入红军,从此更名为王诤。

王诤加入红军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并郑重表示:“无线电通信在战争中十分重要!有什么困难尽可提出来,只希望我们可以尽快拥有自己无线电通信!”

王诤听着主席的话,受到极大地鼓励,当即表示:“会尽自己所能,为红军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做出贡献!”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一穷二白的境界,他毫不退缩,抓住一切机会,为组建通信队而努力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诤利用从战场上缴获的各类通信设备,修修补补,很快红军便拥有了电话总机3部、电话单机20余部,再加上之前的那部翻新的旧电台,一个小型的通信队初见规模。

1931年1月中旬,红军的第一个无线电通信队成立,王诤被任命为队长。

那时的红军战士大多数都不了解电台,觉得多了这样一支不会打仗的队伍,还要随军运载那么多沉重的机器,对于整个红军来说真的是个累赘!

转变是从第二次反“围剿”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4月,蒋介石再次纠集军队,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

那时,国民党军队还不知道红军已经有了先进的通信设备,所以他们在发送消息时居然仍旧使用明码。

而这边,在王诤的带领,通信队正式投入战斗,通过电台侦听,通信队获取了敌军的重要情报,然后再通过电报将情报上达中央。

有了有效的情报,红军事先便设好埋伏,待等狂妄的敌军陷入伏击圈后,予以一网打尽。

这一仗真是打得痛快淋漓,成功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此一役,那些之前对通信队有偏见的人全都心服口服,通信队在红军队伍里的地位越来越高,而王诤也被看作是神一般的存在。

后来,通信队又屡立大功,为中央苏区第三、四次反“围剿”作战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主席高兴地称赞这支通信队是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是克敌制胜的一件法宝,而王诤就是红军通信事业的“开山鼻祖”。

1934年,中革军委通信联络局(后改称三局)成立,王诤担任局长,也是在这一年,他为革命所做的工作被认可,王诤加入共产党。

从此,在王诤等通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军的通信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革命永不消失的电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中央军委通信部成立,王诤担任部长。

还记得当年他刚刚加入红军的时候,毛主席曾说:“等到将来胜利了,全国的电台都让你们来管。”

如今,这句话真正成为了现实。

自此,王诤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祖国通信事业的建设上,在他的努力下,全军的通信队伍发展成为了一个新兵种——通信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王诤的带领下,通信兵电子科学研究所建立,无数通信人才在这里学有所成,继而走向各行各业,在大家的共同奋斗下,我国的无线电、半导体等新兴专业不断发展,通信事业发展到了全新的高度。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王诤,对于他,党和国家也是无比信任,只要涉及通信相关领域的问题,党中央总会第一个想到王诤,而每一次他都不负众望。

六十年代,美军U-2高空侦察机经常在我国上空盘旋,而当时的设备对这种飞机没有预警系统和应对之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敌人的狂妄挑衅,以王诤为代表的通信部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迅速投身到研发预警系统和反击导弹的开发之中。

无数个昼夜,王诤废寝忘食,经过两年的奋斗,终于研发成功。

1963年11月,一架从温州进入我国领空的U2飞机被成功击中,从此,再没有其他飞机敢不经允许擅自飞入我国领空!

七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的世界强国,开始将通信事业发展到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周恩来拿出尼克松访华时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图片给王诤看,满怀期待地问他:“这种设备,我们能不能制造?”

王诤略加思索后,坚定地点了点头,斩钉截铁地说道:“三年,请给我三年时间,我一定能建成!”

时间倏然而过,三年之期如约到达,王诤和他的团队不负众望,我国第一座卫星通信地球站成功建成!

这就是王诤,每一次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时刻准备着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一生。

他就是中国革命史上永不消逝的电波,永远用自己的余力在通信事业上默默耕耘,发光发亮。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王诤一直在通信事业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为人低调,不喜张扬,所以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他。

这一次许世友的警卫员因为一时疏忽,便将他的名字误传为王震。

当听到许世友说眼前这个人就是我国通信界的开山鼻祖,孙洪宪红着脸,连忙道歉。

王诤却笑着,连连摆手说:“没事,没事!”

后来,许世友见到王震,还将这件趣事告诉了他,大家对此都是哈哈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王震与王诤也早已相识许久,在长期的革命岁月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其实,在战争年代,要说什么最珍贵,当然是战友情,他们不是兄弟而胜是兄弟!

王震和许世友的相识就是因为一场比武,二人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在以后的许多场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成为一对生死兄弟。

而王诤呢,虽然他不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可是哪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军都离不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了王诤,或者说没有了王诤手下的通讯队,他们就如同盲人上了战场一般。

所以,像许世友、王震这样的带兵统帅,对于王诤都是非常尊敬且信服的。

王诤本身就是个爽快之人,他和许世友、王震的关系都非常好。

每当他们遇到一些通信技术方面的问题,王诤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军人之间的友谊,往往就是一种生死之交,那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经》之《秦风•无衣》中是这样描述战友之情的:岂曰无衣?与此同袍。王子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我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还会有无数像许世友、王震、王诤这样的同袍兄弟。

那些心存远志的年轻人,怀抱梦想,离开家乡,为了共同的目标,抛头颅、洒热血。

每当他们感到孤单无助的时候,正是这份彼此信赖、团结一心的手足之情,支撑着他们走过那段艰苦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