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天的北京,一处拍卖会现场。
“油画《丰碑》,一千八百九十七万!成交!”随着一声木锤的轻响,一幅奇异的绘画最终以接近两千万元的天价成交,引起一片哗然。
然而有些眼尖之人在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忽然想起来,自己似乎在几年前见过一幅类似的画。
这幅画与他们从前见到的无论是风格还是色调,手法,都如出一辙。难道这幅画是山寨品?不少人心中闪过这样一丝疑惑,旋即就被驱散:开玩笑,这种级别的拍卖会,数千万元的珍品,怎么可能混进去山寨品?
好奇之人很快就打听清楚了这幅画的画者:冷军。听到冷军的名字,原本心存疑惑的人们释然了,如果是他,那就情有可原了。
01 冷军:超现实主义的坚守者与领军人
冷军何许人也?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派执牛耳者,闻名世界的画家。但他的知名度也仅仅局限于“圈子内”,并没有形成一种全民喜爱的浪潮。
2006年,一幅名为《文物·新产品设计》的作品被拍卖出了198万的高价,如今,一幅与此前那幅画有许多类似之处的新画青出于蓝,拍出了1897万元!
这究竟是什么画?它既不是文物古董,也不是绝世孤品。它的缔造者如今不到60岁,就住在四川,是一个备受排挤的画师。
这幅画和它的作者一样奇怪。明明很优秀,懂他们的人都十分欣赏,但一直没有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我们再看看第一幅画《文物·新产品设计》,它的主体是一个发动机,一个浑身包裹在泥土之内,破旧不堪的发动机。这也应合了作品的名字:文物。
冷军假想若干年后,工业时代的人类文明被埋进土里,直到某一天被未来的人发掘出来。他们也许使用的是更加先进的能源机器,发动机对他们而言,实在是陌生得很。
于是他们把这台刚从土里挖掘出来的发动机小心地清理干净,放进了一个玻璃柜里。成为“文物”的发动机早已经不复当年的神气,它破破烂烂,千疮百孔,像一个风烛残年的将军,被颓气掩盖了英武。
等等!这是一幅画?你确定这不是拿照相机拍出来的?这的确是冷军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之所以是像“照相机拍的”,是因为这就是冷军的风格。
绘画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流派崇尚不同的风格。西方画师曾经一度以逼真写实为骄傲,而中国国画向来讲究“风骨神韵”,而不重视其形貌。后来西方画师经历了抽象主义,将“东拼西凑”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成为了人们更加推崇的艺术。
无论如何,写实派算是被抛弃了。越是写实的风格,现在越被当作入门和基础的练习,国内国际的绘画大师几乎没有以“写实”而闻名世界的。
但冷军是独树一帜的,就像一艘逆着水流划行的小船。他习惯于画油画,尽管如今油画备遭质疑。当代画坛也不推崇写实主义,他偏偏画的就是超写实主义。
冷军的画,力求通过每一丝一毫的细节来展现一种真实感,极端的写实主义带来的是精细入微,发丝毛孔清晰可见的震撼。
画得像的画师海了去了,凭什么冷军就能当大师?现在照相机拍一张角度好的照片,用Photoshop处理成油画风格的滤镜,不也很像吗?
冷军的画虽然重写实,但写实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写实的风格对他而言只是一种手段,为了完整表达他所寄托的思想精神的方式。
仍然以这幅画为例,冷军通过对“文物发动机”的绘画,表达了一种对工业文明的反思。这种隐晦的表达形式,必须通过写实的风格表现出来,才能达到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不得不佩服冷军的选题,实在是太贴切了。通过一台发动机,反映人类的一个文明阶段,跨越千年的层次被逐一剥离开来,带给人们超越时空的体验。
其实这幅画的诞生,有苦心孤诣的求索,也有灵光乍现的契机,努力+运气+天赋,这就是《文物·新产品设计》的来源。
02 在脑子里摹画的天才画师
冷军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农村,由于家庭困难,他没有钱买画笔,也没有机会接触专业的绘画教育。虽然他很有天赋,也十分热爱绘画,却始终没有机会。
从很小起,冷军就习惯于在脑海中进行绘画,他会记住一幅画或者一个事物的样子,然后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勒,填色。
曾经有一次,冷军发现镇上一家店铺有一幅老虎的画像,非常复杂。他为了能够在脑海中完整临摹下来这幅画,每天都跑一个多小时到镇上,一连跑了十几天。
后来,冷军的一个老师送了他一本画册,这是他绘画基础的启蒙。也许是没有老师指点的原因,他的风格独树一帜,与寻常的各路流派大不相同。
常年在脑海中进行绘画,使得冷军的记忆力和表现力十分超群,他能够完整地记住事物的细节,然后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这也逐渐构成了他的风格:写实。
后来冷军一战成名,而立之年闻名画坛。许多人不认可冷军的画,他自己也觉得,应该找寻一个突破口。他的画太像了,又没有精神在其中,显得十分干涩,缺少灵魂。
于是冷军开始尝试寻找突破口,他结合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静物,通过对这些物体的描画,折射反映一定的背后含义。
这种隐喻暗指的风格逐渐形成,冷军的水平也更加精进。《文物》这幅画就是冷军在找到这个突破口以后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他彻底转变的关键点。
1992年的一天,冷军在街上行走,想找点什么东西作为绘画的灵感。但是苦苦寻找了一天,他也没有找到什么值得进行深入挖掘的东西,于是准备回去。
傍晚,冷军路过一家废品回收站,偶然间瞥见了角落里,静静地躺着一台柴油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已经破旧不堪,陈年的机油无比黏稠,锈迹斑驳,完全分辨不出曾经属于哪台机器。
冷军凝神看着这台发动机,不一会儿紧皱的眉头就舒展开来。他想以一台发动机为题材,进行创作。颇为尴尬的是,当时冷军身上也没带钱,原本想把发动机买下来带回去研究。
冷军担心这台发动机会被卖掉,再找一台类似的可就还要费一番功夫。于是冷军又急忙跑回家拿了钱,赶着天黑前把发动机买了下来。给了钱,冷军也顾不得太多,喜悦地用手直接捧着发动机就往自行车上装。
把发动机放回画室,已经是很晚的时候了。冷军的双手都是黑色的油渍和褐色的铁锈,短时间内是清洗不掉的。但是他没有纠结这么多,搬了小板凳坐下,直勾勾地盯着发动机。
他在想什么:如何表现这台发动机呢?
当下画坛非常流行将一些带有哲学元素的东西糅合到画作,以深化画作的思想,提高其境界。冷军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于是他想把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和符号代入进去。
周易八卦,阴阳太极,山海异兽,云水奇纹。都是可以选择的元素,但是在发动机身上,着实有些违和,在脑海中简单地过了一遍,他就匆忙打消了这个念头。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用写实风格进行创作。为了区别于西方画师,他虽然也是客观地进行还原,但依然融入了自己的风格。
他设想,在数千年后,一台发动机被未来之人从土里挖出来,他们好奇地打量这台发动机,这台已经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机器,它曾经支撑起人类一个文明阶段。
冷军想到这里,兴奋地点了点头,决定就照这个思路进行。于是他开始了绘画的第一步,不是调色,也不是铺纸,而是做“手办”。
03 绘画之前动手做,放大十三倍依然全是细节
冷军之所以能够把画如此透彻完整地呈现出来,不仅仅在于他经常在脑子里“绘画”,他也习惯于动手创造,一点一滴地去了解所画的事物内外部结构。
从前无论画什么东西,只要是有条件,冷军一定会动手“自制”一次。比如他以前画椅子,他就会找木匠帮忙,跟着师傅一起亲手制作一把椅子,从前期选材砍材,到最后定型抛光,亲力亲为,一个环节也不落下。
这次画发动机也是如此,冷军在决定要画发动机之后,就把发动机给拆了个干净,然后再组装起来。但是只是简单地拆解组装,让冷军觉得不甚满意。
他依然对发动机的各种结构,细节一抹黑,于是冷军找上了工匠,买了材料,借着工匠店里的工具,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总算是自己做了一台发动机。
他用焊枪把发动机组装好之后,再用复印机复印一遍,成为图纸的初稿,之后他再对着实物进行临摹。几道工序下来才能保障足够写实,足够细腻。
冷军的画十分稀有,相比于其他画师的“高产”,他一年只能画出最多一幅画,整整一年里,他都在寻找灵感,进行制作,临摹,完善的轮回里艰难求索。
1993年,冷军将《文物》画好,并进行了展出。一时间冷军之名再度远扬,他也被誉为“开创性的画家”。此后,《文物》不断被人传看,许多摹品,赝品都供不应求。因为哪怕是临摹,盗版冷军的这幅画,也需要一定的功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