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锡山的稻田登上央视新闻《朝闻天下》。

稻田画,顾名思义,是在稻田中创作的画作。它利用不同品种的稻谷,通过创意布局和种植技术,在田野里呈现出各种图案和形象,实现农耕文化和现代艺术的跨界组合。

登上央视的这片稻田画位于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台创园),其创作稻田画由来已久。去年开始,园区引进紫叶稻、黄叶稻、白叶稻三种特殊彩色观赏水稻品种,开始稻田画创作。今年,彩色水稻依然选用去年引进的观赏品种,常规水稻则选用由哈勃种业研发的锡稻3号,对照设计图,在机器插秧完成画作大背景后,由人工插秧完成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上台创园内的观景台,只见“新丰景 好味稻”铺展在绿色的大地上,每一粒稻谷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每一片绿叶都讲述着成长的故事,丰收的祝福迎面而来。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台创园在保证稻麦作物稳产高产以外,还致力打造无锡本地稻米的特色。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丰景”将会成为台创园最吸引城市居民的一个农业资源的活化运用,口感更好的水稻品种将成为台创园主要栽培的内容。同时,配合农业场景建设,深挖稻米文化,带动整个乡村旅游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田画背后

是一家水稻育种实验室15年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由无锡市和浙江大学合作成立的“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落户台创园,成为无锡第一家专门从事水稻生物技术育种的研究机构;2023年,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无锡)粳稻产业技术中心在台创园正式挂牌成立,可谓是从稻田里“长”出来的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实验室利用水稻花药培养、分子标记、品种定向改良等先进育种技术,通过破译“种源密码”,成功培育出“锡稻1号”“锡稻2号”“浙大嘉锡优610”“哈勃9800”等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新品种18个,其中在无锡地区主要种植的“浙大嘉锡优610”亩产达750公斤以上。尤为难得的是,在高产的情况下,它的品质并没有降低,口感好,耐储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长期的产业技术攻关,实验室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不断优化无锡水稻主推品种结构,为无锡市民带来更“好吃”的食味稻。目前在无锡推广园区自行研发的水稻新品种种植面积1万亩、江苏省4万亩,全国累计20万亩;在锡山区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浙大嘉锡优610”7000亩,并建立示范方10个,提供种子6500公斤,示范面积达5150亩;浙大荃优1610在长江中下游各省种植16.8万亩;哈勃903和锡稻1号在苏北种植约3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零起步,锡山水稻育种已经成了江苏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标杆和靓丽名片,以种业之“芯”不断强化粮食安全的科技支撑。

科技赋能,更要绿色发展

近日,台创园的“锡山大米”碳标签证书成功获得国家复核,有效期三年。这是江苏省获得的第一个、也是国内第二个水稻碳标签,同时还是苏南地区首个农产品碳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水稻种植是世界公认的农业碳排放源头,而经过权威认证核算,生产5公斤具有碳标签的锡山大米,从种植到包装的碳减排量为4.1619公斤,达成负碳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米产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锡山走的是科技赋能的规模化种植路径。完备的灌排配套设施、规整的田间道路,在锡山的高标准农田里,作物从种植、管理、撒药、收割全链条实现全程溯源和智慧管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丰收在望的大片水稻田不远处,又一片高标准农田正在建设中,土丘、地底、河汊被逐一整理打造成大片农田,期望着来年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