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乃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唯一幸存者,四肢与左眼俱失,昏迷达93天,经历47次手术,奇迹般地重见天日。他便是国家功臣、人民楷模朱彦夫。自14岁起,他便踏上军旅,历经百战,屡次受伤,屡屡立功。1950年,他跨越鸭绿江,血战长津湖,唯有他一人幸存。当增援部队发现他时,他的四肢已冰封,内脏外露,左眼球被击破,沉睡了93天,经过47次手术,最终截肢而归。彼时,他年仅17岁,出院后被安排在荣军所休养,但他不愿成为功劳簿上的“活死人”,立誓“与其腐烂,不如燃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朱彦夫毅然退伍,返乡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失去双手双脚的他,心系家人,决意自强不息。半年间,他不断摔碎无数碗碟,最终学会独立吃饭、穿衣,能自如地装卸假肢。时值家乡困境,他痛心乡民的艰难,决心为家乡贡献力量。于是,他拿出抚恤金创办扫盲夜校,凭借残臂夹笔教村民识字,五年来未曾停课,全村400多人中,有三分之一成功识字。
1957年,年仅24岁的朱彦夫全票当选张家泉村村支书。他肩负17斤重的假肢,遍访村中每个山头和山沟。面对崎岖不平的道路,他创新四种行走方式:立行、跪行、爬行、滚行。在实地考察并征求村民意见后,他身先士卒,带领乡亲们修整土地、打井引水、建设梯田。在他的带领下,昔日的山沟化为良田,荒山变为果园。张家泉村从落后一跃而为先进,朱彦夫担任村支书长达25年,未曾领取一分钱薪水,反而将大部分抚恤金用于帮助困难家庭和村办事业。
1982年,经历一场大病后,朱彦夫辞去村支书职务,但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回忆起指导员临终前的嘱托,心中满怀敬意。为了向世人展示战友们的事迹,他开始捧笔创作。对于未曾受过正规教育的他来说,写书并非易事。在此期间,他翻阅四本字典,啃读100多本中外名著。七年间,他用嘴夹笔、用残臂握笔、用铁圈套笔,克服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完成了200万字的初稿。1996年,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之际,他泣不成声,扉页上写满战友的名字,随后独自点燃一本书,以此悼念牺牲的战友。
朱彦夫的床上始终叠放着一件军大衣,他称之为“战袍”。七副磨损的假肢上,永远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胶鞋,在他心中从未退伍。2019年,他被授予“人民楷模”荣誉称号。他曾言,人生中有三次冲锋:第一次用枪杆子战胜敌人,第二次用锄杆子战胜贫困,第三次则是用笔杆子战胜自我。不论对手如何变化,战场何其不同,朱彦夫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战斗姿态,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国家脊梁。为他点赞,评论区留一句“人民英雄”,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