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诡异的剧情:

雍正微服南巡即将到达河南之际,“半隐”的邬思道终于凭借“讨薪”一事,惹得河南巡抚田文镜大怒,从而得以脱身重获自由。

可就在临走之前,邬思道却对田文镜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时失之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来说,这句话必然存在某种特殊的暗示。毕竟,“邬编剧”可非常人,其一言一行大多都意有所指。

但问题是,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中,似乎并没有哪一段剧情,能够印证他留给田文镜的这句暗示。

既如此,邬思道这句突如其来的话,究竟有何深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一谜团背后的真相。

14个字的暗示

在之前的文章里曾讲到过,邬思道对雍正其实早就有所提防。

正因如此,畅春园那晚,邬思道才会借机要来雍正的“钦差关防大印”,在四爷府外布置了五路人马,以此来争取一个跟雍正面谈的机会。

在那次君臣二人的面谈中,邬思道以“半隐”的明智决定,躲过了雍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杀招。

从那之后,邬思道便按照约定待在了李卫的身边,过上了半监视半软禁的生活。

正常来说,若无意外发生,邬思道有生之年,都将会持续于这种失去自由的安逸生活。

然而,邬思道却并不愿意以此终老。

为了摆脱雍正的监视,暗地里邬思道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直到田文镜跟诺敏因藩库亏空案在山西打起了“擂台”,邬思道这才隐约看到了些许脱离雍正掌控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便是从李卫那里离开,到田文镜的身边。

要知道,当初雍正之所以会接受邬思道“半隐”在李卫的身边,就是因为李卫清楚邬思道和雍正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就便于雍正密令李卫来监视邬思道。

而田文镜虽与李卫一样,同为雍正的心腹,却并不清楚邬思道和雍正之间的过往。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就给了邬思道可操作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正因为田文镜也是雍正的心腹,邬思道才有了顺利实施这件事的可能,否则,若他贸然从李卫处离开到其他人的身边,不可能不引起雍正的怀疑。

而为了实施这个计划,邬思道也算是煞费苦心。

先是暗中将雍正派来监视他的如月彻底变成了自己人,随后又极力说服李卫帮忙,这才有了他们三人现身山西,帮田文镜破局的那一幕。

而李卫也正是因为私下里帮了邬思道,所以才会在回京述职期间被雍正当面敲打,但好在雍正并没有起疑,便默许了这件事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邬思道到了田文镜的身边,又要如何脱身呢?

其关键就在于,邬思道当初跟田文镜讲好的条件——

当时,田文镜正深陷于无法证实诺敏在藩库中作假的僵局,而邬思道在出手助其脱困时,提出了一个要求,事成之后,田文镜需要以年薪8000两的价格请他当幕僚。

而其中“年薪8000两”的这个条件,就是邬思道为他后续脱困埋下的一个重要伏笔:邬思道清楚,田文镜根本付不起这样的天价年薪,而他就有了以此来跟田文镜闹掰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此,当邬思道从邸报中得知雍正开始了微服南巡,猜到雍正必然会到试行新政的江苏与河南考察。

为防止雍正跟田文镜见面后,授意田文镜监视他,或是直接让他再返回到李卫的身边,邬思道当机立断,立马引爆了之前就埋好的伏笔,用“讨薪”的方式,逼迫田文镜撵他离开。

可就当邬思道的目的达成,田文镜要将他撵走之时,邬思道却对田文镜说了一句极其古怪的话:

“可疑之利不可取,得之易时失之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邬思道说完这句话,就匆匆离开了。

而当时正在气头上的田文镜,听了这一句话,只当是邬思道为找回被撵走的面子而故弄的玄虚,因此头也没抬地敷衍了一句:

“多承关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此,问题来了:

邬思道的这句话,真是在故弄玄虚吗?

根据邬思道在剧中的人设,显然这种推断是无法成立的!

其言意指何处

既然邬思道临行前对田文镜的暗示,并非故弄玄虚。那么,邬思道的这句话,究竟有何深意呢?

对此,大多数人的分析,集中于两个方向——

其一,认为邬思道是借此话来暗示,他之所以会到田文镜的身边,是为了利用田文镜;而他到田文镜身边的目的,则是为了离开。

其二,则认为邬思道此话是在提醒田文镜,万不可被权力迷失了自我,从而踏入贪官污吏的行列,否则,你眼前得到的这些都会失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两种分析,究竟哪一种更为合理呢?

还是说,这两种都不合理,邬思道的这句话还含有其他的深意。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分析。

这种分析乍看起来,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当初田文镜是在山西身陷的僵局,而李卫却在陕西当布政使,虽说田文镜和诺敏打擂台的事朝野皆知,而李卫同田文镜又皆是雍正的心腹,但仅凭这些,李卫却并不应该跨省相助田文镜。

要知道,若无雍正的旨意,或是朝廷下发的特殊指令,李卫那一次跨省相助,就是犯了大忌的。

因此,那一次李卫突然携邬思道前去帮田文镜解困,就能视为是一种“可疑之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田文镜正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才接受了邬思道所提出的条件,给了邬思道可乘之机。

由此来看,这其中的事似乎恰好印证了邬思道那句话的前半句“可疑之利不可取”。而后半句若是结合邬思道去田文镜身边的目的,也是能够说通的。

既如此,难道邬思道临行前的那句话,真的就是为了暗示这些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注意,邬思道说这句话时的语境:

“临别有一言相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就可以看出,邬思道的那句话是属于“临别的赠言”。

既是临别赠言,其用意自然该是规劝、提醒、警示,而非以此来暗示他邬思道究竟是因何而来,又因何而去。

因此,第一种分析并不合理。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分析。

其实,这种分析远比第一种分析合理得多,也因此有很多人都认可这一种说法。

要知道,在邬思道说出那句“临别赠言”之前,还曾说过一段话。

当时,田文镜见“讨薪”的邬思道竟将主意打到了才进账的那注火耗银子上,并且还要从那5000两银子里直接要走4000两,因此当场就发了怒,这才叫来下人吩咐道:

“带他去账房,从昨天那五千两银子里,给他付四千两,然后打发他走人。”

见此,邬思道起身,边向屋外走去边说道:

“说实话,您真的出不起,我一个大子儿不要也没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按理来说应该是邬思道用来掩饰自己真实目的的场面话,但是这句话同样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

我之所以非要急于向你“讨薪”,向你要钱,是因为你有钱。

若按这种解释来分析的话,那么邬思道为何会认为田文镜有钱?

难道仅是因为田文镜才进账了一笔火耗银子,还是说,在给田文镜做幕僚的邬思道,私下里还有其他的发现。

而正因为邬思道有所发现,这才会在临行之前特意提醒警告田文镜“可疑之利不可取,得之易时失之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来看,这种分析推断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但问题是,根据剧中的剧情发展,明显可以看出,对于自诩“心中只有两头,一头是皇上,另一头是百姓”的田文镜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贪污受贿的可能。

换句话说,我们甚至可以怀疑李卫会贪污受贿,却绝不该怀疑田文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一点,邬思道不应该不清楚。

因此,第二种分析同样不合理。

既如此,邬思道临行前的那句话,究竟在向田文镜暗示什么呢?

两次失误的暗示

其实在电视剧中,邬思道于临行之前给人以暗示的剧情,并非只有田文镜这一幕。

在邬思道离京前往李卫身边“半隐”之时,邬思道对前来送行的老十三允祥,也曾有过一次类似的“临别赠言”。

那一次的暗示,是邬思道察觉到雍正可能会“鸟尽弓藏”,因此特意提醒老十三要拼命辞掉“铁帽子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难道这一次邬思道的暗示和那一次类似,也是因为他察觉到了某种危机,这才开口予以了田文镜必要的提醒与警示?

可若是如此的话,邬思道究竟从田文镜的身上看到了何种危机呢?

当初,半隐的邬思道之所以会在临行前提醒老十三,是因为他从自己的凄凉境遇中,窥探到了雍正身为帝王的冷血无情。

为此,他担忧被圈禁十年的老十三允祥,重蹈他的覆辙,于是郑重地提醒道:

“临别之时,有句肺腑之言呐。这个铁帽子王,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至今尚未堪通世情,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邬思道的眼中,从宗人府里出来的允祥,应该还是当年那个“敢说敢为敢笑敢怒”的拼命十三郎。

这种性格,若放在雍正尚未继位之前,自然无碍,可如今雍正已然继位,若老十三再以过去的性格和模式跟雍正交往,难保不会惹得雍正龙颜大怒,从而招惹杀身之祸。

只是可惜,邬思道窥探到了事情的基本发展趋势,却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变数”。

老十三经历在宗人府被圈禁的那十年,早就改掉了过去“拼命十三郎”的作风,在后续跟雍正的相处中,始终处于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里。

在这种情况下,老十三又岂会招惹杀身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那一次邬思道的暗示提醒,是失败的。

而这一次邬思道在临走之前,对田文镜的暗示,其实同样如此。

在某种程度上,这仍旧是一次失败的暗示。

在邬思道的眼中,田文镜即将面临的危机——便是在河南全省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相对于雍正在当时要推行的那几项新政,这项新政将会面临的阻力与危机,要远高于李卫在江苏推行的“摊丁入亩”,以及李绂在湖北推行的“火耗归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所触碰的只是少数人的利益,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所针对的却是士绅集团,得罪的是全天下的读书人,触碰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正因如此,被雍正委任为湖北巡抚的李绂,在任期间,同意推行“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但涉及到“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李绂宁愿抗命也没有推行。

而邬思道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在临行之前,用14个字提醒田文镜:

“可疑之利不可取,得之易时失之易。”

在这其中的“可疑之利”,所暗指的就是雍正为了确保“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能够最大限度的推行,很可能会再次破格提拔田文镜为“河南总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田文镜能拒绝这个委任,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开推行这项新政。否则,一旦接受这个委任,在士绅集团的反扑之下,田文镜不仅会被免职,还可能会受到严惩。

邬思道的这种预测准确吗?

在某种程度上,是准确的。

根据后续的剧情,接任河南总督的田文镜,正是由于大力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才接连引发了“生员罢考”和“清流逼宫”的两大事件,而士绅集团的诉求,便是要求雍正严惩田文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惜的是,邬思道同样忽略了在这其中存在的“变数”——也就是雍正的态度。

按邬思道的想法,雍正绝不会为了田文镜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可谁知,邬思道却低估了雍正想要整顿吏治与刷新时弊的决心,田文镜并没有因此受到处罚。

因此,这一次邬思道的暗示,同样是失败的。

以上,就是邬思道予以田文镜那14个字“暗示”的背后真相。

可以说,邬思道作为谋士在剧中可谓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可能洞察世间的种种。毕竟在事件的发展中,大的发展趋势有可能会被预测,但具体的走向,还是会受当时形势、以及当事人主观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变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