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结束后,面对当时全国军队数量过多、军费开支巨大等问题,国民党决定对全国庞大的军事力量进行缩编和整顿。
1928年12月25日,国民政府成立国军编遣委员会统一协调整顿全国军队的整编问题。
编遣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委员长由陆海空军总司令兼任。委员人数不定,由集团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军政部长、训练总监、军事参议院院长与内政、财政、交通、铁道部长等担任,同时增设常务委员 9 至 11 人处理日常事务。
国军编遣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委员长:蒋介石
常务委员:
吴稚晖:西山会议派重要人物,国民党元老,蒋介石政治方面的主要支持者, 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谭延闿:内政部长,国民党元老,湘军谭延闿派首领,陈诚的老丈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宋子文:财政部长,宋美龄的兄长
吴稚晖,谭延闿,宋子文三人虽然不在军队系统,但是位置更重要,因为编遣计划首先要得到国民党党内支持,被裁人员要有内政部配合安置,当然最重要关键是钱的问题。
蒋介石: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中央军首领
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西北军首领
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晋绥军首领
李宗仁: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新桂系首领
张学良:东北边防军总司令,东北军首领
李济深:粤军总司令,粤军首领
杨树庄:海军总司令
何应钦:军政部长,黄埔军首领 ,蒋介石派系的二号人物
鹿钟麟:训练总监,冯玉祥西北军的二号人物
朱培德:参谋总长,驻粤滇军首领
唐生智:军事参议院院长,湘军唐生智派首领
编遣委员会下设四个部门:总务部(主任:李济深),编组部(主任:李宗仁),遗置部(主任:冯玉祥),经理部(主任:阎锡山)
全国共设立8个编遣区
中央编遣区(办事处:南京)
主任:何应钦,负责编遣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海军编遣区(办事处:南京)
主任:杨树庄,负责全国海军的编遣工作
第一编遣区(办事处:南京)
主任:朱培德,负责编遣第一集团军的部队
第二编遣区(办事处:开封)
主任:鹿钟麟,负责编遣第二集团军的部队
第三编遣区(办事处:太原)
主任:周玳(晋绥军炮兵司令),负责编遣第三集团军的部队
第四编遣区(办事处:武汉)
主任:白崇禧,负责编遣第四集团军的部队
第五编遣区(办事处:沈阳)
主任:万福麟,负责编遣东北军部队
川康滇黔编遣区
主任:贺国光,负责编遣川康滇黔地区的部队
编遣区计划
全国陆军缩编为65个师(中央编遣区5个师,其余每个编遣区10个师),骑兵8个旅,炮兵16个团,工兵为8个团,每个师1.25万人,总兵力80万人,军费不超过国家总收入的 40%。
编遣区计划是由阎锡山提出并通过的,东北军刚刚易帜,西南地区还在混战,实际参加编遣会议只有四大集团军。
当时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有50万人,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有42万人,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有30万人,李宗仁第四集团军30万人。虽然第二集团军人数仅次于蒋介石,但是由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地处西北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虽然编制数量没有达到预期,但是至少拿到了由中央财政出钱供养的10个师编制,所以虽有意见但表示接受。
1929年1月1日,虽然各派在善后编遣会议上政治斗争导致矛盾激化,但是各派在会后亦陆续按会议决议开始整编部队。各大派系至少表面上都是按照要求进行整编的,但是后来因为蒋介石承诺的整编后由中央财政负责的军费不能及时到帐,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新的军阀混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