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迎来设立1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这个国家级平台发现,昔日的填海滩涂上如今不仅崛起了一座生态宜居新城,而且初步构建起“工商并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扮演着推动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角色。
和美新城崛起于南海之滨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试验区。彼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就连华侨试验区管委会的办公地点都是借来的。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的“拓荒牛”开始了创业跋涉之旅。2017年10月1日,全长16公里、双向8车道、总投资44亿元的高等级滨海景观大道——东海岸大道建成通车,东海岸新城建设的骨架也由此拉开。
如今,在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公园、教育配套不断完善,居住环境已趋成熟;在塔岗围片区,汕头大学、汕头体育中心的相继建成助推城市文旅活动不断丰富;在新溪片区,多个绿色建筑拔地而起,一批绿色办公、绿色住宅建筑等逐步建成并投用。
其中,作为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两大盛会”主会场的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及配套酒店项目正在揭开神秘面纱;总面积超4000亩的津湾公园、侨韵公园和海明公园已全面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成为华侨试验区的“城市会客厅”;多所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优质高中迎来了一批批学子;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正式落成,设置有国际门诊楼、国际住院楼,以及配备3000个床位的汕头市中心医院易地重建项目正全面推进。
许多目睹汕头东海岸巨变的“老汕头”不由得发出赞叹:“什么叫沧海桑田,来这里看看就明白了。”
而除了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外,华侨试验区也在优化营商“软环境”上下起了苦功夫。华侨试验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工作,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实施一站式并联办理。
为进一步营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华侨试验区还设立了首个面向华侨华人及投资者的专业代办服务平台——“侨惠宝”,开展“无偿式”“代办制”“一站式”服务,覆盖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及税务信息登记全流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择良木而栖”。
发展热土夯实于“试验田”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和“文化”为核心概念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华侨试验区始终以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使命,创新性开展了多项惠侨便侨、聚侨联侨工作,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华侨试验区直管的东海岸新城,建成投入使用的“华侨之家”已经成为联系和服务广大侨界人士、推动为侨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为海内外华侨华人社团、商会搭建一个敦睦乡情、参观考察和交流合作的综合服务平台。
华侨试验区坚持文化引侨,创新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积极打造国际侨才港,推动举办中文短视频创作大赛、侨批书写大赛、全球新生代造福节等活动,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
数据显示,“华侨之家”已累计推动38家海外侨团(商会)在联络点入驻挂牌,辐射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引进企业11家、国内侨团(商会)3家。国际侨才港已累计登记注册企业89家,注册资本达186亿元。
在打造“侨”特色金融服务方面,华侨试验区于2015年创设了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为粤东地区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2019年,“华侨板”升格为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汕头分公司,融资通道和孵化转板功能更趋完善。截至2024年7月,“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696家,实现融资超22亿元,托管股本超104亿股。
近年来,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浪潮中,华侨试验区主动抢抓机遇,布局数字赛道上的新基建,并于2021年10月成功获批设立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搭建了一条直通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打开了汕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大门。
目前,汕头出入口局已具备了跨境的高速链接、境外分支机构组网、跨境网络访问加速、跨境系统灾备、境外云资源链接、境外IDC资源等功能。得益于数字经济底座不断夯实,华侨试验区正积极审慎推进跨境专用通道试点业务工作,出台试点业务相关管理办法,重点布局跨境电商产业;立讯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广东移动AI创新应用中心项目、中国联通粤东5G创新运营中心项目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已完工并进入招商阶段。
如今的华侨试验区已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步形成总部经济、特色金融、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四大核心产业,扮演着推动汕头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角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