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蓬勃的创新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商业航天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商业航天就就被定义为了新增长引擎。
从产业链角度看,商业航天涵盖了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应用与服务等多个环节,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在此背景下,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通信世界》杂志社举办了“卫星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汇集了来自商业航天上下游领域诸多头部企业,探讨了关乎商业航天各产业链模块的发展现状。
其中,便有踏出我国卫星通信民用时代第一步的应用终端企业——网翎。网翎总经理张海明表示:“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是商业航天推进的最大卡点,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努力才能突破,只有靠需求拉动的市场才能实现航天的真正商业化。”一句话道出了商业航天的关键与打开民用市场的决心。
网络覆盖率有待提高,网翎的“头雁”思考
我国已构建起一个超发达的通信网络系统,且大多数国民已成功接入互联网,在网上冲浪已经是很多国人的常态化生活,但是我国幅员过于辽阔,所以仍旧存在一个引人注目的矛盾,即我国约有60%至70%的国土区域仍然处于网络信号的盲区。
特别是在那些偏远地区,如草原和山林,若能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前采集并传回关键信息,即便存在几秒钟的时延,对于预防火灾等突发事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于更广泛覆盖的网络覆盖需求还很迫切。
与之对应的数据是,截至到2024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接近1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8%。这意味着我国仍有约3.1亿人口生活在无网络覆盖的区域,且这些区域占据了国土面积的六成。其中有很多蕴含着市场机遇的场景,200万牧民、每年20万辆硬派越野车以及300万平方米的邻海面积,同样面临着网络缺失的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翎致力成为民用卫星上网机品类的“头雁”。2024年,网翎在思考如何引导行业走向规模化。网翎市场和销售负责人朱麟认为,只有解决了买得起、用得起和好用三个问题,才能寻找到更多的用户群体。
终于在2024年6月,网翎发布了旗下首款针对民用市场的卫星网络终端,这是经过深入调研后的民用卫星“第一步”,网翎确立了卫星上网机在体积上便携、价格上打破传统定价,操作上没有学习成本等攻关方向,将网翎 卫星上网机打造成真正符合需求,用户友好的产品。
行业“降本”之路,得用户者得天下
本次论坛主办方《通信未来》全媒体总编刘启诚表示:“打造真正触达民众的高品质卫星通信终端,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一技术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成为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回顾历史,如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其夭折的根源正是高昂的终端成本与资费门槛,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长期以来,卫星通信给大众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高冷且遥不可及,这背后正是成本问题导致的市场教育缺失。要让卫星通信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必须打破这种壁垒。无论是处于产业链上游还是终端,技术革新的核心目标均指向降低成本,因为只有在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行业才能为大规模增量市场的开拓奠定坚实基础。
在本次论坛上,网翎总经理张海明从产品角度出发,阐述了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卫星便携站的成本与价格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成为了市场推广的一大障碍,降本是核心解决办法。第二,产品的易用性也至关重要。行业不能期望大众市场用户都具备卫星通信的专业知识,因此,降低应用门槛,使产品更加用户友好,是当务之急。
第三,便携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产品必须设计得轻便易携,以适应各种场景和环境的需求。最后,张海明强调,必须将价格优化到极致,以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此外,他还提到,公司与业内的芯片研发企业及卫星上游运营商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共同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满足市场化需求。
在有码君看来,综合张海明的发言,在一次突出了网翎的做卫星上网机的初衷,以用户为中心,以成本为杠杆,共同开启卫星通信普及的新篇章,实现真正的“网络平权”,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卫星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相信在网翎等一众企业的努力下,2024年将会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中国卫星通信所开启的全新篇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