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可不要再被Y论带偏了!

近年来,每当惠普、微软、甲骨文、美光、高通、思杰、戴尔等外资企业在中国关闭一些业务时,总有人跟着大肆炒作外资纷纷撤离中国的话题。

比如说,前不久IBM决定将中国系统实验室的开发任务转移到海外基地,退出在中国的所有开发任务,并且不愿意去印度的员工将面临裁员。这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的商业决策。尽管关闭了研发部门,但IBM的销售和服务部门依然留在中国。

这次只裁了1000人,而IBM在中国的员工总数有15000人,裁员比例其实很小。但到了某些人的口中,这就成了“IBM撤离中国!”“外资跑路!”之类的夸张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X吧。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过去所谓的“外资撤离”案例,就会发现,撤走的外资大多是传统产业,或者是在中国市场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企业。但那些奢侈品品牌、日常消费品公司以及酒店服务业,它们在中国市场依然过得很好,丝毫没有撤离的意思。

外资企业的撤离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关闭工厂。

比如三星就算是彻底退出了中国的手机制造业。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如华为、小米等,使得三星的市场份额从15%降至不足1%。再加上2016年三星Galaxy Note 7电池爆炸事件,导致三星在中国的形象严重受损。最终,由于手机销量下降,工厂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例子还有东芝在2021年解散了大连工厂,该工厂原本生产电机和广播发射器,但由于市场需求减少,最终只能关门。另外,韩国现代汽车也在2021年出售了北京的一家工厂,并计划进一步关闭其他工厂,只保留一座。

第二类则是停止在华的技术服务。

以前,中国很多领域都依赖外国的技术服务,比如银行、铁路、能源等行业,使用的都是国外的硬件、数据库和软件。这种对外部技术的依赖被称为“IOE依赖”

然而,这种依赖也带来了安全隐患。2009年曝光的“棱镜门”事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入侵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计算机系统。这就像把家门钥匙交给别人一样危险。因此,大约十年前,中国开始推行“去IOE化”,逐步用国产设备和技术替代进口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今年7月19日,全球多地出现了电脑蓝屏的问题,导致很多行业陷入瘫痪。但在这一事件中,中国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因为大部分关键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已经完成。

正是这种“去IOE化”的推进,导致了比如,2019年,甲骨文裁员900多人并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2023年9月,高通解散了上海研发部门;2024年7月,微软宣布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紧接着,同年8月,IBM也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

第三类是供应链转移。

这类情况虽然也是关厂,但与第一类不同。第一类关厂是因为竞争不过中国本土产品,而第三类则是因为中国工厂的生产成本上升,或者为了避免被美国加征关税,选择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比如,苹果将部分订单转移到了印度,惠普计划将商用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搬到泰国和墨西哥,日本松下撤走广州压缩机生产基地。LG电子意图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等等。

外资企业最初在中国设厂,正是看中了这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劳动成本大幅上涨,最后导致雇一个中国工人的成本,完全可以雇三四个越南工人那么供应链转移就成了降本增效的必要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外资的离开,完全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和企业生存需要,和什么“营商环境”没啥关系。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外资只是关闭那些不赚钱的产业,而对于那些能带来利润的产业,外资企业还在不断增加投资。比如三星,虽然关闭了中国的手机工厂,但其闪存工厂的投资却一直在加大。

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崎洋一也说过:“因为关闭了东芝大连的一个工厂,有些社交媒体就说东芝要撤出中国,这完全是无稽之谈。中国是东芝集团在海外最大的市场,对我们极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外资大批撤离”其实是个被夸大的假象。不知道是否明白了呢?

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涨知识听有见地的观点,老铁们再会!