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甲骨文书法家85岁杨惠君老人在西安喜收弟子,并举行收徒结缘。 杨惠君女士最早实师从卫俊秀,2016年偶遇在国学、戏曲及佛学、甲骨大家、时92岁回国在岳麓书院讲课的罗锦堂先生,罗锦堂先生是当今之世少有的民国学界和教育界发展动向的见证人和“活化石”;胡适是他博士论文的主考官,于右任是他和爱人成婚的证婚人,沈从文跟他交心谈“自杀”,冯友兰专门找他听曲儿。胡适、傅斯年、于右任、钱穆、郑骞、董作宾、张学良、梅兰芳、张大千、冯友兰、沈从文、郑因百、台静农、毛子水、戴君仁、陈诚等等…这些在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有的是学界巨擘,有的是革命元老,但无一例外,都与罗锦堂有着特别的缘分。
罗锦堂先生少小抛家离国,游学海外,其家国之思,当为最强烈的情感,也在其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诗集中很多即是写故国之思、思亲之痛,情思深沉,尤为动人。罗锦堂先生旅居国外渴望祖国统一强盛之情更为强烈。
罗锦堂先生在国学诗词、戏曲研究、佛学造诣及甲骨文均有势对甲骨文研究甚有造诣。他曾师从民国史学巨匠董作宾在甲骨文学术研究领域,董作宾先生让罗锦堂作为杂志校稿等工作获得工资支持罗锦堂学业及学术研究及支持;钱玄同曾将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称为“甲骨四堂”。
1899年从甲骨文被发现,迄今已有120年。作为现存最早自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它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至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约有4600多个单字。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书法传承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根本承载之一,目前国内研究和发扬传承依然不足。
甲骨文等古文字、出土简牍碑刻资料、敦煌文化遗存、民族语言文字等是中国文化和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的资源,对于建设“三大体系”同样意义重大。
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
2016年时92岁罗锦堂老先生被杨惠君钻研甲骨文二十年之精神所感动,欣然公开认可为唯一国内甲骨文弟子。杨惠君时八十多岁高龄,为甲骨文传承依然到学校免费教习书法,并将甲骨文戏曲结合创作《岳母刺字》在香港澳门演出,获得特别奖项。
杨惠君和李瑞敏师徒结缘按照杨老师要求一切从简弃师道陋习,在拜师仪式上勉励弟子李瑞敏摒刻苦钻研,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研究氛围,追求远大理想,争做一个德艺双馨的对社会有用的书法者和文化传承者,也是我们师生的共同责任和追求。
作为罗锦堂在国内的唯一甲骨文弟子杨惠君老人收徒,是中华文化文字根源甲骨文书法传承的大事,也是文化发展传承的大事。中国文字历史源远流长,其根源甲骨文尤其需要传承研究和发扬。相信有越来越多爱好中华文化,爱好甲骨文学者从书法研究、甲骨文文字研究、甲骨学、甲骨文天文学、甲骨社会学、甲骨文社会学及考古学、呈现了从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字书法等不同视野深入发掘甲骨文内涵推进研究,是传承中华文化传承的关键。
(图)杨惠君、罗虎(罗锦堂之孙)一起观赏时93岁志愿军功勋老战士国家一级美术师朱焕江题“举杯望明月 欢乐在今朝”
本次见证的各位嘉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杨惠君老师喜收弟子表示热烈地祝贺,对甲骨文及传承和研究给与高度评价,并对杨老师弟子提出了“深入生活、刻苦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为中国文化传承及推广做贡献”的希望和要求。
拜师之后,杨慧君与弟子与会嘉宾合影留念,见证活动主持人郎卫华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