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中写道:

有些父母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成绩时,可能会下意识觉得别人家孩子一定很聪明,然后转头嫌弃自家娃太笨。

但这其实是我们用固有思维,把成绩好和聪明划了等号。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叫做“概率估计偏差”。

确实,根据概率来看,聪明的孩子大多成绩不错,但聪明只是影响成绩好坏的原因之一,不是全部。

有科学家曾对美国25万中小学生做过一项测试,研究智商的高低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最终成就。

最后得出结论:智力和成就之间,没有绝对的关联性。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也曾在TED的演讲中提过这一点,她说,比起智力,一个人最终是否优秀,真正的决定因素是坚毅。

智力决定不了高度,但坚持、勤奋、毅力却可以让孩子一步步爬到峰顶。

这让我想起考研3次,读博7年,高数和大学物理都曾考过39分的薛其坤院士,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他并不算是那种聪慧过人的天之骄子。

但正是因为他对梦想的坚持,遇到困难不放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品质,才让他最终实现梦想,收获了无数辉煌。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智商与生俱来,努力和坚持却可以后天发力

努力不一定没有结果,但不努力一定看不到结果。

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如果孩子能学会重复利用时间,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比如散步时听听课,休闲时看看书,就能把更多的时间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出

比别人更多的事。”

深有感触!

作为老师,也作为妈妈,观察过身边太多的孩子,越来越相信,那些真正能在学习中取得较高成就的孩子,很少是因为智力优势,反而都是“长期主义者”。

他们会持续努力,像海绵一样一点点吸收知识,最终厚积薄发。

所以,如果想要让孩子真正变得优秀,就要对智力或其他任何优势祛魅,把目光看长远,相信时间的份量,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