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举:今日似乎对“知幻即离,不作方便 ”有进一步的理解,就是不要对幻相进行任何纠缠,也不要试图纠结幻相的原因,不要试图对幻相进
行任何改变,不要试图期待相上的什么结果。总之,让幻相作
为幻相本身,对它保持远离的状态,跟它的任何纠缠,都是创造一个新的幻相,如果不对此保持警觉,就会沦入幻相中,不断被流转。这样理解对否,望老师指点 。
刘祖清:”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是《圆觉经》中佛与普贤菩萨对话时所说的几句,意思是:一切修学小乘、二乘、大乘的菩萨及末法时期的所有众生,要想求得真实圆觉之道,就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那么,哪些是属于幻化虚妄境界呢?总的来说,构成身心世界的五阴十八界二十五有、及三界内十二类众生等现象,都属于幻化虚妄境界,为什么都属于幻化虚妄境界呢?
因为“五阴”是“圆觉心”因无明所生之幻相,认识“五阴”的目的是为了灭除这些幻相,从而回归“圆觉心”。“五阴”指的是:一、色阴;二、受阴;三、想阴;四、行阴;五、识阴。这是依次立名而有利于辨别,是迷者重名相才取的五阴。大圣教门开名则为四心,对色合为五。此五通称为阴,阴与阳相对,以阴覆为义,能盖覆出世真明之慧,而增长生死,集散不绝,故通名为“阴”。
十八界是指构成人身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及构成外境的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根六尘,共计十二处。十二处再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称为十八界。此五阴十八界构成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两大世界都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这虚妄而生的和合法,一旦因缘离散,所有的虚妄现象都将随因缘的离散而尽皆灭尽。
图片来源于demandforce.Cn
图片来源于87562292.Cn
图片来源于luchuai.Cn
图片来源于112778.Cn
图片来源于ndftw.Cn
图片来源于dang999.Cn
图片来源于sazhua.Cn
图片来源于schoolll.Cn
图片来源于65472.Cn
图片来源于hunfdcgi.Cn
图片来源于t9588.Cn
图片来源于ca5000.Cn
图片来源于yaoqitong.Cn
图片来源于507507.Cn
图片来源于989796.Cn
图片来源于ptuzu.Cn
图片来源于odoquna.Cn
图片来源于gzdushan.Cn
图片来源于my1286.Cn
图片来源于178066.Cn
图片来源于hrblihebo.Cn
图片来源于baiaogu88.Cn
图片来源于75870855.Cn
图片来源于x3516.Cn
图片来源于lbssc.Cn
图片来源于hoaresbank.Cn
图片来源于8ddfx.Cn
图片来源于k4629.Cn
图片来源于nnjkys.Cn
图片来源于cyzhong.Cn
所谓二十五有是在十八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精神和物质世界所形成的七大种性即:地、火、水、风、空、觉、识。与十八界合计共称为二十五有,有就是有为法,为圆觉所生之幻法,认识二十五有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虚空宇宙形成的奥秘,从而建立正确的佛教人生观,悟明二十五有皆幻、万法俱空,由此而悟入本性涅槃之真如实地,这不需要作什么修行用的方便法,因为真如实地是本有的,不是修来的。
知道二十五有都是虚妄后,就应当坚决执持远离心,但这个执持的远离心是因执着而生,仍在虚妄的五阴十八界里,依旧是幻心,对这种幻心,也要远离,如此能远离的这个心,还是幻心,也要远离,这能离远能离幻的心,都是幻心、都要远离,所谓能离之心和所离之心都统统远离后,得到的才是无所离、无所不离的心,这个心才是圆觉心,圆觉心显现,自然就除去了一切幻相。
孔德举:明白了,感恩老师释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