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具体为2024年9月22日左右(有报道提到9月20日或9月22日,但考虑到事件处理和通报的时间,9月22日更为接近官方通报的日期),合肥市一名网约车司机在接到乘客后,正常完成载客任务,当车辆即将到达目的地时,乘客突然亮出证件,声称自己是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并要求司机出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简称“两证”)。
由于乘客身着便装且单人执法,司机对其执法身份及方式产生了质疑,并拒绝配合检查,司机认为其程序不合规,(单独一人向司机出示证件,要求检查其网约车运营资质。
但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执法通常需要两名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司机坚持拒绝配合,并要求乘客下车。
在司机拒绝配合后不久,其网约车平台的账号被临时封禁,这一突如其来的处罚加剧了司机对此次执法行为的不满,司机通过网络平台发声,呼吁关注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护以及交通执法的规范性问题,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公众热议。
事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后,网约车平台迅速作出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半小时左右)对司机的账号进行了解封。
在关注到网上舆情信息后,合肥市交通运输局立即启动了调查程序,经过深入核查,确认涉事工作人员焦某某在此次执法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当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对焦某某给予警告处分,并调离岗位,同时,表示将加强工作人员教育管理,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平台不能只是“旁观者”
在事件曝光后,公众的目光迅速聚焦到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和涉事女乘客身上,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网约车平台在这场风波中的角色,作为连接司机与乘客的桥梁,网约车平台在保障双方权益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在此事件中,平台却选择了沉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帮凶”,这无疑是对司机权益的极大漠视!对于这件事我们不禁要发出这些疑问?
平台封禁账号的即时性与合理性?
为何在司机拒绝配合检查后的短时间内,其网约车平台账号就被立即封禁?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决定?是否存在过于仓促或未经充分调查就做出处罚的情况?这是否意味着平台在处理此类事件时,过于依赖单方面信息或外部压力,而忽视了司机的合法权益?
封号背后的逻辑需透明
对于司机账号被封禁的原因,平台必须给出合理且公平的解释。
是基于何种依据、何种流程作出的决定?
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核实?
为何在司机提出申诉后,平台仍坚持封禁决定?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司机的生计,更关系到平台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平台不能只在财报发布时才想起致敬司机,而在司机蒙冤时却选择躲在背后。
关键问题探讨
到底是谁下的工单?
目前,关于具体是谁下的工单,报道中并未给出明确信息,这可能是由于内部流程或保密需要而未公开,但通常情况下,工单可能由网约车平台的客服、风控部门或根据相关部门(如交通运输局)的要求而生成。
依据的什么条例?
在该事件中,由于封号和解封的过程较为仓促,且未充分考虑到司机的实际情况和合法权益,存在规则执行不当的问题。一般来说,网约车平台在封号前应进行充分的调查核实,并依据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处理。但在此事件中,平台似乎仅凭一份工单就采取了封号措施,这显然是不够严谨和公正的。
网约车平台仅凭工单,就不顾事实,秒封号,后来又秒解封,到底有没有明确的规则?从此次事件来看,网约车平台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存在规则不明确、执行不严谨的问题。
执法程序的合规性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执法通常需要两名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以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单独一人的执法行为往往被视为程序不合规,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衡。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应主动出示执法证件,以证明其身份和执法权限。乘客(或自称执法人员)身着便装且无法提供充分证明的情况下,司机有权质疑其执法身份。执法的目的是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而非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因此,任何执法行为都应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依法依规,保障司机权益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网约车司机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持有相关证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自称执法人员的人都可以随意要求查看。特别是在没有统一制服、没有双人执法等明显违规的情况下,司机有权拒绝配合。平台在处理此类投诉时,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投诉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避免成为权力滥用的工具。
在这次事件中,虽然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及时介入并纠正了不当执法行为,但网约车平台在处理司机账号封禁问题上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作为连接司机与乘客的重要纽带,网约车平台应当时刻将司机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的处理机制和透明的沟通渠道,确保每一次决策都能经得起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考验。
是不是想白嫖网约车?
欢迎评论区留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