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中央统战部印发《关于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方案》,其中,地域帮扶指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定点或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的8个县市,领域帮扶指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聚焦科技、产业、教育、健康和人才五大领域,将帮扶活动拓展到毕节全市。一年多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坚持毕节所需,聚焦重点,各展其长,各尽其能助力毕节发展。织金县充分利用组团式帮扶毕节的机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发挥优势助力“黔货出山”

一根蜡烛、一把蜡刀、一张布匹……不仅可以绘就出山川日月、六畜兴旺,更能绘就出人情和美、致富希望。

走进位于织金县官寨乡的织金县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十余名绣娘正伏案而坐,专心致志地用手中的蜡刀在身前的布匹上绘制着纹路细如毛发的图腾纹样。公司负责人蔡群一边指点着绣娘,一边在电话里接洽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织金县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在官寨乡开展蜡染刺绣培训。

官寨乡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族妇女世代传承着蜡染刺绣本领。绣娘们不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仅仅靠手工就能绘制出各式各样的苗族图腾纹样。

“2018年,公司在全国工商联的帮助下,与唯品会、县妇联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成立了贵州省首家妈妈制造合作社暨‘唯爱工坊’,对传统非遗产品进行美学重构与时尚产品化设计,让非遗回归生活,并为非遗手艺人提供系统培训和订单支持,帮助其获得可持续收入。”蔡群介绍,“三方合作以来,蜡染刺绣订单已达1000万元以上,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织金县平远古镇的织金农产品体验馆内,织金县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百县百品“织金品牌馆”负责人潘坤,正在为即将开展的“百县百品助农行动”织金专场作准备,不久后,39款农特产品将在活动期间全部上线各大电商平台。

“在全国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建成了线下织金农产品体验馆和线上‘织金品牌馆’。”潘坤介绍,通过年货节、丰收节等活动,当地已营销推广43款特色农产品,触达11亿人次,带动消费帮扶686万元,让织金农特产品出圈出彩。

二、凝聚合力壮大“山珍之王”

“竹荪价格最高的时候,每公斤达2800元。”今年64岁的王敬明,在竹荪行业摸爬滚打了40多年,现在是织金王氏竹荪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织金竹荪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

织金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的高原气候为清香型红托竹荪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使织金自古就成为野生清香型红托竹荪原产地。

今年以来,中国光彩基金会捐赠资金300万元,助力织金县发展竹荪种植。目前,竹荪种植项目正稳步推进中,可实现年产竹荪400万棒,经济效益2090万元,帮助390人稳定就业,带动800户以上农户发展竹荪产业。

织金县熊家场镇成片的林地里,一垄垄黑色的竹荪种植棚在林地间蜿蜒,棚内,一朵朵头戴“墨绿帽”、身穿“洁白裙”、脚蹬“浅红靴”的竹荪亭亭玉立。50余名务工群众低头忙碌,采收竹荪。

“这些新鲜竹荪要放在透风的筐里,同时要保持湿润,不能在阳光下暴晒,以免损失水分。”致公党党员、天津科技大学博士朱振元作为“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科技领域的专家,正指导群众如何在采收环节提升竹荪的附加值。

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社会各界的帮扶,织金竹荪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2000年,织金县被命名为“中国竹荪之乡”;2005年,织金竹荪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2021年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贵州省织金红托竹荪特色农林系统。

如今,竹荪已经成为织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种植面积1.6万亩,从事竹荪种植的农户约7万人,年干品产量预计达16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18亿元以上。

“在种植环节,有致公党、农工党和九三学社派出的科技人才助力。在销售环节,有全国工商联援引搭建的销售平台协助。大家齐心协力,助力织金竹荪产业做大做强。”谈起“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成效,织金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林明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织金县猫场镇,皂角精产业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增收机会。图为当地妇女正在剥皂角米。

三、倾情帮扶“皂”出精细产业

织金县猫场镇是全国最大的皂角精产业加工集散地。“年加工皂角精4000余吨,成品1600余吨,年销售额达4.8亿元。”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滋堂公司)负责人谢伟自豪地说。

在美滋堂公司,每天有不少于1.5吨的皂角籽被加工出来。全国市场销售的95%的皂角米都出自猫场镇,产品远销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生产车间内,二十几名村民正在分拣皂角米,一名村民说:“这是个精细活,一天能挣200多元呢。”

在美滋堂公司,当地村民不仅参与生产加工,也是直播间里的主力军:“把发黑和缺损的皂角籽挑选出来,才能确保皂角精质量。”手机直播着生产过程,加上主播的解说,后台皂角精订单量不断增加。来自周边村镇的群众,经过培训后,利用直播平台参与到皂角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中。

“‘地域+领域’帮扶机制实施以来,皂角精产业发展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据谢伟介绍,2020年6月,在全国工商联的牵引下,吉利集团向织金县捐赠500万元帮扶资金,在猫场镇建设皂角精加工车间,帮助推动织金县做大做强皂角精特色优势产业。

如今,皂角精加工车间建成了4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现有7家皂角精加工企业入驻。入驻企业2023年总产值超1亿元,长年带动4500余户1.5万余人灵活就业,其中固定用工200余人。

帮扶成效不止于此。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工商联帮扶织金县“一棵皂角树”一期产业扶贫资金1113余万元,帮助织金新增皂角种植2600多亩;2020年,帮扶“一棵皂角树”二期资金426余万元,帮助织金新增皂角种植2257亩;2024年以来,投入688万元帮扶资金帮助织金县建设皂角补植补造示范基地500亩,皂角示范项目1500亩,皂角种质资源圃、采穗圃、基因库项目605亩,收集皂角优良单株资源118个号。

如今,在全国工商联帮扶带动下,织金县皂角种植面积达52.07万亩,惠及11万农户、40万名村民,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全县86家皂角加工企业将带动3万群众增收。

“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工作,是推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丰富多党合作基层实践的创新渠道。一个个帮扶项目背后,汇聚着统一战线广泛力量。”织金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薇表示,下一步,织金县将建立健全联络联系、定期汇报等机制,依托定点帮扶平台优势,有效延伸农特产品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将农特产品推向品牌化、标准化、高端化。

来源: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