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若萱
出品丨律新社研究中心
“跨国工程,法律先行。”在企业迈向国际舞台的每一步中,法律服务都是先行者,为企业的海外扩张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近年来,中国海外工程行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2023年数据,中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2,645.1亿美元,同比增长4.5%;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为2,271.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同期总额的86%[1]。这一增长得益于中国企业在技术、成本、资金方面的优势,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布局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企业进入2023年度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前10强,也在表明中国企业在工程业务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据了解,2024年,中国国际工程的国别分布继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亚洲和非洲市场仍然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主要集中地。
中国的海外工程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法律服务方面,中国律师事务所已经形成了全面的服务体系,为海外工程提供法律支持,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前端开发、建设、运营到争议解决的全产业链专业力量。此外,还有律师事务所提供从项目招投标、合同谈判签约、建设实施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法律服务。
2024年9月,律新社在《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4):跨境投资与海外工程》调研中,深入研究海外工程领域整体行业变化、企业及法律服务行业在该领域的发展情况,并与行业内资深律师进行对话;结合资深律师视角,对海外工程法律服务向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据了解,在当前的海外工程法律服务中,中国律师与境外律师合作是主流的法律服务模式,其中牵头与分包合作模式被广泛采用于海外工程项目中。这对中方律师而言,掌握更多跨国沟通服务技能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需要不断了解国际规则,扎根于当地,完善业务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一个包含法律合规经验和国际合作等的全方位运作体系,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把握机遇,实现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01
国家政策和产业链优化
双向推动海外工程高质量发展
海外工程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咨询、投资、招投标、承包(包括分包)、设备采购、培训到监理各个阶段的参与者来自不止一个国家,并且按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工程。这种工程通常具有跨国性,涉及多国经济利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带动了中国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也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了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
1
政策为企业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海外工程的发展得到了中国政策的大力支持,除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其他相关政策的支持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2019年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明确了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和任务,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和对外开放大局,有效促进项目所在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还施行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备案和立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对外承包工程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工程领域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2
工程建设产业链是海外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一直是我国促进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中国工程建设产业链为工程企业出海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促进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积极参与和影响力提升。国内工程建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参与海外工程项目,提高了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中国工程建设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中游的工程建设实施到下游的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中国工程建设产业链为海外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包括技术支持、人才资源、资金保障、政策指导等;也促使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工程领域的参与度不断增加,涉及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工业与民用建筑、石化、通讯等各个领域。
同时,中国的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2023年,ENR公布的“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到81家,其中4家企业进入前十。这些中国企业在铁路、公路、港口、水电、火电、特高压输电、5G基站建设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竞争优势[2]。
02
中国海外工程法律服务的全球足迹
1
海外工程的全球分布
2024年,中国企业“走出去”仍集中在亚、非、拉这些国家和地区,亚洲市场一直是中企出海的核心目标。非洲市场也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点,有稳定的发展前景。
具体到市场分布,亚洲市场在新签合同额中的占比达到50.4%,非洲市场占比为32.2%,显示出这两个区域的市场潜力。特别是非洲市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了7.8%,而北美市场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37.5%。
得益于东南亚和北美洲的成本优势和市场潜力,从中国企业海外建厂的国家分布来看,企业多选择在东南亚和北美洲建厂。东南亚靠近中国,便于中国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和供应链管理。北美洲则方便产品快速进入美国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
2
海外工程法律服务的国际区域扩张
法律服务“走出去”的步伐与企业向外扩张的趋势一致,集中在工程企业聚集、法律服务需求高的区域。中国多家律所也开拓了海外工程的业务领域并在该领域深耕,主要有天元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采安律师事务所、建领城达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方达律师事务所、德恒律师事务所、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各家律所在不同国家和城市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业务与适应当地市场,为能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做足准备。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化,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不仅是东盟经济的引擎,也成为我国企业投身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市场,激增了大量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让跨司法管辖区服务成为律所扩张的趋势,能够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法律支持,涵盖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商业惯例和文化差异。新加坡“四大”律所之一的立杰律师事务今年在中国内地获批开设第二家分支机构,聚焦于工程建设、国际仲裁、TMT领域业务。
由于中东地区特殊的商业环境和法律要求,中国律所在中东的扩张多采用联营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适应区域法律环境,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和工程项目。例如,阿中产业研究院与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作,为中国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中东建设工程法律服务。拉美地区中,巴西和墨西哥成为中国律所扩张的首选地,这两个区域的经济体量大,为中国律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律所通过在这些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为中国企业提供当地的法律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商业和法律环境。
中国律所在海外扩张时,不仅注重国际化布局,也强调本土化服务;通过与当地律所合作,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当地的法律环境和商业习惯。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为更好服务企业出海,在近90个热点国家城市建立了战略合作的律所资源;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批专注于建设工程、房地产、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不动产金融等领域的专业化律师事务所,凭借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已成为中国法律服务领域的知名品牌。例如,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展示了其品牌形象,并在“一带一路”服务贸易合作论坛上分享了专业见解,加强与国际法律服务机构的合作,形成全球服务网络,为中国企业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法律支持。
除规模所外,精品化律所也致力于专业化品牌打造。专长于海外工程领域的采安律师事务所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关注国际和国内仲裁的最新动态,在国际工程争议解决方面有深入的研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法律服务和仲裁领域的活动,不仅加强了与国际法律服务界的联系,也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开设“采安仲裁”栏目,向社会提供国内外重大仲裁信息和经典案例分析。
03
海外工程:风险与利润并存
海外工程涉及的是全行业范围,通常涵盖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能源、通信网络,到住宅和商业建筑项目,再到工业设施如工厂、矿产开发和石油化工项目,以及环境和水利工程等多样化的领域。这些工程往往涉及巨额投资、复杂的项目管理和跨国合作,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标准、当地法律法规、文化差异和市场特性等多方面因素。
海外工程的主要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合同风险、文化差异风险、政治和法律环境风险、财务和汇率风险、争议解决风险等。其中,文化差异风险和争议解决风险是企业出海面临的主要风险。
1
承包商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效果
国际工程作为一项跨国性的经济活动,涉及不止一个国家和参与单位的经济利益,因而合同中各方不容易互相理解,容易产生矛盾与纠纷。在海外工程中,中国承包商面临的文化差异会对整个合同履行过程产生显著影响,这些差异不仅在争议解决时显现,也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
石伟
采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采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伟律师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该校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现兼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法律研究所副秘书长。石伟律师在海外工程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实务经验,为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客户提供法律服务。石伟律师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指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对合同履行过程带来的影响是多元的。比如,在伊斯兰国家中,伊斯兰教法对于合同条款有重大影响,并且伊斯兰教法与普通法制度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对合同履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海外项目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在欧洲国家中,中国企业承包商所承担的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环保标准、动物保护制度等都和国内的标准和制度有所差异,这些国家的要求更加严格。另外,境外国家或地区的劳动保护制度和中国的制度也差别显著,一方面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合同的履行增加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连带产生很多的纠纷。比如在南美的一些国家,当地的社团、反对党以及非政府组织NGO会对我国企业承包的一些大型项目,比如铜矿项目,产生诸多干扰。当地的民众会组织起来进行相关的抗议活动,类似的情况在国内几乎不会存在。这些文化差异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推进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需要对当地的法律、文化和商业习惯有深入了解和尊重,以确保项目的成功。
2
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途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海外工程的争议解决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国际性的特点。在争议解决方面,多层级争议解决机制(如工程师决定程序、裁决程序、仲裁或诉讼)为合同双方提供了不同阶段的争议解决途径。例如争端委员会(Dispute Board)裁决机制,由于工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存在争议,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机制对于有效处理海外工程争议至关重要。
丘健雄
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中国国际仲裁、建筑与项目主管
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中国国际仲裁、建筑与项目主管丘健雄律师具有近30年服务中国和海外客户的经验,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和北京仲裁委的在册仲裁员,并获聘清华大学土水学院访问教授,是公认的亚洲顶尖建设工程和国际仲裁专家。丘健雄律师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表示,海外工程项目中的争议类型繁多,可能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出现。由于项目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各参与方之间产生分歧和争议在所难免,而这些争议将经常性地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比如与设计、变更、项目延误以及款项支付相关的问题。理想情况下,当出现冲突和争议时,各方应优先考虑通过商业谈判解决。如果这不可行,而且合同又规定了替代性解决争议的机制,将争议提交至争议解决委员会(Dispute Resolution Board,DAB)进行临时裁定,这将尤其有助于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从而打破僵局。
仲裁或诉讼通常是最后的手段,因为它们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并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的最有效率的方式。仲裁和诉讼同时可能给项目带来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经济负担。然而,在项目陷入僵局之后,很多时候仲裁或诉讼是无法避免的;但即便是这样,当事方也应当考虑在诉讼或仲裁启动之前或者之后通过第三方独立调解员进行调解。丘健雄律师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表示,如果当事方在启动了诉讼或者仲裁以后同意进入调解,通过调解成功解决争议的概率会比较高。因此,企业在面对海外工程争议时,应权衡各种解决途径的利弊,力求以最经济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3
中外律师合作护航海外工程
为有效降低海外工程项目中的风险,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中国律师与境外律师合作是主流的法律服务模式,其中牵头与分包合作模式被广泛采用于海外工程项目中。
宋玉祥
上海市建纬(北京)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建纬总分所国际和自贸区业务研究会主任
上海市建纬(北京)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建纬总分所国际和自贸区业务研究会主任宋玉祥律师曾担任央企国际工程公司法律顾问,具有丰富的法律服务经验,近20年来一直专注于国际工程与国际投融资工作。他在国际工程法律服务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实操经验,主持或参与过众多海外项目的法律服务工作。宋玉祥律师还积极参与“走出去”企业的课题研究,出版过国际工程业务专著,公开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并在多个国家部委下属商协会担任专家和委员。宋玉祥律师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分享了中国律师作为牵头律师负责整体案件的协调和管理,而境外律师作为法律服务分包商,负责执行具体的当地法律任务这一模式的具体优势。他认为,这种模式有助于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无论是国、央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倾向于以这种形式签订总的法律服务合同,因为对于客户来说,这样可以防止多头衔接和质量失控的问题——由中国律师去协调和沟通也是把控整体法律服务质量的需要。
宋玉祥律师还补充道,选择合作的境外律师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提供完整、高效的法律服务,中国律所会对境外合作律所的行业背景和品牌声誉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服务过同类项目的经验业绩也是选择境外合作律所的重要标准。此外,中国律所也需要重视境外合作律所的反馈效率。通常,中国企业“走出去”做海外项目,项目推进的进度要求比较快,因此境外合作律所提供法律服务的效率、能否及时响应中国律所支持客户项目运作的进度要求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项考量因素。
企业出海的风险无处不在。在应对这些风险时,需要在项目启动前进行详尽的法律环境调研,了解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在面临不可避免的争议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争议解决方式,以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和效果。对企业来说,专业的法律服务与其出海战略相辅相成,能帮其有效识别和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解决和应对争议带来的危机和法律问题,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中稳健前行。
04
海外工程法律服务:全面布局,有效应对
中国海外工程法律服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化、专业化的挑战。中国律所在海外工程法律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律所通常拥有国际化的团队,能够提供多语言服务,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以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在全球的业务需求。
1
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专业服务竞争格局
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律所需要与国际知名律所竞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国海外法律服务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应以法律服务专业度为核心培养竞争力,拒绝恶性低价竞争。
宋玉祥
上海市建纬(北京)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建纬总分所国际和自贸区业务研究会主任
上海市建纬(北京)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建纬总分所国际和自贸区业务研究会主任宋玉祥律师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根据其多年来的执业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情况。20年前,他作为涉外律师刚进入这一行业时,由于中国律所相较于欧美大所缺乏涉外法律服务经验,大多数中国律师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向那些拥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历史的欧美大所学习经验。近年来,中国律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能够与欧美律师在工程行业“同台竞技”。因此,目前中国律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基本上能够做到全方位、全流程的跟进和“一站式”法律服务。
中国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无论是工程领域还是投资领域,在不同的项目阶段都可能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支持。包括在项目初期阶段就介入,以确保合规性和风险识别与防范;在中标后,为项目履约提供执行期全过程法律服务,确保合同的履行和权益保护。在有些项目上,企业可能最初并未考虑聘请律师,但当遇到索赔或争议时,就更需要法律专家的支持,但仅是后端的介入可能无法为企业挽回业已形成的被动局面。
宋玉祥律师还提出,就法律服务行业而言,行业的无序竞争、恶性的低价竞争虽然可以帮助客户降低律师服务成本,但对客户来说绝非福音。法律服务行业由各个领域的专业律师组成,他们在处理海外工程项目等特定任务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人力成本和其他相关费用;越复杂、服务难度越大的项目,越需要专家级别的律师提供服务。如果报价过低,将难以安排高能级的专业律师团队参与,因而无法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虽然客户对律师费预算适当控制是可以理解的,但恶性竞争和以过低的价格采购服务,如最低价中标,可能导致法律服务品质降低,最终损害的将是客户的利益。
2
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防范新的法律风险
国际市场的风险因为复杂的市场环境而存在不确定性。中国海外工程法律服务需要时刻研究、探索,以应对新增的法律风险,从而促进国际合作顺利进行,这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石伟
采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采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伟律师结合自身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商事仲裁和诉讼法律服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在接受律新社调研时表示,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扩展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新型法律风险和挑战。比如因国际地缘政治的复杂化而导致的“涉俄制裁”风险,中国法律服务行业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经验来进行分析和应对,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除了中国企业面临制裁的风险,在一些传统的法律服务领域,新的法律风险正在逐渐显现。比如有个案例是中国企业出口设备到美国,美国工人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发生了不幸的伤亡事故,受害者家属在美国法院对中国的设备制造商提起诉讼。在美国诉讼程序中,中国企业没有出庭应诉,最终美国法院作出了对中国企业不利的缺席判决。尽管之前也有类似案例和判决,但美国当事人并未寻求在中国法院承认和执行这些美国法院的判决。而如今,基于中美律师行业交流的加深,美国当事人开始寻求在中国法院承认和执行这些美国法院判决。国际设备销售虽然是传统领域,但其中也出现了新的法律风险,这需要中国企业提高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石伟律师强调,对于中国律师来说,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自己的法律知识体系和服务能力体系。
05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工程市场势在必行
在法律服务市场的逐渐完善下,中国律所和律师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为企业内外部进行衔接,而企业自身的成长始终是主要推动力。最初的海外工程市场是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国外去投资、咨询、承包开始的,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的经验,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国际工程市场,因而发展中国家要打入这个市场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丘健雄
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中国国际仲裁、建筑与项目主管
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中国国际仲裁、建筑与项目主管丘健雄律师在分析中国企业在海外工程领域的发展情况后总结道,虽然企业出海是一大必然趋势,但是企业本身的建设仍然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必须予以重视。企业能否做好本土化(localization)建设、扎根当地,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所追求的不只是发现新的商机和增加销售额,更关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稳固地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业务——这一战略被称为“深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打造一个包含法律合规、市场洞察、供应链管理、跨文化交流等在内的全方位运作体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为中企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很多大型企业选择去当地建设区域总部,区域总部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跨国企业的本土化建设。
结语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活动日益频繁,这为中国律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不仅需要提供传统的法律服务,还需要应对新型法律风险。律师作为“护航者”“救火者”,在复杂的国际法律环境中,秉承着持续学习的精神,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持续“开疆拓土”。
注释:
[1]2023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EY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
[2]《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202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