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20日,时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的冯玉祥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会后,冯玉祥被突然撤掉了战区长官职务。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因为6战区的将领们无视军纪,不服从命令,使得冯玉祥根本无法指挥作战,最终愤而辞职。但真相却是冯玉祥并不是主动辞职,而是被罢免的。原因也并不是冯玉祥指挥不动部队,而是因为他派人暗杀第一战区总参议萧振瀛事发。
历史背景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已经蛰伏许久的冯玉祥立即通电由西北军旧部组建的29军:
“抗敌守土之责,断不容丝毫退让。”
1937年8月15日,冯玉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可是因为第三战区的部队都是中央军嫡系,冯玉祥根本就指挥不动。无奈下,蒋氏只得把冯玉祥调到自己兼任司令的第一战区担任副司令。
可就在冯玉祥踌躇满志,想要大干一场之际,一纸调令到来,他又改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负责平汉线周边战事了。
蒋氏之所以这么调整是有其战略考量的。
第一战区的主力部队有三个集团军,即宋哲元的第1集团军、刘峙的第2集团军和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除了第1集团军之外,都是中央军,冯玉祥仍然指挥不动。因此,蒋氏才决定在平汉线区域内再建立一个第6战区,由冯玉祥指挥。
这是因为在河北以及山东地区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原西北军组成,如驻扎在平津地区的第1集团军宋哲元部、山东的第3集团军韩复榘部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如石友三、庞炳勋、张荫梧等皆是冯玉祥旧部,都是当年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如果由冯玉祥去指挥,会起到别人起不到的效果。
可没料到,从冯玉祥到第1战区开始到组建第6战区,所遇到的并不是老部下对自己的衷心拥戴,反而是能躲则躲,对自己的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则是阳奉阴违。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本是对自己最为忠心的老部下,躲到了泰山养病;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本来对日军持强硬态度,可冯玉祥到来,却调不动他的一兵一卒。
这桩桩件件,让信心百倍的冯玉祥丢尽了脸面,自己作为老长官,却指挥不动一手提拔起来的老部下,委实丢脸。
图片来自网络
1937年10月20日,冯玉祥回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可没料到,却被蒋介石撤销了第6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从此之后,冯玉祥再也没有到一线带过兵。
那么,冯玉祥为何会突然被解职?难道真的是因为他指挥不了老部下而被蒋介石弃如敝屣吗?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在冯玉祥被任命、被无视一直到被解职,有个叫萧振瀛的人,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冯玉祥被原西北军将领们无视和最后被罢免战区司令,皆是此人从中推波助澜。但是,这其中的恩怨是非却很难说清楚究竟谁对谁错。
萧振瀛和冯玉祥之间的恩怨
萧振瀛,吉林省扶余人,于东北军起家,后来在西北军混得风生水起,官拜军法处长一职,深获冯玉祥信任。可是,发生在1927年的一件事,却使得最终二人反目。
1927年6月22日,冯玉祥在西北军中开始“清党”。冯玉祥虽对像刘伯坚、邓希贤(小平)这样的大共产党人礼敬有加,礼送出境,并奉上了不菲的程仪,但是对于其他3000余名被捕的进步青年,冯玉祥就没有这么客气了。眼见3000余名进步青年的凄惨境遇,萧振瀛认为这些青年爱国无罪,于是全部予以释放,这就激怒了冯玉祥。
这倒不见得是冯玉祥一定要杀害这些进步青年,而是萧振瀛的做法犯了冯玉祥的大忌,一是无视军令;二是抢了本来应该由冯玉祥施恩的机会;三是使冯玉祥失去了用“清党”这个手段来向蒋氏要军饷和军火的条件。
因为要知道,冯玉祥所谓的“清党”并不是真心实意的,而是还要借此从蒋氏和阎锡山手中谋求好处,他并不是真的要置这些进步青年于死地,仅是为了实现其目的的手段而已。不然,如果冯玉祥真的要“清党”,他又哪里会放过刘伯坚和邓希贤?因为他知道,这两人落到蒋介石手中,那肯定是必死无疑,而那3000余进步青年则没有死罪。
可没想到,冯玉祥的如意算盘却被萧振瀛给破坏了,萧振瀛成了好人,冯玉祥反倒成了坏人,这岂能不让冯玉祥怒火中烧?因此,冯玉祥下令要以军法处置萧振瀛,后经西北军宋哲元等人苦劝才收回成命。但从此二人结怨。
萧振瀛 图片来自网络
萧振瀛在西北军中的影响力巨大,是29军最重要的创始人
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四分五裂。除了倒戈投向蒋氏的几位之外,其他人都混得很惨。冯玉祥下野之后,西北军群龙无首,像孙良诚、张自忠、宋哲元、刘汝明等各拥兵几千到几万人不等,何去何从,成为了这些人的首要问题。就在这个时期,萧振瀛发挥出了他舌灿莲花般的口才,既做通了蒋氏的工作,又做通了张学良的工作,使他们同意把西北军余部编为东北边防陆军第三军,任命宋哲元为军长。1931年,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这支部队就是在“卢沟桥事变”中的那支29军。
客观地说,如果没有萧振瀛,根本就不会有这支抗日铁军。也由此,使得萧振瀛在29军有着极高的影响力。
其实,29军的组建也是蒋氏、张学良和阎锡山之间为了互相制约的产物。
中原大战后,平津地区成为了奉军张学良部的地盘。阎锡山虽然逃到了大连,但仍然在暗中把持着山西大权,只有冯玉祥成为了光杆司令,一无所有,其部下就像一些没有了娘的孩子,军费无所出,给养无所得。如果不把这些骄兵悍将早日收拢起来,这批人很有可能会沦为地方上的祸害。而且,西北军的残部绝大多数都集结在山西附近,如果阎锡山能够给他们提供粮饷,这批人很有可能会投向阎锡山,这种局面无论是蒋氏还是张学良都是不希望见到的。因此,萧振瀛利用蒋氏和张学良都不希望西北军残部被阎锡山所用的心理,先后做通了蒋氏和张学良的工作,最终把这些人捏合起来成立了29军。
但是,这支29军却和其他部队都不同,他们并没有着明确的派系归属,是一支由几大军头合伙成立的一支军队,这在民国时期属于罕见的另类军队。正是因为此,所以宋哲元虽然是29军的军长,但实际权力并没有那么大,对29军的指挥是无法做到如指臂的。而29军的各路军头都属于“股东”,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往往会放弃民族大义而采取保存自身利益的做法,这也是29军在抗战时期出现两极分化非常明显的原因,一部分积极投入抗战,为国尽忠;而另一部分则投敌卖国,做了可耻的汉奸。
图片来自网络
听说冯玉祥出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其实最紧张的是萧振瀛。萧振瀛手中虽无兵权,但却是29军的缔造者,如果冯玉祥来到第一战区,那由29军扩编的第一集团军势必会落到冯玉祥手中,这不仅不符合自家利益,也不符合其他各路军头们的利益。因此,萧振瀛抢先一步赶赴第一战区,开始了“倒宋”。
在29军中,宋哲元属于对冯玉祥非常忠诚的人,曾经反复强调,自己担任29军军长,就是为了给冯先生留下一点西北军的种子。如果宋哲元在位,冯玉祥很有可能借宋哲元之手来控制住29军。因此,为了制止冯玉祥,就要先控制住宋哲元。
另外,萧振瀛反对冯玉祥的另一个原因是冯玉祥不光彩的过去。因为冯玉祥非常善变,如果冯玉祥到了第一战区,利用其影响力,把29军和其他各路原属于西北军系统的大小军阀们抓到手中另立山头,这对于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极为不利。虽然冯玉祥未必会这么做,但萧振瀛却不得不防。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萧振瀛的做法获得了蒋氏的认同,但从萧振瀛到了29军后,在私下广泛活动,并且获得了29军高级将领们的支持一事中就可以得到明证,如果不是蒋氏在背后支持和默许,萧振瀛以第一战区总参议的身份竟然敢于在私下里串联将领们不听冯玉祥的命令?难道他就不怕军法吗?
图片来自网络
冯玉祥因何被罢免战区长官
既然如此,那蒋氏为什么还要派冯玉祥到战区任职呢?把他放在南京安心做个副委员长不好吗?
最有可能的是,把冯玉祥派往战区是蒋氏的故作姿态,是做给其他军阀们,如李宗仁、刘湘等人看的,这会体现出蒋氏用人不疑的“高尚情操”。至于29军内部反对冯玉祥,那是下面的事情,与蒋氏无关,是将领们自己的事情,如果在其中再出现几位“刺头”,那自己正好可以借机整顿一下军纪,可谓是“一石两鸟”。
因此,萧振瀛一定是秉承着蒋氏的意旨去串联反对冯玉祥。至于冯玉祥是否真有想要另立山头的想法,这还真的不好说。
从事后结果来看,萧振瀛的做法确实是收到了效果。冯玉祥到任后,西北军将领们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使得冯玉祥根本无法行事长官命令,陷入绝境。
宋哲元虽然忠于冯玉祥,但却不能完全指挥29军,在部下明抗暗挡之下,也只得向冯玉祥提出因病修养。至于其他军头,本来就不想和日军硬拼,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出工不出力。
萧振瀛的做法终于激怒了冯玉祥,于是,冯玉祥派出自己的卫队一共暗杀萧振瀛三次。萧振瀛也算是命大,第一次躲过暗杀是因为临时换车逃过一劫,后两次是冯玉祥派出的执行刺杀任务的卫队长根本没有执行,其原因是萧振瀛对其有恩,他的叔叔就是当面被萧振瀛在1927年释放的进步青年之一。
但此事最终败露,因此,冯玉祥在1937年10月20日赴南京开会时被解职,对外给出的理由是因前线将领们不服从指挥,冯玉祥愤而辞职。毕竟,冯玉祥是国民党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冯玉祥 图片来自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