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在打破旧秩序,一个是在稳定系统内找优势
说不清的才是最好的
世界上最顶尖的足球运动员梅西每场比赛中每10秒就要观察一次场上情况,一场90分钟的比赛,梅西至少要做300-500次观察,英超最佳射手哈拉德谈作为前锋进球高效的秘密,不是射门,不是跑动,而是不停巡视周围的情况,「像鹰一样。」
球类运动的迷人之处是:既需要身体对抗,又需要一种叫球商的东西。我们总说这个运动员球商很高,什么叫球商高,以足球为例,90分钟比赛,一个球商高的运动员在瞬息万变的几秒内,就能展现出远高于其他人的观察—决策能力,
再看一组数据,梅西巅峰期的场均跑动是8000米左右,经常排在全队倒数,很多照片也曾捕捉过梅西在场上「散步」的样子。
另一组数据是,梅西的场均冲刺距离和抢断效率常常高居队内前列,也就是说,梅西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位置上,做出关键行动的效率一流。
刚刚过世的巴萨教父克鲁伊夫曾说过:「所有的教练都在谈论跑位,谈论积极跑动,我认为不需要跑那么多。你应该在正确的时候处在正确的位置。如果你跑的比别人早,那看上去就比别人快。」
国足 0:7输给日本后,很多人认为根源出在我们和日本的青训体系理念太不同,训练不科学,强度太低,高水平比赛太少,国内教练太蠢。但这些都是表面的,真正从事过足球教学的人清楚,日本青训和中国最大的区别:中国小球员强调基本功、好身体,日本教练更强调决策力,有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在成年后适应不同的体系和环境。
一个人的决策系统决定一个人的上限。
也有人提议过把世界顶级运动员的决策系统做成AI模型,应用于更复杂的商业环境。但这个提议首先在体育教学中就失败了。
高尔夫传奇人物老虎伍兹的所有动作都曾被先进仪器做过精密的分析并制作成影像,分享给爱好者们。但无论怎么模仿,普通人都无法抓住伍兹最核心的那些东西。
如果计算能得出最优解,那世界上就不会有「顶尖人才」和我们这些「普通人类」之分。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曾研究过大人物如何做出重要的决策,最后发现,两难之下最后按下扳机的要素往往不来自理性,而来自人的价值观和直觉,这些要素被他称为「无形知识」,既无法被精准描述,是一个人独有的技能、经验、习惯、文化信仰等 。
最终塔勒布得出一个反直觉的结论,漂亮的商业计划书没有任何价值,「只有说不清楚的才是真本事。」
著名的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不会投资商业模式很清楚的公司,因为真的能说清楚,都是容易被模仿的,没有投资价值。
所以,彼得·蒂尔愿意为马斯克拯救地球的痴心妄想买单,朱啸虎听不懂福建口音的张一鸣的一页BP ,英语教师马云在西湖边推销中国黄皮书被当成骗子,乔布斯曾被职业经理人无情地赶出董事会。
「看不懂」才是核心竞争力
名创优品刚刚花62亿投资永辉超市,成为其最大股东,消息一发布,名创优品股价下跌,资本市场不理解名创优品自己出海做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投资一家在中国亏损的线下商超。
收购永辉后,叶国富在随后的股东电话会上,有两处表达是「说不清」的表达。
他说,投资永辉是因为自己太喜欢胖东来了,但是胖东来不愿意走出河南,但愿意帮忙改造永辉,所以他们买了永辉;第二,他自己做了20多年的线下零售,也实打实做出过一家上市公司,在判断一家门店的模式和赚钱能力上,他有信心。
「喜欢」和「信心」这两个词在巴菲特收购内布拉斯家具城时也提到过,这是他少数未经科学系统判断就投资的公司,创始人B夫人是一个没上过一天学的老太太,事实证明这笔投资也是巴菲特早期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
普通人倾向根据已知设想未来,因为人类天然厌恶不确定性;而高手往往偏爱不确定——后者有赖于经历、经验、直觉和理解事物的独特角度。
商业领域也是如此,全球市值最高的几家公司都做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决策,最终赚走了世界上80%的财富,那些被世人「看得懂」的公司只能在红海里卷生卷死。
所谓二八定律。
中国有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追觅也是一家常常让人「看不懂」的公司,他们9 月举办了一场发布会叫《去前面没有人的地方》,这个标题准确总结了这家公司最「吊诡」的地方:成立至今的三次关键决策,都选择不被看好的路。
追觅的核心团队是清华大学做飞机出身,创业初期,是一个「无人机」「造车」更能拿到大钱的风口,他们却选择以高速数字马达切入智能清洁赛道。
在打造出比戴森转速更高的马达后,很多人建议他们专心做下游供应商,因为能很快获得收益,但他们却最终选择做进入小米生态链做产品;在2018年第一款自主品牌吸尘器产品上线后,国内的新消费正热,他们又选择先做最难攻克的欧洲高端市场,之后就是2021年疫情最严重时转身投入中国市场,同一时期智能清洁行业第一、第二的公司市值都已达到1000亿。在这场发布会上,追觅第一次公开了「看不懂」背后的逻辑:基于相信,而不是计算。
以高速马达技术挑战戴森,是相信技术普惠;先做出海,是相信中国供应链和工程师红利有机会在海外造出一个高端品牌;疫情回中国是相信以抖音为主的新兴电商流量红利,以及更相信中国家庭的消费升级。
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奈特是第一个研究「不确定概念」的经济学家,也是「不确定性决策」的研究者,他谈到过,「相信」不见得带来成功,但「相信」可以让一家企业愿意承担「不确定性」。
他进而指出「不确定性」不是「风险」,风险是可被计算的,不确定性是「无法被预见」的未来。
商业史上,超额回报大多来自「不确定视角」做出的决策。顶级企业家为什么配赚到大钱,不是对其承担风险的回报,而是对其承担不确定性的剩余回报。
所以「顺势而为」永远是薄利。
追觅的创始人俞浩凭借物理奥数成绩保送上的清华,他是中国最早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发者和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者,从江苏农村,一路考试都是第一,他把追觅的办公室和工厂贴满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的口号。
几年前,一家媒体采访他,他说过一段话:「三流企业,基本是做别人做过的事,然后把成本做低;二流企业是做了很多尝试,有部分创新,但成功率不高;一流企业是基本上不犯错,认准一个方向就能做成,但他们没有真正创新的领域;超一流公司是特斯拉和苹果,我能做的是让追觅逐渐从三流慢慢到超一流。」
文章的标题叫《我本狂人》,据说,俞浩私下非常满意。
高手做局
前不久和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板聊天,聊起商业史上的每个赛道里的顶级公司仿佛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那位老板说,他研究了很久,发现顶级高手并不是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而是有一种把游戏升维的能力。
任何游戏,只要顶级高手入局,就能把游戏自动升维。
如果用棋盘来比喻,认识到棋盘内和棋盘外的不同,就是思维框架的升级,普通人只能看到盘内,高手能看到全盘。正如商业竞争,普通玩家看到的是一个行业,顶级玩家看到了全世界。
苹果打败诺基亚靠的不是通信技术的突破,而是「一个带触摸控制的宽屏iPod,一个进化性的手机,一个突破性的互联网技术」。
2013 年诺基亚被微软收购
颠覆传统媒体的是没写过一篇报道的张一鸣的信息分发技术,打败好莱坞的是录像带租赁起家的网飞。
同一赛道,玩家思维一致,很容易陷入零和博弈。颠覆者因为思维模式不同,往游戏里加入新元素,游戏立刻升级到另外一种玩法。
所以我们很难说清楚世界上最成功的咖啡品牌星巴克到底是卖咖啡的,还是卖服务,或者是卖周边产品,迪士尼到底是做电影的,还是开线下游乐园的,亦或是 IP 授权公司。
苹果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如今被各路后起者追赶,它没有选择大规模降价,而是加大投入自研芯片、AI、XR …… 继续把游戏难度推高,特斯拉定义了新能源汽车,但现在市场率第一的是中国品牌,马斯克转身在硅谷激辩AI、人脑接口,他玩的是「拯救人类」的游戏,而不是金钱博弈。
高手做局,低手入局,前者堆高难度,后者拼勤奋,拼价格。
追觅在这场发布会上也透露出一些「造局」的信号。2024年,这家公司在国内国外拿下清洁行业的各种第一。
成为市场第一,不去造局就会陷入「内卷」。追觅公布的造局思路:围绕「高速数字马达」和「智能算法」两大核心技术,从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吸尘器、吹风机,到除螨仪、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智能送餐机器人……再到成立基金投资AI+机器人。
创始人俞浩曾分享过一些底层思考:他本质是想做一家机器人公司,「机器人不见得要长得像人,而是具备传感、处理、执行等功能,我们要持续做好机器人的心脏和大脑」,最终目标是做一些能促进人类生产力提升十倍、百倍的事。
「如果人类生产力不发展,全球内卷化就会越来越严重。史前文明时代,在水源地大家要靠抢水源,后来出现了新的农业工具,才化解了这个矛盾。但如果生产力就停留在那个水平,我从你那里抢一点,你从我那里抢一点,大家无非干这些事情。所以,机器人是非常棒的,它代表了一种人类之光的方向,能带来社会进步。」
造局是战略,入局是策略,但大部分企业常常误把「策略」当「战略」。战略是跳出原有结构创造一个新的博弈结构,策略是在给定结构中找到一个占优的位置。
一个在打破旧秩序,一个在稳定系统内找优势。
最出名的失败案例是东芝,1875年成立,造过电话、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电视机、DVD机器、芯片……什么火,造什么,市值最高全球第三。最近十年大甩卖,电视卖给海信,白电卖给美的,电脑卖给夏普,影像卖给索尼。
东芝的「多元化布局」看似在造局,实则还是入局。
玩升维游戏,升的不是钱和业务,而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就像人类看不懂三体人,推崇996的企业不屑谷歌的20%工作法,工业化的内核跨不进智能时代,管控体系打不过离散系统。
READMORE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