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长文是对第四季第三集(简称S4E3)的评论,主要聊聊这一集好在哪里。
S4E3开头,莱农带着女儿来到老家小区,母女三人,三种视角。
莱农迎着镜头走,这是她的自信和决绝,自信回到那不勒斯,依旧是人生在前进的表现。
艾尔莎被坐在车窗上的少年吸引,两者都是从左到右的运镜。从左到右看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艾尔莎年龄小,认为这种新鲜的场景也是理所当然的日常。
黛黛被狂奔的卷发少年吸引,两者背道而驰,黛黛是从左到右,卷发少年是从右到左——这不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暗示黛黛对这种乱糟糟的社区感到压抑。
黛黛比艾尔莎的年龄大,艾罗塔家的影响对她很大。这也注定两姐妹吃鸡蛋羹的姿势截然不同,黛黛依旧像在艾罗塔家一样细嚼慢咽,艾尔莎的吃相则没那么斯文。
事实上,在S4E1,艾尔莎和黛黛的吃相是一样。艾尔莎已经忘掉艾罗塔家对她的教养了。
莱农明白社区环境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她租住在佩特拉卡大街(那不勒斯的一个相对富裕的地区),不让女儿来外婆家,就是担心女儿成长中受到不良影响。
认为S4E3不错,并非一家之言,IMDb有《我的天才女友》的分集评分,前三集的评分分别是8.3、8.0、8.5(开分时一度达到8.8)。
这个高分或许离不开S4E2的衬托,但可以肯定,S4E3有个母女和解情感浓度高的漂亮结尾,它让人更加期待后续剧情。
伊玛克拉塔生病住院,莱农陪伴。
几十年来,伊玛可拉塔集齐了莱农对惨淡命运的想象。在医院中,伊玛可拉塔告诉莱农“你是我真正的女儿,我只为你操心,一向如此”,这是相当客观的自我评价。
伊玛可拉塔向来擅长用计谋来从莱农父亲那里拿到话语权。S1E2中,莉拉没有拿到补课的机会,她计划用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来“毁掉”莱农的读书机会。
关于莉拉的心理,原著如是分析:
她拉着我去远行,心里其实是希望我父母惩罚我、不让我上中学,有没有这种可能?或者说,她急匆匆把我带回来,是为了避免我遭受惩罚?或者——今天的我在想——是不是她在不同时候,都想到了这两种结果?
莱农逃学,被母亲发现,然后她在家中挨揍。
伊玛可拉塔揍女儿,是恨铁不成钢。莱农妈怂恿莱农爸揍女儿,是希望女儿能认识到,如果再逃课,她将面临更严重的惩罚。
请注意,起初莱农爸没有揍莱农,是因为他的立场是已经答应让莱农上学了,即使她犯错,也不反悔。
这是伊玛可拉塔不能接受的立场。她对莱农有很明显的KPI,要上学就要做到最好。
伊玛可拉塔吐槽莱农爸不像个男人,不是为了让莱农遭受更大的家暴,而是通过家暴让莱农改掉逃学的坏习惯。因此,当莱农爸打莱农后,刚刚挨耳光的伊玛可拉塔并没有在一边吃瓜,而是赶紧阻止施暴的丈夫。
这就是伊玛可拉塔的复杂,她希望女儿挨揍,但挨揍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她更好地上学。
同样是穷人家的小孩,莉拉和莱农有不同的人生,因为她们的母亲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莱农母亲看上去恶形恶状,但她对莱农的回应性极高。
同样在S1,堂·阿奇勒被杀后,邻居们在七嘴八舌讨论。莱农问谁被杀了,本来在交谈的伊玛可拉塔连忙回应她,没事儿。
莱农确认堂·阿奇勒是不是被杀,伊玛可拉塔回应她:”是的?“
”怎么可能?“
”已经发生了,当然可能了。“
尽管伊玛可拉塔一直面向邻居,但是她对女儿的每个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回应。
回应性和关注度呈正相关关系。伊玛可拉塔确实在莱农身上倾注最多的关注。
对于母亲的超常付出,莱农其实并没有感受到。S3开头,莱农第一次来月经,她失魂落魄地出去找莉拉,此刻莱农妈正在照顾艾尔莎,依旧会问莱农出去干什么。莱农没回应她,伊玛可拉塔赶紧去女儿的卧室,发现了床单上的血迹。莱农在莉拉那里没有得到想要的安慰,回家后她发现伊玛可拉塔已经给她准备好了月经带。
剧集比原著更好地呈现了伊玛可拉塔对莱农的付出,因此当她对莱农表达自己的爱意时,她的脸上布满了明亮的光。
母女在车上的谈话,伊玛可拉塔回首往事,她的脸上依旧出现一道光。
这两处光是将死之人的回光返照,更是对伊玛可拉塔的礼赞。
伊玛可拉塔将最多的精力给了莱农,莱农是她的勋章。让她不满的是,莱农宁愿做尼诺的情妇,也要放弃体面的婚姻。
莱农不想要夫唱妇随的老剧本,在一个体面的家庭中,老公事业有成,妻子贤妻良母,这符合伊玛可拉塔对美满婚姻的最高想象。然而,莱农却觉得厌烦。
讽刺的是,莱农和尼诺构建的关系,没有享受妻子的权利,却要履行妻子的义务。
最明显的例子是,莱农为尼诺张嘴就来的谎言疲惫不堪,还要给尼诺洗衣做饭。尼诺需要的莱农,就像多纳托需要的莉迪亚,费尔南多需要的努齐亚,莱农爹需要的莱农妈。
男人们已经退休,过上了吃饱不饿睡醒不困的闲散日子,他们的妻子依旧要洗衣做饭。这些场景在S4E3都有展现:莱农去萨拉托雷家做客,腿脚不利索的莉迪亚泡咖啡,多纳托在沙发上葛优躺;莱农来到小区,看到费尔南多和人聊天,努齐亚在晾晒衣物;莱农爹在看电视,莱农妈在做饭。
和这些女人日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莉拉和恩佐,莉拉会给黛黛做苹果派,但负责做饭的是恩佐。或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洗衣做饭不是女人理所当然应该做的。莉拉意识到了,莱农没有意识到,因此她回家后,会主动帮伊玛可拉塔打下手。
我一直用伊玛可拉塔指代莱农母亲,因为这是一个在剧集中极少出现的名字。更多的时候,她是几位孩子的母亲,是门房的妻子,这两个身份占据了她的大半生,她很少是她自己 。
和原著不同,剧集中黛黛声明要有新生儿的冠名权,这大概率在为后面的剧情制造冲突。新生儿就是后来的伊玛,可见莱农为了纪念母亲,才这样给三闺女命名。
在艾尔莎降生后,伊玛可拉塔就希望用自己的名字给外孙女命名。莱农生三胎后,主动给女儿取名伊玛可拉塔,就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敬意。
S4E3的主题是「妥协」,主线剧情是生与死。
艾尔莎、莉拉、莱农负责的是生,博洛尼亚爆炸案和伊玛可拉塔象征的是死。
妥协像极了贯穿生死的主旋律。
莱农做尼诺的情妇,是妥协,伊玛可拉塔将最多的爱给了莱农,放弃其他孩子是妥协,甚至连莉拉,为了搞垮索拉拉家,与米凯莱合作,也是妥协。
不同的是,莉拉的妥协是手段,莱农和伊玛可拉塔的妥协,却成了目的。
莱农扶伊玛可拉塔的时候,她趁势拥抱了莱农,莱农明显有些震惊。她觉察到母亲的温柔。
这么多年来,这个恶形恶状性格强势的女人,终于在女儿面前露出她柔软的一面。
话说回来,莱农给艾尔莎传授育儿技巧时,电视展现的新闻事件是“博洛尼亚爆炸案”。
博洛尼亚爆炸案发生于1980年8月2日,地点是意大利博洛尼亚火车站,这场恐怖袭击导致8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可谓意大利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之一。
然而,这场爆炸案至今仍是悬案,案件的动机和幕后主使仍存在争议。
案件最初被认为是极右恐怖组织新法西斯组织,也有观点认为,幕后主使是美国中情局在意大利操控的短剑行动。
二战结束后,当时的美国政府设想,如果西欧国家军队被苏联军队打败,就应该事先在西欧各地训练潜伏部队开展游击战。于是,由中情局时任局长艾伦·杜勒斯策划,英国军情六处及瑞典情报机构实施,在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意大利秘密纠集了一批包括前纳粹分子在内的武装分子,对他们进行训练,在西欧各地存放秘密武器和炸药,行动代号为“短剑”。
荧屏里是博洛尼亚爆炸案代表的暴力和恐怖,荧屏外是艾尔莎的嗷嗷待哺的新生儿。
生与死,在这里形成鲜明的对比。
S4E3还有个值得细品的重大事件,莉拉和莱农几乎同时怀孕,两人额头与鼻子靠在一起,这一幕是对S3E6中莱农的大尺度梦境的呼应,两人的友情带着隐约的性意味。
在此之前,莱农让莉拉帮自己带女儿,莉拉的话像情话一样动人。
“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你想什么时候把她们送过来都行,你忙你的事情吧,照顾多久都没事儿。”
莉拉和莱农的感情越动人,就越让人觉得尼诺的糟糕。
莱农去萨拉托雷家做客,尼诺和多纳托坐在一起的场景,给了莱农审视尼诺的新视角,尼诺是新版本的多纳托,年轻时好色不忠,年迈时秃顶懒散目光猥亵。
关于这一点,S1E6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
穿白背心的尼诺半夜喝水,正在看书的莱农装睡,尼诺替莱农关掉灯,莱农很开心。穿白背心的多纳托半夜喝水,他对莱农说不要装睡了,然后侵犯了莱农。
此时的尼诺还年轻,多纳托做的是尼诺想做却没有做的事。
尼诺和莱农组建的小家庭,会让我想起《笑林广记》的一个段子。
有一女择配,适两家并求,东家郎丑而富,西家郎美而贫。父母问其欲适谁家。女曰:「两坦。」问其故,答曰:「我爱在东家吃饭,西家去眠。」
莱农和尼诺不会长久的,这个在S4E1就有暗示了。
莱农乘坐火车私会尼诺,配乐和莉拉嫁给斯特凡诺一样,用的都是Vivaldi的《The Four Seasons:Autumn 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