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安德罗波夫新任苏共总书记,没人知道他上台后,会不会向美国宣战。上任第二年,一个叫萨曼莎的美国小学生,给安德罗波夫写了一封短信,问他,“您支持核战还是反对?为什么您要征服美国,统治世界?”
安德罗波夫却回了一封整整三页的长信,向她保证:“苏联人正忙着种小麦,抓生产,搞研究,飞太空,不想、也没空跟美国打仗。如果你父母允许,我想邀请你到苏联看一看。最好夏天来。到时,你会有苏联小伙伴,还能参加黑海夏令营。你会发现,每个苏联人都渴望友谊与和平。”
于是乎,10岁的萨曼莎成了幸运儿,成为苏联最尊贵的小客人,一路受到超高规格的接待。随同萨曼莎的,有苏联外交官,还有坐满两辆大巴的西方记者。从莫斯科到黑海,再到列宁格勒,全程纵横 4000 公里,呈现的都是共产主义天堂盛景。
从飞机落地莫斯科的那天起,萨曼莎就成了苏联人的掌上明珠。外交官帮忙提行李,四辆警车鸣笛开道,克格勃全程贴身保护,少先队员排队献花。
苏联妇联主席同萨曼莎见面的时候,激动得只会说一句,“萨曼莎,我要亲你,亲你,亲你!”
因为健康原因,安德罗波夫没有亲自接见萨曼莎,但是与她通了电话。
在黑海阿泰克儿童夏令营,四千名少先队员齐声高呼:“萨曼莎!萨曼莎!萨曼莎!”自 1925 年该夏令营建立以来,红孩儿们用同样的方式欢迎过甘地、尼赫鲁、加加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一个获得此等待遇的美国人,是1945年前来参加雅尔塔会议的罗斯福。
在阿泰克,苏方还为萨曼莎策划了特别节目:全体营员给里根、撒切尔夫人写信,要求世界和平。信写完,塞进空瓶,抛入大海,坐等回复。
萨曼莎在夏令营待了五天,天天唱歌跳舞,参加游泳比赛和篝火晚会。她交了很多苏联朋友,换上了阿泰克制服,除了不戴红领巾,这个美国女孩跟苏联少先队员已经没什么两样。
跟随着萨曼莎,记者镜头下的苏联美好得就像天堂一样。水果、蛋糕、烤鸡 24 小时无限量供应;三条并列的单行车道遍布莫斯科,让纽约大道显得像乡村公路;芭蕾舞女演员脚尖点地、不断旋转,薄如蝉翼的裙裾扇动香风;极昼降临列宁格勒,青年男女唯一要做的就是通宵达旦地饮酒、放歌。
“萨曼莎,你现在还觉得我们会向美国开战吗?”苏联记者问。
“不,当然不会,苏联人就像我家邻居,他们只想和美国人做朋友!” 萨曼莎骄傲地回答。
萨曼莎在话筒和镜头前面对答如流的老练表现,让人难以相信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小学生。苏联之行尚未启程,就有美国媒体怀疑她是克格勃培训的间谍,《迈阿密先驱导报》更是直接谴责萨曼莎的父母,出于一己私利“让女儿充当共产党的宣传傀儡”。但一些媒体又忍不住评价萨曼莎“极有天赋,表演浑然天成”,不得不承认萨曼莎“用真诚、得体的言行,为自己赢得了赞美和尊重”。
看来,不管是不是间谍,萨曼莎都是一个讨人喜爱的小女孩。
这些丝毫没有影响萨曼莎对苏联的热爱。回国前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她恋恋不舍地表示:“以后每年夏天都想回来,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遗憾的是,萨曼莎再也去不了苏联。1985年8月25日,萨曼莎与父亲乘坐的航班,不幸在缅因州机场跑道降落时坠毁,包括萨曼莎在内的6名乘客和2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当时萨曼莎年仅13岁。
苏联民众悲愤难抑,从没有一个美国人的死,让他们如此悲痛。尽管事故报告显示,飞机坠毁原因是仪器失灵,但他们还是认定美国中情局是幕后黑手。为了纪念她,苏联人用“萨曼莎”命名游艇、山峰、钻石、郁金香、西红柿、小行星,甚至一种红蓝相间的毛线球也叫“萨曼莎”。直到今天,俄罗斯电视台还在一遍遍讲述她的苏联奇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