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杨浦区人民法院)与上海市杨浦区总工会(以下简称杨浦区总工会)先行先试,有序开展劳动争议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以来,杨浦区人民法院和杨浦区总工会再度携手,建立“工会+法院”共同推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同时成立“工会+法院新就业形态纠纷调解工作室”“家门口法庭——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两个工作室,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该机制入选2024年第6期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9月18日,一场劳动纠纷争议在靖宇东路118号“家门口法庭”开庭,双方当事人悉数到场。庭审中,双方围绕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分别开展举证,庭审现场同时邀请基层工会干部、市民群众到场旁听。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以“劳动合同订立和解除时的法律问题”为主题,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聚焦“小案件”阐述“大道理”,积极践行“枫桥经验”,指导工会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提供更多工会调解新思路。
工作室正式运营后,持续发挥接待职工咨询、就地调解的职能,成功办结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系列欠薪案件172件,其中调撤结案143件,调撤率达83.14%。
一是
群体案件先行排摸。
对于涉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的群体性案件,杨浦区人民法院快速展开案情审查,排摸仲裁请求、裁决结果等情况,掌握案情共性,关注个案差异,并将梳理的信息及时传送给杨浦区总工会,提高调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
依托平台委派调解。
杨浦区人民法院充分依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随申办”解纷“一件事”工会维权服务平台,开展劳动争议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加强数据共享,做好案件重点预警、风险预判、立审联动、快速处理。
三是
聚合专业调解力量。
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专业优势和多元调解力量,努力将新业态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处理案件中,预估到职工与用人单位有可能解除劳动合同风险的,及时告知杨浦区总工会,杨浦区总工会适时介入工会就业帮扶,降低劳动争议带来的社会影响。
杨浦区人民法院积极支持杨浦区总工会
履行劳动法律监督法定职能,今年来,结合审判实践重疑点问题,向杨浦区企业发送司法建议共计5份,就年休假休息、加班工资支付、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等方面做出重点提示,同时抄送杨浦区总工会,配合增强工会“一函两书”落地效能。
杨浦区人民法院联合杨浦区总工会
不定期发布劳动争议纠纷典型案例、法律援助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引导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劳动者合理维权,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用工环境。
“工会+法院”工作机制
不仅关注劳资矛盾化解,更着眼于劳动者权益长远保护,实现纠纷调解和就业两不误。工会组织以劳动者代表的身份介入劳动争议处理,摸底了解劳动者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人民法院跨前对接就业服务窗口,引导劳动者填写就业服务菜单,完成求职登记、简历投递等。
“柔性解纷”与就业帮扶联动
进一步增强劳动者对调解的信任和接受度,激发劳资纠纷调解“加速度”,推动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实现再就业相结合,更好服务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大局。
从线上走到线下
杨浦区人民法院联手杨浦区总工会把“诉”的权威性与“调”的便利性有机结合,打通线下流转环节,实现诉调无缝对接,提升劳动解纷效能,以更高站位、更强保障,护航最暖营商环境。
供稿 |民事审判庭
文字|张静露
部分信息来源“上海杨浦”微信公众号
部分配图源自网络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法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