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到处是收割的场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也迎来丰收的季节,村民们正忙着抢收田地里的秋粮。
来到山洞组村口,几栋木质房屋在山脚的树林中忽隐忽现,这里只有8户人家,四面大山环绕,一条小河顺流而过,河岸上标准建设的配电线路和变压器,把这个依山傍水、地形特殊的村寨点缀得更加世外桃源,这里也成了大熟知的“天坑村”。
- 2月1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南方电网贵州凯里施秉供电局“天坑村”党员服务队队员对烤烟育苗基地进行走访(龙晓东 摄)
在一块田间收割稻谷的几个村民正坐在田埂上歇息,肖体友老人一边抽着土烟,一边凝视着旁边的碾坊里破旧的碾米装置,回忆起以前碾米的场景,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以前,我们这里用电条件差,没有打米机,世世代代的村民吃米全靠碾坊!”肖体友说,一槽只能碾一百多斤米,差不多要一整天的时间,高峰的时候大家还需要排队。
如今,有了打米机,打米很快,碾坊用不着了,碾米设备也就成为了摆设品,到处长满了荆棘和杂草。
肖体友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民从5公里之外的同村下洞田组架设2平线,解决了照明问题,山洞村民告别了依靠煤油灯照明的日子。
但当时只是考虑照明问题,由于线路过长,线径小,架设不规范,不仅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极差,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别说打米,就连使用最普通的家用电器都成为奢望。
2019年,山洞组来了党员服务队,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为这里改造线路,安装变压器,彻底解决了村民用电难的问题。
- 2月1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南方电网贵州凯里施秉供电局“天坑村”党员服务队队员对配电台区首、末端电压进行测量比对(龙晓东 摄)
- 2月1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南方电网贵州凯里施秉供电局“天坑村”党员服务队队员深入到农家乐了解用电情况(雷光杰 摄)
- 2024年8月3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施秉供电局党员服务队为村民检查用电安全情况(黄秀德 摄)
电足了、网络也通了,村民们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打米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红火起来。
来到肖体友的家中,刚收完稻谷回家的夫妇二老就开心地和远在重庆的女儿视频通话,告诉女儿收完稻谷的消息,让她不用担心。
肖体友说,“以前信号不好,电话打不通,女儿嫁到重庆后很少有联系,现在我想小外孙,接通视频通话就可以看到,真没想到我们这代人还能赶上这样的生活!”
用电稳定的电力保障,网络畅通了,村民们致富的渠道了广了。
作为组长的杨飞飞积极开拓致富渠道,搞起了直播,也成了抖音网红。
杨飞飞说:“通过直播带货,可以将这里纯天然的野生蜂蜜、土鸡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他的推荐销售出去,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这里露营,增加了开办农家乐的收入。”
这都是离不开党委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 2024年8月3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施秉供电局党员服务队为肖体友老人捎带高血压药(雷光杰 摄)
- 2024年8月3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施秉供电局党员服务队为杨胜军老人搬玉米(雷光杰 摄)
“我们不仅要点亮山洞寨上的电灯,更要点亮村民赶上乡村振兴的新生活。”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凯里施秉供电局“天坑村”党员服务队队员宋忠云说。
“天坑村”党员服务队自2019年成立以来,累计走访这8户人家800余人次。
“天坑村”不仅是生活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美丽乡村、美好山洞的未来充满了追求和希望。
- 2024年8月30日,施秉供电局党员服务队携带物资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 (黄秀德 摄)
- 2024年8月30日,施秉供电局党员服务队携带物资来到途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山洞组的悬崖上 (雷光杰 摄)
在“十四五规划”电网建设中,投资了1.62亿余元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持续优化电网规划。正在建设的施秉白坡110千伏变输变电工程,将实现施秉城市配电网和农村配电网的独立运行,更好地满足城区快速发展的用电需要和进一步提高农村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白垛村被列为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示范点,在充足电力的保障下,当地正依托区域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搭建“红、绿、金”三色产业体系,通过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走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雷光杰、陈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