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如同一颗颗无价的珍宝点缀在大地上,成为历史最深厚的见证者!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精华所在,更是中华文明的大智慧!
本文选择了部分古建筑名称术语解释,希望对热爱古建的朋友有些帮助,但古建中国提醒大家,术语的名称和做法也是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因素,切莫以偏概全。
【面阔、进深、间】面阔与进深,是中国建筑的专用名词,用以度量建筑物平面宽度的单位。古建筑的平面长边为宽,短边为深,中国古代建筑把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称为间,间的宽度称为面阔。
【瓦当、滴水】在古代中国建筑中,瓦当是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可以防止雨水倒灌。滴水主要的作用是防止雨水回流。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屋檐,避免椽子腐烂。
【三砖五瓦】布瓦屋面正脊做法术语。正脊“三砖”一般指通天板上下各一层混砖和通工板。“五瓦”即五层瓦条子。一般指当沟与混砖之间的二屋瓦条,通天板上下各一层,瓦条及眉子沟与混砖之间又一层瓦条。正脊则要由“三砖”和“五瓦”八层组成。庆殿、硬山正脊常用此种做法。
【一顺一丁】古建筑路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每层砖以一横1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
【天井】①墀头看面正身墙上端部至大连檐里皮之空距,即全部梢子出檐所占的部位。②四合院的十字甬路的牙子外口至散水牙子外口之间的空距。
【天沟】出现在两座建筑并列相交的屋面上。两座屋面相交时,前面建筑后坡与后面建筑前坡交汇处。两坡雨水也汇于此。为将雨水排走、需在这个部位做出通道,即所谓天沟。为使排水流畅,应作出3%的坡度两端逐渐倾斜,而两坡瓦垄也就沿着天沟越高越向后退缩,显后形成1个“枣核形”,故称“枣核形天沟”。
【五花山墙】悬山式建筑山墙常见的一种组砌形式。《清式营造则例》:“悬山山墙k部随排山各层梁及瓜柱之阶梯形结构。”山墙沿校和瓜往砌成阶梯形,每级之上沿抡之下皮做签尖.总数为“五”,故称五花山治。五花山墙无盘头、山尖,其结构比硬山简单,厚度与硬山山路大体相同。
【正脊】也被称作大脊、平脊,处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的地方,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的两端通常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能会有宝瓶等装饰物。
【垂脊】在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的建筑上,是从正脊两端沿着前后坡向下延伸的部分;在攒尖顶中,则是从宝顶至屋檐转角处。
【垂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垂脊上的兽件。一般在垂脊的最前端,外形通常是一个兽头形状,向下垂着。垂兽起到装饰垂脊以及保护屋脊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等级和规格。
【蹲兽】也叫走兽、小兽等,蹲坐在古建筑的屋脊上。一般位于垂脊或戗脊上,在垂兽之后依次排列。蹲兽的数量和种类根据建筑的等级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等。蹲兽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屋脊上的瓦片,防止滑落。
【鸱吻】又名鸱尾、蚩尾等,位于正脊两端。鸱吻的形状通常是龙头鱼身或龙首鱼尾,造型较为夸张。鸱吻最早是作为防火的象征出现在建筑上,后来也逐渐成为建筑等级和装饰的重要元素。它可以保护正脊两端的结合部,防止雨水侵蚀和火灾蔓延。
【博风板】也叫搏风、搏缝板或封山板,在宋朝时就被称为博风板。常常用于古代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中,这些建筑的屋顶两端会伸出山墙之外。为了抵御风雪,人们用木条钉在檩条顶端,同时它也能起到遮挡桁(檩)头的作用。
【山花板】在中国古代歇山顶建筑里,是覆盖屋顶两端三角形山面的木板,紧挨着博风板,上面常常雕刻有花饰。也有采用玻璃贴面来代替山花板和博风板的做法。
【博脊】是一种建筑构件。在我国古代建筑物中,歇山顶在山花板与其下山面屋面相交处平置的脊就称为博脊。
【钉帽】在古建屋面檐口处,为了固定檐头的瓦使其不至于松动脱落,会钉上瓦钉。但因为金属瓦钉容易进水生锈,所以工匠们烧制了瓦顶帽来盖住瓦钉处,这就是钉帽。
【飞檐椽头】清式建筑木构件名称,属椽类之一。位于檐椽之上,向外跳出,挑出部分为椽头,故称飞檐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三分之一乘举架系数。后尾钉附在檐椽之上,形成楔形,头与尾之比为1:2.5。飞椽径同檐椽,断面通常为方形。主要起跳出作用,并使建筑外观更加雄伟。
【叉手】宋式木作构件名称。在平梁梁头之上到脊搏之间斜置的构件。其功能是稳固脊搏,防止滚动。从南北朝到唐宋的绘画、雕刻与实物之中可以看到曾普遍使用过,唐代建筑平梁之上有叉手承托脊博,而无侏儒柱.叉手用材较大,宋代平梁之上设置了侏儒柱以承脊博,但两侧仍挟以叉手,叉手规格开始变小。宋《营造法式》规定“造叉手之制,若殿阁广—材—契,余屋广随材或加二分至三分,厚取广三分之一”*元代叉手断面已经变小。明清多不用叉手,仅山西部分地区仍沿袭I旧制。
【叉柱造】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切几头】宋式大木作营造术语。拱头长度不足承受一斗,也不按拱头卷杀,仅作成一入瓣或两卷瓣的形式,宋人称这种加工方法为切几头。常用于梁、袱、方子等的出头上。
【天花枋】清式木构件名称。支承天花板、贴梁及支条的构件天花枋两端交于金柱柱中。
【井口枋】清式大木作构件名称,位于斗供的里翘厢拱之上,并与之平行的枋木。其作用为承托天花,井口枋高三点五斗口(与挑檐桁径同),宽一斗口。
【太平梁】清式大木构件名称。用于庑殿推山顶构架中,其位置在山面坡顶最上一层的短梁(扒梁)。方向与平梁相同,功能与平梁相似,但位置在平梁以外,仅能通过雷公柱承托脊檩的悬挑梢端。其梁两端下面刻榫,分别与前后上金搭交檩悬挑部分相交,其梁下皮与搭交檩中线取乎,故其梁高于平梁,称为太平梁。
【厅堂梁袱】宋式建筑大木座构件名称。即厅堂类建筑内所用梁袱。《营造法式·梁》所规定的设计制做原则是:五椽,四椽,广不过两材一契:三椽,广两材。余屋量椽数,难此法加减。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文旅、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